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白酒行业发展史中的统治者时代

来源 :销售与市场·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销售惨淡的国内白酒行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国酒”代替“国酒”成为大家质疑的焦点。“新国酒”从何而出呢,2013年春季糖酒会上,有行业专家在评价白酒行业时称“中国梦、梦之蓝”为“新国酒”,引来一片关注。业界对此则是褒贬参半,各有各的说辞。
  但说起“国酒”,这个行业的最高荣誉,不禁让人想起中国白酒发展这几十年。无论是曾经因茅台自封并想据为己有,而引起的数十年争执的“国酒”,还是眼下议论纷纷的“新国酒”,无非争的就是一个行业的最高地位。试想国内白酒行业发展这几十年,行业最高地位之争就从未间断过,这个争夺总也是徘徊在业内的实力强大的酒企之间。眼下,“新国酒”在国内白酒行业新起点的时候出现,亦是如此。
  然而,当我们仔细回想一下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国内白酒行业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统治者时代却从未离开过,清楚地在历史中呈现。而2013年也是国内白酒“下一个十年”的开始,白酒行业的竞赛仍在前行,新的统治者也必然在不久之后出现。那么,就让我们来回顾白酒行业发展史中的统治者时代,同时也展望未来新统治者时代。
  汾老大时代——公元1994年以前,引领中国白酒走向资本化
  汾酒,距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成名于北齐时期,是我国古老的名酒之一,以色、香、味“三绝”著称,被古今无数文人骚客所讴歌吟咏,有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2012年,老骥伏枥的汾酒也成功挤进了中国白酒行业百亿梯队,着实有一番曾经的“汾老大”王者归来的气势。
  提起“汾老大”,相信四十岁以上的酒民不难回忆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消费市场上汾酒曾风靡全国。而且在整个近代史上,汾酒也是地位突出,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汾酒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章。1952年、1963年、1979年和1984年,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汾酒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又获金杯奖,在消费者心目之中有较高的地位。不仅如此,汾酒在我国酿酒行业内也创下多个第一,一度是我国白酒行业的领头羊。
  1949年,汾酒厂产酒131吨,实现利税4100元,产量和效益均为全国第一名;1979年、1986年和1994年汾酒厂产量在全国白酒厂中第一家突破了3000吨、1万吨和3万吨。1986年,汾酒厂在全国酒业中首家获得国家质量管理最高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和“国家级企业技术进步奖”。1988年,汾酒在全国酿酒行业中第一家晋升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从1988年起,直到1993年,汾酒厂连续6年的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食品饮料企业之首,业绩荣获“六连冠”,成为“汾老大”,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1994年,汾酒厂又成为白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当时国内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时候,白酒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而汾老大凭借着自身的发展优势,为国内白酒行业树立了典范。随着汾酒的上市,也进一步带动了国内白酒资本化进程,推动了国内白酒市场的成熟发展,奠定了白酒行业快速发展基础。
  茅五赛跑时代——公元1994年-2012年,促进国内白酒群雄并起
  1994年,汾老大走下了酒界的圣坛,五粮液成功取而代之。虽说五粮液夺得行业帅印,却始终摆脱不了同为老八大名酒——茅台的赶超,二者成为了国内白酒行业新时代的大佬。随着2000年的到来,国内的白酒行业开始膨胀,市场消费需求也激增。茅台和五粮液两个大佬的赛跑更是不分上下,双方实力和市场销售也是不分伯仲,均以遥遥领先优势令其他酒企望尘莫及。
