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2019年国家级培训者培训班在北京举行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3号精神),推动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别方案行动计划(2016—2020年)》精神,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培训”。基于2016—2018年度的培训启动会、培训者培训、实地调研、县级培训、足球专项培训、足球活动营等系列活动,依据项目的工作进度,于2019年3月25日—30日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举办了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2019年国家级培训者培训班。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郭晓平、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陈雁飞、首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陆卫平、联合会儿童基金会项目官王超、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张庆新、首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刘沛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培训班开班典礼,来自广西忻城、云南弥勒、贵州盘县、辽宁本溪、山东曲阜、重庆忠县6个试点地区的140余名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开班仪式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周志勇主持。
  钟祖荣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并指出,近期,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到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再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及领导讲话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的战略地位、教师队伍的基础作用及教师队伍建设等给予了高度重视。钟祖荣鼓励培训者们,应顺应教育大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师德师风、专业水平,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事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郭晓平就整个“项目”开展的背景、意义和目的进行了介绍。她重点阐述了“项目”开展的目的:一是加强基础教育中的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能力建设,旨在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质量。二是此“项目”着眼于在试点地区开展、实验后,能够探索新的发现或证据,以探索提升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质量及体育教师能力的途径。三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及发展离不开国家持续的支持、培养和培训,探索能够持续地使中小学体育教师获益的培训模式、机制和服务形式,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持续地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四是体育教师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希望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力,借助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等专业师资培训学院结合国内外经验,开发相关资源,提供给试点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培训者使用,使体育教师获得的培训,增强的知识、能力、技能,持续产生影响。
  张庆新、刘沛分别解读了培训方案,张庆新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体育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的优质化,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体育教师队伍。本次培训着力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化、探索、培训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自主创新与多元发展,在项目试点地区体育教学中发挥带头辐射作用,打造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个性化、多元化、专项化发展,为各项目试点地区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培养一批高、精、專、强的“种子”教师。
  本次培训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策略”为主题,坚持“课堂创新研究引领”的理念,努力将参训学员培养成为了解国内外前沿理论,理解体育学科育人的本质、运动项目特性的本质、学生学习规律的本质等基本问题,结合自己的运动专项与教学特长,创造性地选用与优化教学策略,在各项目县能承担校本以及区域教研活动推进的合格培训者。
  据悉,本次培训活动为期7天,根据培训对象、主题和目标,培训设“师德修炼与理念更新、知识梳理与问题碰撞、专项技能与实践提升、专业成长与创新成果”4个模块的内容,共计40课时。本次培训后,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还将对学员进行考核,遵循过程与结果、集体与个人、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专项技能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以学员参与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等的德行素养、在培训学习中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的能力表现为主要考核内容。
  开班仪式后,陈雁飞以《怎样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她结合教学案例,生动地阐述了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体育教师。她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体育教师应成为着眼于兴体之研,同力共举,激发体育教师研教法、研学法、研体能、研创新的新时代体育教师。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体育运动中学生受伤的情况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轻微的小伤一般不会对学生造成多大影响,但若是严重的伤害,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死亡,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我们也经常耳闻目睹在体育运动中一些严重的伤害事故,如长跑中的猝死事件等,体育课上也难以避免,这些事故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笔者曾经经历的一次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令人刻骨铭心。  二、案例描述  那是很多年
一、背景简介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现有44个班级,近1800名学生。学校秉承“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把少儿足球确定为学校特色教育项目,以足球为载体,努力培养“合格 特长”的学生,要求人人有足球,人人会踢球。2017年6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二、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内容设计与实施  学校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一、兼顾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与有效性的实施途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应丰富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设计,做到多样化、趣味性,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又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课堂学练中,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江苏朱伟力提出,耐久跑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素质练习感到乏味,教师可利用障碍跑、自然地形跑、追逐跑、定向跑等多种教学内容的
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8〕14号),其中规定,要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教育部此举是贯彻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较薄弱的体育在教育评价的正向“指挥棒”上进行了改革。虽未对自主招生高校的体育校考(权重、内容)设定条框,但这是教育部2003年自主招生改革制度以来首次对体育测试提
“伪病假”特指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假装生病而请假的一种行为,是学生用来逃避身体练习的一种手段。“伪病假”的存在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体育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减少或杜绝“伪病假”的产生,吸引这类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反思的。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对改变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四点见解,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分享。  一、请假制度化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
这是一篇叙述关爱“学困生”,充满睿智的教育案例,说明王老师是一个“有温度的行者”。王老师通过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列反思3个部分,描述了自己将课堂中出现的“观众”——小杰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的过程。笔者虽没有现场参与,但是通过案例的描述,已深刻感受到王老师对教育的耐心、细心、睿智和执着。  一、教育行为睿智的“温度”  行为睿智的温度,表现在王老师教育的耐心。王老师没有因为小杰破坏比赛秩序,对他进
研讨背景:“运动能力”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之一,而体能是运动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重要表现之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体能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受雨、雪、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耐久跑”这项学习内容感到有些畏惧,主要是跑动距离较长,学生易感枯燥、疲劳,缺乏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如何才能做到不需教师过多说服动员,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呢?笔者以定向跑为灵感来源,从改变练习手段入手,用游戏创新教学,让“耐久跑”变为“轻松跑”。  一、蚂蚁搬家  练习目的:通过持续循环跑动,达成有一定速度的耐久跑练习,
一、中英学校教育部分领域的比较  (一)思维方式  我国绝大部分学生比较灵活、高效、形象;而英国学生思维特点是比较细致、注重逻辑性和创新。  (二)社会价值取向  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英国注重民主、法治、个人自由、互相尊重、包容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育价值观  我国教育价值体现
“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学生体质是学校、社会、家庭、个体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为了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当前从国家到学校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  诚然,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持续十四年,但不少学生学不会一项运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