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唤回孩子“生”的热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技校的课堂教学需要雨露的滋养,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应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课堂现状 解决方案
  当生命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变得越来越紧迫之时,我开始思考,现在的课堂教学到底缺少的是什么?这些丢失的东西哪里去了?为什么会丢失?我们一味地批评谴责学生意志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批判教师无责任心,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但面对课堂教学现实,我们应深入剖析,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缺少“生”的课堂现状
  无论就传统教育,还是就素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效的无法替代的重要教学形态,更是维系学校生命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各类学校各位教师直面而又棘手、重大而又永恒的课题。就技校而言,如今的课堂的现状是缺少“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就目前生源看,大多数技校生文化素质都不高,中考成绩都不超过600分,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他们不是听不懂就是跟不上,针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是一问三不知,课堂上显得很无趣;二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不足。很多技校学生在入校专业选择方面都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不是由家长决定就是“跟风”,往往目前哪个专业好找工作,就选择上哪个专业,并未从自身角度出发,更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导致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的认识,课堂上讲话的、打瞌睡的、玩游戏的随处可见;有的干脆就请病假,不来上课,更谈不上生动的教学了。三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信心不足。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左右教师的教学心情,学生态度端正,积极性高,教师的教学心态就好,激情也足,也就能投入課堂教学。反之,面对一群基础差、底子薄、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往往缺乏上课热情,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样,教师对学生没信心,学生对老师不抱希望,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教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冷漠的课堂需要雨露滋养
  面对冷漠的课堂,我们需要用雨露来滋养。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是不容置疑的共识。教师应如何“导”,又“导”向何方?是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技校教学而言,缺少学习兴趣问题十分突出,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代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吸引学生的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所以,课堂上作为主体的学生,注意力已经不在学习上,导致冷漠课堂出现。这冷漠不仅出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还同样存在。我们意识到,要通过丰富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神兼备的教态,教师和蔼可亲的神态、生动活泼的语言、饱满焕发的精神面貌,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并感染学生,使学生们精神振奋,焕发出听课的活力。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态是教师讲给学生听的无声的语言,也是授课艺术的精华所在。”
  2.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模式,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在演示的同时,应让学生多参与、多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让课堂上充满雨露
  1.在课堂上播下爱和美的种子。我总是怀念当年初中课堂上的甜美时光,它是我心田的一泓清泉。在那里,我感受不到一点升学的竞争和压力,相反,我聆听到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欣赏到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体会到一段段人间真情,不仅是我的美好回忆,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课堂让我十分享受,也无比留恋,直至今天,我还能回忆起其中的片段。我一直坚信,我的心中充满真善美的情感和曾经享受的课堂是分不开的。课堂的丰富、诙谐和美丽,老师的和善、关切和包容,都会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和美的种子,将来长成大树,会庇护他们一生,也会让他们受益、受用一辈子。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看着学生冷漠的表情,对专业一无所知的困惑,我失望过、灰心过,但之后不断分析、总结,找到了答案:在课堂上播下爱和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就能感受到雨露的滋润,就能在课堂上唤回“生”的热情。
  2.在课堂上根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兴趣不仅指学习的兴趣,更是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生活的乐趣所在。不同的孩子兴趣不同,有的对科学探索感兴趣,有的对文化艺术感兴趣,还有的对政治、经济、法律等感兴趣,而每位老师的知识面不同,所关注的信息各异,所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加以鼓励,在课堂上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明白兴趣是来自内心的声音,是天生的自然的喜爱,做感兴趣的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有兴趣就会有求知的欲望,老师应利用这一点对孩子们进行理想的教育。兴趣产生梦想,把梦想提升,就可以成为理想。一个以兴趣为前提、以梦想为基础的理想能成为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指路明灯。当一个人生活有了期盼,就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相反,他会意气风发、干劲十足,这样的人生充满挑战、充满乐趣,还怎么会舍得抛弃呢?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热情去生活。”一个活着有朝气、有热情的人必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必定是个对生活无比渴望的人,而在技校教学中,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就体现在对教学的热情中,教师应广播雨露,在课堂上唤回孩子“生”的热情。
其他文献
在煤矿,虽然健康和安全标准已得到稳步的提高,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水平,仍需寻求进一步改善健康与安全标准以及相应的技术。目前在采掘工作面的作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建设,具有优良的道德传统。但是,从当前的社会现状看,在许多层面上的思想道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人认为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与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弱化不无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下面我结合社会道德建设现状,就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拾道德、重建诚信是当务之急。  抑制道德滑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
摘 要: 在当今的时代,家长和教师都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育方法来引领孩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要以情育人,以爱启迪心智,对孩子有信心、恒心,像陶行知那样给学生“四块糖”,以人格的魅力陶冶孩子的情操,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关键词: 以情育人 以爱启迪心智 “四块糖” 人格魅力 信心、恒心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大环境和学生的思想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概述锚杆支护是矿山井巷及其它地下工程常用的支护方法之一。近几年来,用锚杆支护代替混凝土支护、木支护、金属支护、料石支护等的支护形式已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这种支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个重要概念,它一方面强调教育要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将师生的生活和经验纳入教学体系,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强调教育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体系的共同构建者,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 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其形成与强化自我意识,学习和巩固课程知识,以及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把握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同时,学生的研究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以激发,提高学习兴趣,教师的职责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帮助。这是一种理想的学校教育境界,也是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现代教学理论
一、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我校地处浦阳江畔,名为滨江小学,我们选择了“小浪花”这一形象作为校园文化的符号,校训是“做我,做最好的我”,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类社团活动、学校大型活动这些载体,每个孩子都能争取优秀,获得承认,这就是小浪花原有的精神。孩子们未入学之前,是一滴滴小水珠,但是他们心中都蕴藏着一朵云。孩子们进了滨江小学,小水珠成了会唱歌的“小浪花”。每朵小浪花都健康、快乐、会合作、能成长。
铜川矿区煤系地层中小断层十分发育,这些小断层一般为层间断层(包括层面断层)。它们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所引起的层间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并与局部褶皱有较密切的关系。通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步步深入,中国沿海东部地区率先经济腾飞、振兴,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成为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南下北上的淘金者的首选之地,一批批外来的肯吃苦、有能耐
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病原藏生物侵入奶牛乳腺组织引起的炎症。该病发病率高、治愈难度大,导致牛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是最终引发临床型乳房炎而导致奶牛淘汰、死亡的重要疫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