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复——“刘师复”——刘师培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近几年出版的关于思想史和近代史方面的书(如《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近代史》等等),几乎都是将近代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师复加上刘姓,称为“刘师复”。有一家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还可能因此近似而误,将师复作为刘师培的别名,在书中第203页上特别注明“师复即刘师培”。
  其实,师复固然也曾姓刘,起初的姓名叫刘绍彬;后来立志参加反清革命,思念光复故国,赴日留学时曾经改名刘思复,然而并没改名“刘师复”。只是当信仰了无政府主义,废了姓,才又改了个名叫师复。有一次吴稚晖写信给他,称他“刘师复”,他回信时就郑重地提出:“鄙人已宣布废姓”,“幸勿再如前书于名字上冠以旧姓”。所以,现在的一些书里,替他恢复了旧姓,称他“刘师复”,是违反他的心愿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我们现在也没见到有谁称鲁迅、茅盾为“周鲁迅”、“沈茅盾”的。
  至于刘师培,虽然生活年代跟师复差不多(师复,一八八四——一九一五年;刘师培,一八八四——一九二○年),也曾留学日本,也是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而且从事宣传无政府主义还较师复为早,后来在学术界也颇有名气,但是他在辛亥革命前就被清政府收买为密探,辛亥革命后还卖力为袁世凯鼓吹帝制复辟。师复却不同,他在辛亥革命前为进行反清活动失去左手,还坐过牢;辛亥革命后信仰无政府主义,却始终有自己的操守,受到信徒的崇敬。所以,如果误将师复和刘师培混为一人,近代史上有些问题就难以讲清楚了。
  读书献疑
其他文献
2009年11月13日至15日,一年一度的“教海探航”颁奖盛典在瓢城盐城市第一小学隆重举行。作为与会的代表,我有幸参与了本次盛典的全过程。这是广大一线小学教师一次精神的盛宴
邮政独立运营后 ,邮政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局在如何抓管理、抓改革、抓效益的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讨 ,提出了“发展、改革、服务、管理、效益”的工作方针和贵港邮政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离不开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新课程推行的每一册教材中都用小方框安排了一定数 Mathemati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体现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
陈寅恪先生自少年时代起便游学四方,早已超越了传统学术的门宗家法,因此他是现代学者.但他又思有统系,学有宗基,为学境界虽然数变,文化思想却一以贯之,从不因时尚的变化而
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实际上就是引起人们思想转变的一个关节点,同时又是人们思想开始升华的觉醒点。抓住这一点,就切中了要害。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随心所欲,
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教我们历史课的老师是一位五十几岁的老先生,个子不高,整个冬天他都穿着那件灰褐色的棉袄,胸前和袖口发亮。胸前的应该是油渍,不是一点点,而是有一片,袖口的亮光不仅仅是油渍,也是伏桌读书时在桌子上磨的。这件上衣看上去有了历史,不是一年两年,至少十年八年。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上历史课。很抱歉,我忘了该老师的姓名,但我记得他上历史课喜欢讲历史故事,什么“荆轲刺秦王”“蔺相如完璧归赵”“
(一) 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物研究自然是史学界的热门课题。在众多的史学著作中,人物传记占相当比重。但正因为多,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特别是长期以来,人物研究似乎形成了一
前几天,听姐姐抱怨她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我一下子想起接触过的几个美国人,就想讲一讲美国父母是如何要求孩子的。美国家长的惊喜那天,姐姐跟我抱怨她儿子:“我对他的要求
中国电信集团江苏省电信公司于 2 0 0 0年 7月 1 2日上午隆重揭牌。至此 ,历时两年余的以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邮电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江苏省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