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其中之一。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拥有和提升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中国文化以多种样态存在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不得不去思考,幼儿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他们可以理解的中国文化又是什么?面对中国文化他们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到我们的教育中,我越发感受到,幼儿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化自信的建立都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幼儿更容易“看见”文化,在与文化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存在”。
  以往我们会将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等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孩子们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收获對中国文化的认知,激发喜欢、热爱、自豪等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真体验”“仪式感”“多样化”和“全参与”,以更好地支持幼儿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理解、接纳和自豪感的建立。但是也会出现“止步于活动”或“只是知道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与中国文化建立关系。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幸运的是,班中的一位小姑娘似乎给了我答案。
  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小班幼儿入园不久便迎来了国庆节,我们也借助这个节日开展了主题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孩子们在一次“我是中国人”的交谈中产生了分歧。有人说:“我是中国人,因为我妈妈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这个地儿就是中国。”有人说:“我也是中国人,我们家所有人都是中国人。”还有人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我们都不是别的国的那些人的样子。”就在大家纷纷说着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我是美国人,当美国人好!”之后,不管大家用什么样的理由说服她,她仍然坚持自己是“美国人”。当天我便向家长了解了情况,她并不是美国籍,只是上幼儿园之前曾在美国上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比较喜欢的食物也是汉堡、披萨一类,家人会经常告诉她她是中国人,但她坚持自己是美国人。在听到家长的介绍之后我有惊讶,也有好奇,同时更多了一份挑战的欲望。惊讶的是,短暂的美国生活竟可以带给她这样的认知;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自己是美国人;而想挑战的是,让她“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围绕着“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开展了“我爱你幼儿园”“我爱你五星红旗”“我爱你北京”等活动,其间还围绕“重阳节”和“中秋节”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下我们期待她会有所改变,但她的一句“我就是美国人”让我们对接下来要怎样做更加困惑了。就在这时,西挪威客人来访,她们的到来让我们有了新发现,同时找到了教育的新契机。
  外国客人来访引发的文化认知
  客人第一天进到班里时,她非常热情、主动地与客人交谈,但说了几句话之后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问我:“她们是听不懂我的话吗?”“是啊,因为她们不会说中文,但是她们好像会说英文,你可以用英文和她们说。”听了我的话她马上说:“但是我不会说英文,我就会说我们的话,那让她们学学我们的话吧,我们的话多好呀,大家都能说我们的话。”我从她说话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一种自豪。进餐时这种自豪第二次出现了。那天小朋友恰好吃饺子,当有一个客人问她“饺子好吃吗”时,她马上停下吃饭的动作,向客人讲述起来:“饺子是最好吃的,你们吃过饺子吗?这里面有肉还有菜,还有大虾仁的。”翻译阿姨告诉她,客人的国家没有饺子,但是她们在北京吃过饺子,她们也很喜欢吃。听了之后她马上又说道:“饺子是特别好的,我爸爸也喜欢,我妈妈也喜欢,我妹妹也喜欢,我奶奶会做饺子,要不然你们跟我奶奶学学。”……
  第二天,她和几个小朋友开始在美工区陪客人用轻黏土做起了饺子,老师特意请她来“指导”客人。虽然她自己做得也并不是很熟练,但却很认真。最后,当大家将自制的饺子粘到自制的青花瓷盘子里时,她特意把盘子举到客人面前,问:“你们国家有这种盘子吗?这个上面有蓝色的花纹,不是其他颜色的,这个叫青花瓷,你们记住了吗?”最后还不忘交代:“你们可以把这些带回自己的家里,送给朋友也可以。”她的话语让大家开怀大笑,也让我意识到了她所做的事情不正是在传播中国文化吗!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很快,惊喜便出现了。客人们为班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场戏剧表演,向我们呈现了挪威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看完后孩子们纷纷提出问题:“她们在做什么?”“这是国庆节吗?”“她们唱的是什么歌?”“她们为什么全围着一个人?”……就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她指着挪威的国旗问道:“上面红的和蓝的那个是什么?”在得知了是挪威国旗之后,又说道:“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的,但是和她们的不一样,我们的叫五星红旗!”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一场“中外交流会”就这样开启了。最后,她坚持将客人们领到走廊,一边指着“我爱你五星红旗”的墙饰一边给客人们讲述:“这个就是五星红旗,也是红色的,我最喜欢的颜色。”“这个是我们在升国旗,这些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这个是大久、小久在举着国旗。”……看着这个画面,我觉得这面墙饰更加有意义了。
