中学生经济人素养意识的培养路径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倡导科学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关注经济发展质量。中学生应具备社会情怀,关注我国经济发展新方向,联系实际学习经济基本常识,提高经济适应能力,培养经济人的素质和养成经济人的情怀。
   关键词:中学生;经济人;培养路径
   一、写作背景
   2012年6月,“里约 20”峰会,绿色经济成为主要议题之一。绿色经济的核心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是在同等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生产产品。随着人类对经济系统物质基础理解的不断加深,各个国家日益重视能够提高本国资源产出效率相关的政策,希望能以更少的自然资源使用、更低的排放获得最多的经济增长。
   二、理论支持
   1.课程标准
   契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理念,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核心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三大领域,而这三大领域也启发了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但其中人格发展的研究是首要的。
   人格的结构与发展研究所引出的发展法则,为界定“核心素养”提供了基本视点:人格并不是个体心理机能与要素的简单总和,而是相互关联的内在条件的总体,这些要素交互作用,使得人格不断形成新的品质;人格并非单从个人自身之中就能求得诸要素之依据,它是受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的一种存在;人格并不是仅受周遭外在条件所制约的,而是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与社会,乃至个人自身,从而展开创造性变革的一种存在;人格并不是脱离社会集体的个体存在,唯有介入社会、集体的关系之中,才能作为社会的、集体的行动的个人而存在。
   3.经济生活模块涉及知识概述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模块涉及关于经济发展的知识基本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的维度展开的。在第一单元消费专题中,绿色消费知识强调5R原则。在第四单元提到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围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论述都是指向循环经济发展思维的,其共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在参与经济活动中自觉践行科学经济发展方式。
   4.人的现代化发展理论
   (1)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演变历史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世界大战让人们看到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因缺乏人文控制所导致的生灵涂炭这一恶果。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身,继而在西方出现了“人的现代化运动”这一现象。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格尔斯所提出的“人的现代化素质指标”这一说法。在英格尔斯看来,“现代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过程。英格尔斯经过实践调查研究指出了现代人的十二个品质特征。
   研究现代化最早的视角是从国家现代化开始的,对人的现代化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郑永廷。我国学者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针对人的现代化特征、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认为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其中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为重要”。这是我国学者对人的现代化素质的经典介绍。郑永廷认为:“人的现代化,就是指人的现代化特征发生、发展的现实活动,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知识结构、工作和生活方式由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继而提出了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独立自主、民主平等、开放宽容、科学真理、全面发展、高度社会化等进步的、主导性价值观”。
   (2)人的现代化维度
   郑永廷提出,人的现代化维度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自身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的内在维度,实际上是人的本质的展现与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性、实践性、精神性的统一。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自然性、实践性和精神性三个维度素质的现代化。”“人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表现为人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而不是对立性或者冲突性,这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同时,表现为人对现实社会的能动性,即人的现代化对社会现代化的推动与促进,而不是对现代社会的依赖性。”“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确立人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其二,提高科学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其三,增强合理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价值目标;其四,讲究环境伦理、生态伦理。”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网络开放时代,人们面对多元化的信息,多元的价值观念充斥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维度。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精神家园一度落空。一方面,多元的价值取向反而造成精神世界的虚无;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会造成人性的异化。
   总而言之,当前思想价值观领域的根本问题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虚无,缺乏科学的信仰。在这种情况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引领人们的思想,构筑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商品交易会——经济人素养培养实践分析
   1.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经济人的最终追求
   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的现代化其实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这里所说的人首先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人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在对“人的现代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人的现代化是自由全面协调发展”这一说法。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物质需要可以通过社会生产而得到相应的实现。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实现国际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促进人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条件。但是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要不一定得到满足。这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通过教育这一手段为人们输送科学的精神养分,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持,更为人的现代化注入了精神力量。在参与商品交易中,学生通过商品置换实现资源最优化,樹立循环经济发展思维,自觉在经济发展中实现最优化平衡,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2.商品交易会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英格尔斯指出:“学校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组织,它不仅是教学之地,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使一个孩子逐渐适应社会化的环境。”“所有这些由教育有形、无形提供的促成现代化的环境,无疑为一个人在成年后转向或形成现代化的人格打下基础。”关于人的现代化途径,郑永廷指出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其理论依据是:“教育是人的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是教育有助于国家现代化;二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现代品质,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人才,为发掘人的潜能创造机会。我们知道,人才在社会生产中会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说,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素质会不断提高。“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现代化品质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化途径,对人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担着教育的基本功能,而且时刻关注人的精神发展与信仰追求,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隐性作用。
   (1)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为辅,实际是人的本质的展现与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性、实践性、精神性的统一。”“人的现代性是人的自然性、实践性、精神性三个维度素质的现代化。”“人的自然性、实践性、精神性本质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即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观以唯物主义科学观作为理论前提,引导人们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自身独立思考、认识事物的能力;让人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人格形象;更要让人们辩证地看待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件,帮助人们正确地辨识各种价值观,进而在多元文化时代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有利于形成循环经济思维,从而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当中
   “人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表现为人对现代化社会的适应性,而不是对立性或冲突性,这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同时,表现为人对现实社会的能动性,即人的现代化对社会现代化的推动与促进,而不是对现代社会的依赖性。”
   (3)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的现代化的第三维度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确立人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其二,提高科学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其三,增强合理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价值目标;其四,讲究环境伦理、生态伦理。”这四个维度都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论述,其本质在于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学生商品交易会实践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更多地通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它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信仰,促使人从蒙昧、落后的“传统人”走向开放、进步的“现代人”。人的现代化在于观念的转变,通过观念的转变进而实现行为的转变。这样的实践教育目的在于为实现人的现代化观念转变提供契机与契合点。
