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传统英语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一言堂”,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以单纯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和自我探索。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家常”课上很多老师仍然认为讨论效率不高,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开口的机会很少。特别在高三这个特殊阶段,面对大量练习,老师们更是不遗余力地讲解。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失望: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会屡次出错。“课堂探讨”给我带来了超出想象的惊喜,我发现放手让学生讨论,真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案例描述
上午第二节课是英语课,我布置了学生4篇阅读,限时30分钟完成。学生很投入,努力想得到24分以上。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错误其实很典型,很容易就看出原因:学生对文章中相关的句子和段落产生错误的理解。半小时到了,大家等着我公布答案。
我对全体同学说:“我知道大家等答案,但我想让你们自己能发现错误,找到原因,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请大家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看看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别人是怎么考虑的?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自己对自己有把握吗?”
班级里响起了热烈讨论的声音,这时,一个声音盖过了周围的声音:“你们看,文章第二段里说了senior citizens要交processing fee $25,所以65岁老人的年费应该是450元加25元,答案是C,不是A。”旁边一个同学恍然大悟:“哎呀,我只顾按题目找答案了,前面一段没有好好读,漏掉了这个细节了,看来要理解文章,不能只顾找答案了。”他犯错误的原因正是老师平时强调的:阅读不能只找答案而不理解文章。相信今天的讨论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不会忘记。
五分钟的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逐篇汇报他们讨论的答案,正确率很高。我针对前3篇文章给大家做了个梳理,对重难点也做了讲解。最后有这样的感觉:经过讨论后,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了,我的讲解也变得更容易了。张同学在汇报D篇时,在68题仍然出现了错误,这是4篇里难度最大的一题。梅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她不知道原因。我觉得有必要给两分钟时间让大家再讨论。讨论结束后,李同学主动回答:“A选项You don’t have to upload date online to make use of GPS Kit.这里的upload date online与文章不符。文章第一段里download before you leave or use your phone’s data connection to view maps from Google.意思是你要事先把数据下载下来,然后再使用。”这一番分析完全正确,其实他讲的也正是我想作的分析。我觉得经过讨论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学生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反思
1.重视探究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班级是高三的一个平行班级,阅读这一项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以往的试卷讲评课上,我会对文章先做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对长难句进行句子结构分析或者翻译,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整个过程总感觉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所以时间长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太大突破。
自从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有一位姜同学,学习基础薄弱,但一次在讨论过程中,他做对了一道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而且充分陈述了他的理由,其他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他特别高兴。后来,他爱问问题了,成绩从60多提高到了80多,而且稳定在80多之上。魏书生老师曾说:“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否则,就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体会到了教育家名言中的内涵,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可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兴趣。
2.关心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探究和思索,悟出问题背后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老师有责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一个勇于思考,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不希望我班的学生像书呆子一样坐在书桌旁不吭声,成为没有主见和批判精神的“乖孩子”,看到他们快乐而活跃地争论问题,我很开心。
3.对课堂教学多思考,有利于老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要大胆尝试科学的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总结多探索,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一节课是可以照搬书本理论知识或者他人模式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模式,学生和老师二者才能都有提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一个更会观察、更会思考的老师,把成功的经验积淀下来,使自己成为优秀的英语老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改善高中教学方式的案例评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传统英语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一言堂”,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以单纯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和自我探索。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家常”课上很多老师仍然认为讨论效率不高,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开口的机会很少。特别在高三这个特殊阶段,面对大量练习,老师们更是不遗余力地讲解。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失望: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会屡次出错。“课堂探讨”给我带来了超出想象的惊喜,我发现放手让学生讨论,真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案例描述
上午第二节课是英语课,我布置了学生4篇阅读,限时30分钟完成。学生很投入,努力想得到24分以上。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错误其实很典型,很容易就看出原因:学生对文章中相关的句子和段落产生错误的理解。半小时到了,大家等着我公布答案。
我对全体同学说:“我知道大家等答案,但我想让你们自己能发现错误,找到原因,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请大家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看看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别人是怎么考虑的?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自己对自己有把握吗?”
班级里响起了热烈讨论的声音,这时,一个声音盖过了周围的声音:“你们看,文章第二段里说了senior citizens要交processing fee $25,所以65岁老人的年费应该是450元加25元,答案是C,不是A。”旁边一个同学恍然大悟:“哎呀,我只顾按题目找答案了,前面一段没有好好读,漏掉了这个细节了,看来要理解文章,不能只顾找答案了。”他犯错误的原因正是老师平时强调的:阅读不能只找答案而不理解文章。相信今天的讨论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不会忘记。
五分钟的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逐篇汇报他们讨论的答案,正确率很高。我针对前3篇文章给大家做了个梳理,对重难点也做了讲解。最后有这样的感觉:经过讨论后,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了,我的讲解也变得更容易了。张同学在汇报D篇时,在68题仍然出现了错误,这是4篇里难度最大的一题。梅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她不知道原因。我觉得有必要给两分钟时间让大家再讨论。讨论结束后,李同学主动回答:“A选项You don’t have to upload date online to make use of GPS Kit.这里的upload date online与文章不符。文章第一段里download before you leave or use your phone’s data connection to view maps from Google.意思是你要事先把数据下载下来,然后再使用。”这一番分析完全正确,其实他讲的也正是我想作的分析。我觉得经过讨论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学生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反思
1.重视探究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班级是高三的一个平行班级,阅读这一项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以往的试卷讲评课上,我会对文章先做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对长难句进行句子结构分析或者翻译,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整个过程总感觉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所以时间长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太大突破。
自从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有一位姜同学,学习基础薄弱,但一次在讨论过程中,他做对了一道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而且充分陈述了他的理由,其他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他特别高兴。后来,他爱问问题了,成绩从60多提高到了80多,而且稳定在80多之上。魏书生老师曾说:“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否则,就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体会到了教育家名言中的内涵,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可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兴趣。
2.关心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探究和思索,悟出问题背后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老师有责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一个勇于思考,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不希望我班的学生像书呆子一样坐在书桌旁不吭声,成为没有主见和批判精神的“乖孩子”,看到他们快乐而活跃地争论问题,我很开心。
3.对课堂教学多思考,有利于老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要大胆尝试科学的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总结多探索,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一节课是可以照搬书本理论知识或者他人模式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模式,学生和老师二者才能都有提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一个更会观察、更会思考的老师,把成功的经验积淀下来,使自己成为优秀的英语老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改善高中教学方式的案例评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