  贵州茅台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的国酒”,而四川五粮液则号称自己为“中国的酒王”,两个白酒巨头立意高远,志向远大。而“国酒”与“酒王”江湖争霸准确时间,应该是公元2001年,而二者以赛跑式发展引领中国白酒疾速发展,也正是从此开始。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挂牌上交所交易。上市以后的贵州茅台股份与1998年4月27日已经上市的四川五粮液股份,站到了一个产业竞争的新高度,从此,贵州茅台股份与四川五粮液股份具备了清晰的可比性。
  数据显示,2001年度中国白酒总体年度销售收入为499.41亿元,中国白酒企业中超越10个亿的企业寥寥无几。纵观当时中国白酒竞争状况来看,贵州茅台与四川五粮液成为仅有的营业收入超10亿元核心企业,除泸州老窖在营业规模上比较靠近茅台与五粮液之外,当时中国白酒行业,两大巨头已经显露强劲态势,同时也一举成为白酒界的两大佬。
  随后在茅台和五粮液的竞赛中,茅台在市场销售和品牌运作上奠定了领先的优势,而五粮液也紧跟其后。在二者不断交手过程中,加速了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发展,创造了行业的标杆,这为同行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随着茅台和五粮液打开了高端白酒市场,引领了高端白酒连续十年价格上涨之风,也奠定了二者绝对的高端形象。同时在两大佬的引领下,国内白酒行业也开始了爆发式发展,整个白酒行业呈现高涨的暴利。因而在需求激增下,全国各地酒企开始了发力,纷纷开始品牌化运作,瞄准全国市场,白酒产能也是连年翻番。到2012年,中国白酒总体营收达4466.62亿元,产能规模达到1135万千升,全国大小小的酒企几万家。而国内白酒行业,也形成了茅台与五粮液两大巨无霸,洋河、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众多强势精英共存的时代。
  新国酒时代——公元2013年起,肩负白酒行业破局和复苏
  以茅台和五粮液为领导的核心力量,为中国白酒的高端化正所谓是肝脑涂地,而白酒销售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整个白酒市场成为了牟取暴利的手段,一线名酒也好,二三线名酒也好,甚至地产酒,大家纷纷推出高端市场,导致了国内酒价过分虚高。而茅台和五粮液的高昂价格,也为其被称为“腐败酒”埋下祸根,加之国内白酒消费大多与政务、公务挂钩,导致公众认为高端白酒是政府腐败代表。而另一方面,国内白酒产品后来居上的酒企也大有人在,如洋河、泸州老窖、郎酒、汾酒等都卯足了劲,有赶超茅台和五粮液的趋势。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里,行业的帅印随时都可能被人取代。   然而,2012年,白酒行业增速出现了集体性下滑。2013年春节过后,曾经风光无限的高端白酒销售受挫下滑加速,一切迹象表明,酒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产业开始步入了成熟期,增速下滑、竞争加剧、行业调整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显而易见地摆在了所有企业面前。而且业界也一致认为,2013年将会是中国白酒行业破局的开始,也是下一个十年的开始,整个白酒行业必然有一番大的变化。而眼下的茅台和五粮液,则正在倍受“禁酒令”所带来的痛苦煎熬,市场销售一直冷淡。这也预示着未来不久,行业的全新局面必将产生,而新的生力军执掌整个白酒行业破局和复苏将会很快出现。那么,开头提到的洋河梦之蓝被称为“新国酒”,它会不会是呢,还有待考证。
  业界都知道,洋河是在这十年中成长起来的酒企,而且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成功杀入酒业前三强,位列茅五之后。洋河酒厂拥有洋河、泗洪双沟、泗阳来安三大酿酒生产基地,是中国白酒行业拥有两大中国名酒、两个中华老字号和五枚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也是中国白酒行业技术实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集团之一。无论是实力,还是荣誉,洋河都是敢和老牌名酒叫板的年轻品牌。但至于会不会是“新国酒”,还无法盖棺定论。
  中国的白酒行业从来都不乏强大的统治者,在当前这种承上启下的时代,中国白酒的路在何方?这或许是下一个十年白酒业的新统治者,将带领整个行业前进的方向。而在这个群雄混战的时代中,无论是老牌名酒,还是年轻名酒,都渴望执掌中国白酒行业的大印。
  中国酒企如何博弈胜出?