   四、“人的现代化”视域下的经济人循环思维教育反思
   1.教育要凸显人的主体性
   关于主体性的定义之多样化。“但不管怎么界定和称呼主体性,其核心内容都是强调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方面的发展的自由个性的生成。”“因此,主体性成为人的现代化的首要目标价值取向。”“主体性具有两个向度,即主体性的外向度和主体性的内向度。主体的外向度是指主体对外处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的目的服务的过程,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特别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创造富足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主体的内向度指人进一步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内在地指向自身,不断回到自身,是一个反思建构自己的主体意识,提高自身主体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人的主体性的凸显,最根本的是实现人的本质回归,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商品交易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依托学校的平台,政治教育加以理论指导,自觉获取自身发展所需养分,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是符合当前生本教育理念的。
   2.教育目标要明确,实现人的本性回归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是人的本性的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郑永廷用马克思的观点提取文本依据,以此作为人的现代化发展向度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目标,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目标,从而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明确向度。”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促进人的现代化这一追求的终极指向,只有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以此应用于人的现代化实践中,从而有效促进人的现代化,我们才能在开拓进取中获取日益强大的发展力量。
   3.教育落脚点在于现实的人
   郑永廷指出:“人的现代性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所谓现实的人就是生活在现阶段的人,而不是过去的人或未来的人;就是在特定国度、特定社会制度和受特定民族传统文化的人而不是超越国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抽象的人;就是生活在一种开放的、变更环境和从事实际生活的人,而不是一种处于封闭、静态与模式化中的人。”根据我国的实际,作为“现代化”对象的人处于我国社会大环境之下并且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培养的人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这种人当然不是固定化的人。由于人这一现代化的逻辑前提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因而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就应该把握好这一现实,即准确把握处于当今社会及人的现代化背景下的人的现实性。
   4.坚持教育内容方面的与时俱进
   人的现代化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三个维度,上面已详细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内容的精神導向,也就是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身理论发展性特点,因此,要坚持马克思理论自身的实践性、开放性,防止出现教育内容僵化、死板等问题。如果不创新,那么马克思主义教育就会失去教育自身的引导作用,不但难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5.在教育手段上坚持创新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手段必须有所创新,如果还是坚持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那么教育的成效必然难以提高。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人之间的鸿沟,这种鸿沟因为技术问题而不断拓宽、拉长,要缩小这样的技术鸿沟,教育者必须首先从理念上创新,从思想上认同新媒体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教育提供种种便利,利用新媒体传播效度高、传播范围广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从传播方式上真正实现有效网络化,进而强化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 要:线上学习强有力地弥补了线下学习的不足。如何有效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探究的内容。在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后,优化线上课程,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健康干预系统,加强家校联系,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升线上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线上学习;心理健康干预   为了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心灵健康成长,需要调整在线学习的课程安排,完善全过
摘 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说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主课知识的学习,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开展高中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释放压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作用   民族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重要的影响,认识民族音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对语文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对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课程来讲,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文学素质是工作的核心。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目前形势下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和教学困境,并提出了新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的创新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视域;高中教学;语文阅读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文本中丰富的人物设定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一直在推行,重点强调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不应只是将成绩作为侧重点,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地图的综合功能,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便捷。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意识;地图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陈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得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授,没有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
摘 要:教师的发展、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最有力、最根本的保证。为人师者,应该追求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开展教学,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高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提高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基于教师发展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给出了几点策略,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师发展理论;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高中学校都引进了一大批高
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德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德育与课堂教学融合不仅能拓宽语文教学途径,也能很好地给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思想。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给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体验,在生活中能践行道德行为,在更好地教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摘 要:“健康第一”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一贯尊崇的教育理念。《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了该类课程最终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塑造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健康体魄、良好体育品德和运动素养的人,其中重中之重的学习内容就是体能锻炼、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及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反观现状,我国目前的中学健康教育理论先行,实践严重落后,这与全民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因此以此为论点展开全面
摘 要: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作为向量的一类重要运算,是历年来各地高考的重要考点.本文着重探讨关注其几何意义,构造利用极化恒等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量积;几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5-0006-02  参考文献:  [1]张剑平.巧用极化恒等式解一类最值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2018(06):35-36.  [2]王
摘 要: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堂学习中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在毕业后缺少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导致对美术知识了解不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现阶段高中美术的具体教学情况对学校美术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进行探究,以期能提高高中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实現整体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审美能力;高中生;教学   当下的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
摘 要: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部改革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占据的比例较大,并且许多知识和题目都和函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同时,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导学生解题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需要学生提起重视,主动学习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