  在客人离开之前,我们计划要手绘书签送给客人留作纪念,于是大家便讨论在书签上画什么。她第一个站起来说:“在上面画一些饺子吧。”接着又有人说:“画五星红旗。”“画天安门。”“画长城。”“画龙潭湖。”……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积极表达着,一番讨论下来并没有达成一致。此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于是,当天我们留了一个小任务,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还有什么代表中国的东西可以画在书签上。第二天,我们再次开展讨论,这一次孩子们说出了不同的“代表物”,如布老虎、风筝、天坛、脸谱、孙悟空、葫芦娃等等。在孩子们说完后,老师也将提前准备好的“中国代表物”PPT播放给孩子们看,上面有孩子们提到的,也有他们还没涉及的,最后大家举手选出了最喜爱的4种代表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他们认真的样子中看到了“主动学习”,同时也解答了我们对“教”与“学”关系上的困惑。我想,孩子们不仅在梳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已有经验,同时也在探索更多文化的新内容,在表达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选择的过程中凸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以及想要与“外国人”分享的意愿。这远比成人直接告知让他们记忆深刻得多。   在外国客人离开后,她曾问我:“老师,我们还会有外国人来吗?比如美国人,还有日本人。”“老师也不确定,也许有,也许没有。你有什么事情吗?”我回问道。她愣了一会儿说:“如果他们来,我还得教他们包饺子呢。”……外国客人虽然没有来,但很快我们就迎来了“新年月”。
  传统活动体验让文化的種子生根
  新年将近,幼儿园、年级组、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舞狮表演、吹糖人、写福字、做灯笼、版画拓印、捏面人、制作糖葫芦和北京小麻花、泡糖蒜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很新鲜,对于她来说也是第一次体验,参加这些活动时她总会发出“哇”的惊叹声,眼睛里满是光芒,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也是格外专心。在家长志愿者组织的“北京小吃分享会”上,她非常认真地品尝每一样小吃,并主动向大家介绍小吃的名称和口感,俨然是个美食宣传员。当她把自己泡制的腊八蒜送到保安叔叔手里时,还不停地交代道:“这个腊八蒜现在还不能吃,等它们全变绿了才能吃。你们可以吃饺子的时候吃一点。”回班的路上她告诉我:“我爸爸最喜欢吃腊八蒜了,我奶奶也喜欢。等我回家的时候再给他们做一点他们就能吃了,反正我都会做了。”对于舞龙舞狮表演,她和小伙伴们也是念念不忘,在户外的时候每人举一根棍子,在棍子上端顶一个沙包,玩舞龙舞狮的游戏……这些中国传统活动对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她会很大方地表达自己对这些活动的喜爱,也会不停地询问:“我们什么时候还做糖葫芦?”“明天我们做什么呢?”“这个我妹妹也没见过,我能再做一个送给我妹妹吗?”……就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地在她的心中埋下,又在她的生活中生根发芽。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某一天的早上,她突然大声地告诉我:“老师,我是中国人!”在她进班后,爸爸也很惊讶地对我说:“她昨天晚上突然说自己是中国人,还告诉妹妹当中国人好。我和爱人都很惊讶。太不容易了,你们到底做了什么?”那一刻我有惊讶,但更多的是惊喜。对于爸爸的问题我也在思考。我想孩子的改变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这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断自我接收、自我解读、自我融入到自我释放的过程。
  孩子的改变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张雪门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会单单因为我们的说教就被幼儿所接受和理解,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不会因为周围的人告诉她是中国人、中国有多好而接受自己是中国人,只有不断地体验后才会形成她自己对于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才能主动与中国和中国文化建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她通过感受和比较,收获着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惊喜和快乐,最终接受甚至爱上中国文化,这样才有了她突然的“我是中国人”的坚定。这种转变并不突然,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是在环境、活动、交流等各种支持下形成的。这个小姑娘一句话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幼儿园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与传承,看到了一名小班幼儿身上的文化自信。
  本文系第二届“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征文获奖文章。
其他文献
