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报副刊的文学性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郑州日报》的副刊《郑风》为例,探讨了文学作品对当今对报纸的影响。
  【关键词】党报 副刊文学 副刊
  
  当今,传播科技的蓬勃发展,媒介的网络化、信息的数字化、传播的全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媒介环境。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报业出现了艰难的命运抉择,尤其是美国和欧洲报业,很多有影响的报纸缩减版面、免费发行甚至有的被迫停刊、被迫关闭。我国的报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中国报界宗师赵超构曾言:“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一张报纸有新闻、资讯、艺术作品、广告等,归结起来就是:报纸=新闻报道 文学作品。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和《时代》周刊前主编、CNN前董事长兼CEO沃尔特·艾萨克森,几乎同时认为现在报纸的问题在于内容,而不是经营。然而,在信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今天,报纸只靠新闻信息的传播来参与市场是没有独特性的,只有报纸的副刊、报纸的文学性才能让各个报纸区别开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有效参与竞争。
  本文选取《郑州日报》2011年2月1日到4月19日的八十期报纸(2月4日-2月8日春节假期休刊)的副刊来分析其文学性。《郑州日报》的主打副刊《郑风》除去周日版的十期报纸和特殊节假日没有设版,“郑风”共出刊48期,出刊率达60.0%。
  “郑风”每期刊登内容主要有:散文,随笔,小小说,现代诗坛,新书架,赏碟,国画,摄影作品,书法作品,连载报告文学和历史故事著作,偶尔会有名人轶事、文史杂谈和漫画。
  副刊文学性
  加深党报新闻的延展性
  党报副刊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与正刊一样也有鲜明的立场和时代特征。副刊文学作品关注时代,紧跟当下的社会主旋律,注重社会信息的新闻性。这里的新闻性当然不是报纸新闻版里的一条条新闻,这里的信息是反映社会的现实常态和社会应该朝向的常态。
  党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主流媒体。党报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副刊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文化主流。副刊文学始终秉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宗旨来彰显社会。
  副刊文学的引导性
  副刊文学具有补充正版新闻的导向作用。
  4月2日的“郑风”里的诗《郑州》,向读者呈现的是郑州新区的新貌。《走阁》一文是对山西民间舞蹈的介绍,让读者对民间文艺等的保护和继承发扬有了新的认识。2月23日的文学评论《小小说的“热批评”》对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也是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副刊文学的贴近性
  “郑风”刊登的作品多捕捉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3月3日刊登的散文《踏寻出来的春天》和3月9日的散文《我爱嵩山桃花美》,符合时令,正是踏春好时节,而且是地点是在郑州附近的嵩山,很有地域文化特色。
  3月8日的随笔《我和母亲的三八节》和《自己的节日“自己”过》分别讲述了对女性的关爱。作为妇女节期间的版面内容再合适不过了。3月15日的随笔《郑州也有杏花村》,3月26日的诗《奔跑的春天》等都表现了作者的真实体验,贴近读者生活。
  副刊文学的严肃性
  2月19日的随笔《有种别考公务员》,讲述了两代人对公务员的不同看法,在考公务员高热不下的今天让读者对公务员又有了新的认识。
  3月4日的《停车费》,讲述一个停车场里的农妇为5块钱的停车费,看守一辆车,在雨中大山深处苦苦守了6个小时。这篇文章揭示了城乡经济差异的社会现状,也敲响了警钟。
  3月24日的随笔《要有点“传世意识”》告诫文化创作者要注重作品的质量,要多创作经典呈现给公众,要使作品有传世的价值。
  这些话题,让人们对当下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副刊文学增加党报新闻的丰富性
  地方党报副刊多刊登一些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凸显新闻性。2月3日随笔《祝福》和民俗小品《多姿多彩的台湾春节》,2月17日文苑撷英《卯年猜“兔迷”》、绿城杂俎《元宵节里的古代女子》和文苑杂谈《元宵节与元宵诗》等,都有一定的新鲜性,也贴近市民生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副刊中的“新书架”和“赏碟”为读者提供一些动态信息,文化味较为浓。3月30日的“新书架”《垂钓于时间之河》在为读者介绍书籍的同时,还从该书作者创作此书时的文笔格调谈论了此书,无疑这也是一篇很好的文学评论。
  副刊文学争取更多党报的读者
  副刊刊登的作品适合大众趣味和需求,从大众熟悉的生活中取材,这能使大众认可作品,进而喜爱报纸。
  副刊文学所创造的应该是大众喜爱和向往的世界。在纷繁复杂的当下,人们需要抚慰和激励,副刊文学恰恰开辟了这样一个平衡和谐的世界。
  3月14日的随笔《笑它36000场》告诉人们笑对人间冷暖,小小说《赞美情敌》向人们展示宽广胸怀的可贵,3月15日“郑风”商都钟鼓《人生的布袋》告诫人们要高尚地生活。3月24日的《人生的物台》告诉人们要坚定信仰、乐观面对他人和社会,用实际行动使生活更精彩。
  副刊文学对情感的关注,对思想的提炼,对读者心灵是一个很好的陶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群。
  副刊文学为党报打造文化品牌
  副刊文学以其特有的功能为报纸撑起一片天。副刊文学以随笔、散文、小小说、诗歌等多种样式来呈现社会百态,以其清新的笔调评说日常生活话题,大众受其春风般无声的滋润,无形中为报纸拉来了众多读者。
   “郑风”以其生动的文字为读者带来文化盛餐,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也以其智慧和创造力书写人生、描摹生活,成了地道的传播主体,他们以其浓郁的主观色彩和情感样式,为“郑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佳作。“郑风”在报纸和读者之间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获得的受众认同感为报纸赢得了无形的巨大资产。
