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国情知识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寻找素材困难。纪录片《辉煌中国》中的很多素材符合课标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辉煌中国》中各项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辉煌中国》中的最新数据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辉煌中国》中的4分钟精编版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五位一体”的内涵,利用《辉煌中国》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开拓创新与敬业奉献精神。总之,教师应善用《辉煌中国》纪录片,以激活九年级国情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国情教学;教学策略
九年级的国情知识的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国情知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共同富裕、科学发展、市场经济等。老师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理论,除了惯常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外,必须辅以鲜活的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材料,使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更容易结合,使课堂更生动,最终使学生从心底认同国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终肩负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辉煌中国》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共有《圓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其与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里关于国情的很多内容是对应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善用、活用这一纪录片,以激活思想品德教学,让国情知识课堂活起来。那如何善用、活用呢?具体方式如下:
一、以《辉煌中国》中各项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之一,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老师讲,效果是单薄的,而《辉煌中国》这六集的纪录片,围绕着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这五大发展理念,以恢宏的气势、高清的影像、饱含热情的背景讲解、详实的数据、新颖的角度,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发生在老百姓身上的真实事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划蓝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党的领导下,5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利用《辉煌中国》中的最新数据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科学理性精神的角度还是从应对中考的角度看,思想品德学科都需要大量具有时政色彩的材料和数据来支撑课本内容及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但是网络搜索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容易误导学生。纪录片《辉煌中国》采集的都是最新的统计结果,可以直接拿来作为题目素材。例如,在讲共同富裕时可以用到“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东西帮扶西藏、重庆、贵州GDP增速排名全国前3位”;在讲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用到“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世界贡献第一;中国人工林面积10.4亿亩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7亿千瓦世界第一;劣五类水从10.9%下降到8.6%;万元GDP能耗从2012年0.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0.68吨标准煤”。在讲教育现状时可以用到“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这一个个鲜活的、准确的、角度鲜明的数据,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以《辉煌中国》中的4分钟精编版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五位一体”的内涵
九年级的国情教育,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逐一铺展开来。对老师来说,如何让这些内容从刻板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认识呢?单靠讲述显然是单薄、低效的,就算是加上图片反映出来的内涵也是有限的。《辉煌中国》每集都会有一个4分钟的精编版,里面把整集的主要内容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45分钟的课堂里面,教师或者将之用于新课导入,或者将之用于课后总结,或者中段截取进行练习,都相当实用。而且《辉煌中国》4分钟精编版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能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教材的内容。
四、利用《辉煌中国》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开拓创新与敬业奉献精神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渗透和使用,学生对《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片的亲切感与好感度不断提升。面对这么优秀的影片,学生自然会好奇它背后的故事,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辉煌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背景。
创作目的是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迎接十九大的召开。
从创作方式看,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向全国的老百姓征集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变化、身边的感动,汇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经历。正是这样创新性的做法才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成果,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创作历程看,整个制作过程历时3个月,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高清纪实素材、300多个小时的航拍素材,采访了108位人物,外加两个多月通宵达旦的后期制作,才得以将总长约300分钟的纪录片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的跋山涉水、艰难挑战也很好地说明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职业道德。其中有一段采访执行总导演潘敏的视频,潘导演说:“作为一个创作者,我隔着荧幕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尽管看了无数遍,我还是为这些人、这些事件感动和骄傲,如果能打动创作者本身,我想我们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这也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总之,纪录片《辉煌中国》给国情教育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还有更多的使用方法有待挖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用好、用活这一资源,从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国情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国情教学;教学策略
九年级的国情知识的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国情知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共同富裕、科学发展、市场经济等。老师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理论,除了惯常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外,必须辅以鲜活的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材料,使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更容易结合,使课堂更生动,最终使学生从心底认同国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终肩负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辉煌中国》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共有《圓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其与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里关于国情的很多内容是对应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善用、活用这一纪录片,以激活思想品德教学,让国情知识课堂活起来。那如何善用、活用呢?具体方式如下:
一、以《辉煌中国》中各项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之一,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老师讲,效果是单薄的,而《辉煌中国》这六集的纪录片,围绕着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这五大发展理念,以恢宏的气势、高清的影像、饱含热情的背景讲解、详实的数据、新颖的角度,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发生在老百姓身上的真实事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划蓝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党的领导下,5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利用《辉煌中国》中的最新数据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科学理性精神的角度还是从应对中考的角度看,思想品德学科都需要大量具有时政色彩的材料和数据来支撑课本内容及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但是网络搜索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容易误导学生。纪录片《辉煌中国》采集的都是最新的统计结果,可以直接拿来作为题目素材。例如,在讲共同富裕时可以用到“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东西帮扶西藏、重庆、贵州GDP增速排名全国前3位”;在讲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用到“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世界贡献第一;中国人工林面积10.4亿亩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7亿千瓦世界第一;劣五类水从10.9%下降到8.6%;万元GDP能耗从2012年0.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0.68吨标准煤”。在讲教育现状时可以用到“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这一个个鲜活的、准确的、角度鲜明的数据,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以《辉煌中国》中的4分钟精编版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五位一体”的内涵
九年级的国情教育,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逐一铺展开来。对老师来说,如何让这些内容从刻板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认识呢?单靠讲述显然是单薄、低效的,就算是加上图片反映出来的内涵也是有限的。《辉煌中国》每集都会有一个4分钟的精编版,里面把整集的主要内容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45分钟的课堂里面,教师或者将之用于新课导入,或者将之用于课后总结,或者中段截取进行练习,都相当实用。而且《辉煌中国》4分钟精编版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能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教材的内容。
四、利用《辉煌中国》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开拓创新与敬业奉献精神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渗透和使用,学生对《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片的亲切感与好感度不断提升。面对这么优秀的影片,学生自然会好奇它背后的故事,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辉煌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背景。
创作目的是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迎接十九大的召开。
从创作方式看,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向全国的老百姓征集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变化、身边的感动,汇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经历。正是这样创新性的做法才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成果,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创作历程看,整个制作过程历时3个月,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高清纪实素材、300多个小时的航拍素材,采访了108位人物,外加两个多月通宵达旦的后期制作,才得以将总长约300分钟的纪录片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的跋山涉水、艰难挑战也很好地说明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职业道德。其中有一段采访执行总导演潘敏的视频,潘导演说:“作为一个创作者,我隔着荧幕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尽管看了无数遍,我还是为这些人、这些事件感动和骄傲,如果能打动创作者本身,我想我们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这也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总之,纪录片《辉煌中国》给国情教育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还有更多的使用方法有待挖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用好、用活这一资源,从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国情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