本文献给大叔。大叔失踪多年。我爸吴刘振祥,小叔吴刘元祥,大叔吴刘祖祥,他们是我奶奶的吉祥三宝,更像是一只三足鼎,长久缺一足。  一一文外话  一  两个月前,我在泊富四楼费大厨吃饭。一个人。被个学生放鸽子。我来长沙十六年,学生晚我几年到,他先是在岳麓山下念大学,之后进入河西一家大型民企,中意重工,始终未挪窝,从车间工人干起,干到中层管理。他的外表,跟他内心一样执着,发型永远是下面削光,上面留一寸多
摘 要: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第十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16)于2016年8月18-20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与词频分析法对第十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的论文集中的140余篇文章按照主题内容进行梳理,以此探究教育技术目前
摘 要:Rui Wang等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智能GPA研究,发现了GPA和智能手机传感数据自动推断的一些行为之间有一些显著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自动检测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和社会行为,包括聚会的情况和时间、学习时间和学习专注度。智能GPA研究深入分析了学习表现,并提出了每个学生数据流时间序列分析,创造性地使用行为斜率和行为断点来捕捉变化行为,以更好地了解成绩高和成绩低的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此外,还
摘 要:通过文献对比研究和访谈,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筛选出了评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案例教学效果指标,并聘请教育技术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各五名,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完善,将指标细化为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为了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德尔菲法请10位专家分别对各指标进行独立打分,然后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案例教学;评价指标;变异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G42
摘 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架构和用户认证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校园网网络架构的升级改造,搭建多电信级运营商接入平台,调整校园网用户认证方式,完善多运营商接入校园网的服务协作机制,实现校园网有线无线接入的统一Web Portal认证,学生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运营商访问互联网。  关键词:网络架构扁平化,Web Portal认证,多运营商接入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1  咚咚。  睿涓用拳头敲了两下。  啪啦啦,一块墙皮掉了下来。  “听得见么?”  “听见了,很清楚的。”  曼宁的耳朵在这个时候硬生生地疼了一下,好像有什么蜇人的小虫子钻过墙壁溜进了她的耳道,她跳起来,下意识地甩头,想把那东西甩掉,这时,她又想起不久前在一本小说上看到,人死后的魂魄是居住在活人的耳朵里的,也许刚才钻进来的是丈夫安东,于是,停了下来。  “我整理一下再去你那边。”  “别把东西
幼儿的游戏是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支持和引导非常重要。幼儿有独特的视角、体验、感受和理解,教师应基于儿童的视角,支持幼儿生成游戏主题,做好游戏策划,推进游戏深入。笔者以大班户外角色游戏“度假村”的生成和推进为例,从“游戏主题、游戏构思、游戏发展”三方面,探讨户外角色游戏中教师的适宜性支持策略。追随幼儿兴趣,支持幼儿生成游戏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
摘 要:柯蒂斯·邦克(Curtis Bonk)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教授,同时兼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院,美国国防部以及陆军研究所的“高级分布式学习(ADL)”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印第安纳大学的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CRLT)的创始成员之一,CourseShare创始人。  邦克曾获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2
摘要:在对我国远程教育现有技术支撑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應用趋势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定位,结合广播电视大学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及應用经验,分析国家开放大学的信息化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并介绍其总体框架以及云数据中心、平台服务、應用服务的架构。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我从事幼儿教师工作10多年了,半年前入职海城红黄蓝幼儿园。起先我是一名配班教师,后来担任了托二班的主班教师、班长。托二班建班半年时间换了两位主班老师。第一位老师因为妊娠反应严重不得不在家休假,第二位由于班级新入园孩子较多,一直抱孩子,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加重,需要卧床静养,不得已离开了幼师岗位。园长让我接任托二班班长工作的时候,我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家长对于更换老师都特别敏感;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