  “禁酒令”、严控“三公”消费、企业面临销量瞬间缩减、产品滞销危机的新形势下,如何突破现有商业模式的束缚?公平的市场机会,如何先于竞争对手全面接触全国酒业经销商群体,博弈胜出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蕴含着巨大的酒市场。巨大的消费市场引导着酒类市场环境的变化,当传统的市场模式的桥上已经站满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要求企业的营销模式要与时俱进进行地创新,以灵活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蓄势而发,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但现实中,酒行业不仅受到“三公”消费受限的外在压力,同时存在有“勾兑门”、“塑化剂风波”等内在问题,“腹背受敌”的酒行业正一步步靠近悬崖的边缘。
  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酒行业的疯狂过度发展,也是中国酒产业链条脆弱的表现。
其他文献
坚定进店目的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各个产品都在积极地开发新网点——流通、特通、餐饮、商超......你想把这个空白网点补上,别人也想。所以,店老板每天会面对很多这样的业务员,麻木,在所难免。所以,几乎在你进的每一家店,老板都会重复这几句话,“生意不好”“卖不动”“ 不需要”“这个有了”“我没兴趣”......。如果单纯的因为老板一句推辞而转身离开,一天下来肯定铺不了几个店。  在这个时候,你一定
期刊
18年前,当沃尔玛以深圳为桥头堡进军中国内地市场,随之掀起百佳、家乐福、永旺、Tesco(“乐购”)等在内的一众外资知名零售企业开店潮。“狼来了!”这是包括深圳零售商家在内的本土零售业面对外来竞争者的“惊呼”。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2012年起,沃尔玛、家乐福、乐购这三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外资零售企业,在内地开店幅度同比降低27%,甚至涌现“关店潮”,沃尔玛更是计划未来18个月关闭中国内地
期刊
对于厂家来说,自己花在卖场的费用是年年看“涨”,可花出去的钱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收益?自己在卖场的投入与卖场的产出是否相匹配?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厂商都清楚的。尤其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对终端投入的有效管理和考核,经常会出现卖场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情况。直到年终财务核算时,才发现企业大量的费用投入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甚至于公司投入的卖场费用,被一些业务员当成了为自身谋取利益
期刊
品牌成功的路径大抵相似,不成功的原因却有千千万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时候摧毁一个品牌的往往都是一些细枝末节,而这些细节,最终会暴露在零售终端,成为一个个定时炸弹,如果不注意,随时可能引火自焚。  今天说的这个大众护肤品牌N,在中国运作超过8年,至今没有赢利,问题很多。  长期缺货  夏天缺防晒,冬天缺膏霜,活动时缺货,没有活动也缺货,这样的缺货正常吗?应季产品得不到满足,并且年年如此,谁之过?
期刊
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茶叶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国饮。然而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使得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在产销虚光的背后,是整个茶叶行业品牌营销缺失,工艺的落后,行业分工的模糊以及经营业态的单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三无”茶叶充斥市场,加之经销商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
期刊
厂家指责经销商的各类“罪状”中,经销商搞厂家的费用(含各类物资),往往是位列前三位的。  经销商搞厂家的费用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1.截留厂家给下游客户(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渠道促销资源,例如把百送五改成百送三;  2.截留厂家配发的各类宣传资料和陈列器材,直接当废品卖掉;  3.虚报终端进场费用;  4.虚报铺市时的终端数字;  5.将其他产品的卖场费用,加到另外一个;  6.虚报库存,骗取厂家
期刊
一提起日本车的优点,我们都会不约而同想起“省油”。但是,有没有人深入思考过,为什么日本车会普遍省油?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对资源有着严重的危机感,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日本的很多产品都尽可能往小巧、轻便、低能耗方向发展,这几乎已经成为他们全体国民的共识和制造业的产业方向。  我突然想起10多年前在中国颇为走红的索尼walkman随身听,当年很多中国年轻人以拥有它而
期刊
一提起做品牌,许多中小企业老板首先想到的是投广告、请明星代言。好像是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品牌建设的误区。很多老板认为:做品牌就要花钱,企业还没有发展哪里有钱进行品牌建设和策划?做品牌就是请明星代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广告。等到企业发展了,我们再进行品牌建设。创业初期就是要滚动发展,慢慢积累。殊不知,市场机会瞬息万变,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小企业更需要进行品牌建设,更
期刊
展会是推广特许经营品牌、招募加盟商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参展策划与实施,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品牌推广和加盟招商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策划和组织好一个参展活动呢?笔者结合数年展会推广与招商的经验,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展会的选择评估  并不是所有的展会都适合特许经营企业参加,参加一个展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个错误的参展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在参展前,要对展会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期刊
很多优秀的产品,其实一开始并不都是“系出名门”,相反,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原创”的,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原创者”往往并不是利益的最大“获得者”,为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可以开创一个好产品,但要将这个产品推广好,以实现最大化的市场覆盖,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营销团队因素,是一个最根本而又最核心的原因。再好的产品,都必须要通过优秀的营销团队来推向市场,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