  文学副刊是读者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抚慰心灵、启迪思想、拯救灵魂等社会责任,党报的文学副刊的导引性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拐点中的传媒抉择》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②田建平、俞运宏:《当代报纸副刊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城市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播目的以招商引资为主、传播内容以城市风光为主、传播手段以广告为主。2010年,深圳市在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中,组织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随后,深圳围绕“深圳十大观念”开展的系列宣传推广工作,极大提升了深圳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我国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一个成功
【摘要】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申报》的言论和史量才的办报活动进行梳理,考察民国时期报人办报活动与政府言论政策的博弈进程,探究民国时期民营报人和报纸的生存状态。国民政府在与史量才的博弈中,曾以“禁邮”和“暗杀”为手段却未达到目的,而史量才则通过个人活动和《申报》的言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博弈 史量才 国民政府     史量才是民国时期的“报业巨子”,关于史量
茫茫戈壁,望不到一滴水,可是居然有人到沙漠里去钓鱼?是在做梦吧!这怎么可能?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真的。  在非洲北部有个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撒哈拉大沙漠,曾经就有人从那里钓上来特别特别鲜美的鱼。  原来,沙漠不是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在那无边的黄色里还藏着缓缓流淌的不知颜色的暗河,人们就是从那暗河里把鱼钓上来的。可是,暗河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件让人感兴趣的事。  戈壁滩上起起伏伏,当沙丘山上下
一句话演讲  ○美华  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
【摘要】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关键词】微博 道德 伦理 手机微博 捉奸门    一、“捉奸门”事件回放  妻子赵庭景美将老公和“小三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微博以其便捷易用、实时和动感、话语权的下放等特质,成为网络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本文以新浪微博为探讨对象和平台,试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角度探究微博辟谣机制产生和存在的动因,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因素。  【关键字】新浪微博 辟谣 作用机制    一、微博辟谣  辟谣,《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说明真相,驳斥谣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网络社会逐渐成型,由于
【摘 要】调查性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中,有时可能因为自身素养以及法律缺失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报道对被调查者权利的侵害,本文以2011年10月23日发生在深圳的“杨武事件”为例,分析调查性报道中存在的侵权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 新闻侵权 名誉权 隐私权 肖像权
【摘 要】公共新闻主张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重视公民参与和公共协商。“免费午餐”计划作为由记者发动公众力量,引领国家行动的一次创举,是媒体利用微博等新媒介实践公共新闻的有效尝试。本文将以此活动为例,实证探究“微时代”背景下,媒体公共新闻实践的新表征,并提出相关的危机预警建议。  【关键字】微时代 公共新闻 免费午餐 微博  “公共新闻”作为一项较新的新闻实践,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
【摘要】媒体的有效监督对于保障司法透明,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司法有其相对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媒体的过度干扰,又会影响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因此。本文认为,在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两者关系当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媒体的有效监督对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做到媒体、司法协调配合、良性互动、共同努力,从而实现有效监督。  【关键词】司法公正 媒体 有效监督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媒体
20粒超大珍珠在国际展厅一楼开展,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不翼而飞了。展厅玻璃被砸碎,显然,疑犯是从窗户进来的。  C探长与助手小D前来勘察现场,在展厅内发现四双不同的脚印,两双大人的、两双小孩的,而且都带着雨水痕迹。因天气预报已提前告知今天下午有雷阵雨,展厅在中午时就已关闭,所以,这四双脚印肯定与疑犯有关。  根据脚印分布情况,C探长觉得四双脚印应该是两组,两双大人的为一组,两双小孩的为一组,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