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品企业如何组建高效的营销团队

来源 :销售与市场·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优秀的产品,其实一开始并不都是“系出名门”,相反,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原创”的,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原创者”往往并不是利益的最大“获得者”,为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可以开创一个好产品,但要将这个产品推广好,以实现最大化的市场覆盖,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营销团队因素,是一个最根本而又最核心的原因。再好的产品,都必须要通过优秀的营销团队来推向市场,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组建自己高效的营销团队呢?
  以下是笔者给中小企业提出的几点方向性意见:
  选拔标准。一些中小企业的营销团队之所以良莠不齐,素质差别较大,很多时候,跟企业缺乏相应的选拔标准有关。对于整体掌控力欠缺的中小企业而言,以下可以作为团队成员选拔的“硬条件”。
  1.品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并作为考评一个人品德高低的标准。具体到企业营销人员的选拔,笔者认为,所谓仁,就是要看这个人有没有仁爱之心,对企业、客户、同事、家人是否有一颗仁爱之心,懂不懂得去感恩,去回报。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把员工是否具有感恩的心,作为是否录用的标准。一个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是不会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义,在这里主要是指正直、仗义。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在义利方面,义字当头,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不是偷偷摸摸,发不义之财。礼,懂得礼仪,礼多人不怪,保持谦逊,彬彬有礼,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只有人受欢迎了,产品才能受欢迎。智,指智慧,以智服人,以智谋取市场,不以势压人。信,是有信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到的,一定要做到。作为企业的主考官,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都可以从一些侧面达到对一个员工最大程度的了解,从而决定取舍。
  2.态度。态度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或者意愿。在一个团队当中,人不外乎四种类型:人材:心态好,能力弱。比如刚毕业的学生,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人员,他们工作积极,但往往实践能力较差,对这种是块“材料”的成员,企业主管人员要培养使用。人猜:心态不好,能力较强,往往是指工作了好多年的业务“老油条”。这部分人往往好高骛远,甚至恃才傲物,看谁都不如自己,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那种,典型的“猜不透”。说他懂得多吧,可他都是零零散散,缺乏高度不系统,说他不懂吧,他能唾沫星子飞溅地给你讲上半天,他们还往往具有思想和行为上的惰性,“反侦察能力”较强,对于这部分人,要监督、考核使用。人财:心态好,能力强。凡事冲在最前面,敢于挑战,善于摸索和总结,能为区域和团队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和价值,这类成员一定要重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职权。人裁:心态不好,能力不强,对此要坚决裁掉,企业不是福利院,对于无益于团队和企业发展的人渣,要坚决淘汰,以此来维护整个营销团队的良性以及先进性。
  3.能力。企业要以赢利来获取生存和发展,而在一个企业组织当中,除了营销部门,其他的应该说都是成本。所以,很多企业都提出了以营销为龙头的口号,甚至提出了“全员营销”,说明了营销在一个企业当中的重要性,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是如此。鉴于此,企业就要选拔能力较强的人员来充实队伍,并根据不同的能力,给予不同的使用。比如,对于性格开朗、善沟通、开拓能力强的人员,我们可以让他去做市场开发、客户谈判,对于思维活跃,点子多,写作能力强的,不妨把他们放到市场或者企划部门,而对于做事谨慎,忠诚可靠,追求细节,原则性强的,可以把他们安排到销售管理部门或者客服部门。其实,作为主管,一项很核心的工作就是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只有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工作,而不是想当然地“乱点鸳鸯谱”,团队成员才能人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在匹配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价值。
  4.资历。对于其他部门或者岗位转为营销人员的这部分“人材”来说,企业主管人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资历还管不管用的问题。笔者在讲课当中,接触到很多企业,也包括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很多营销人员的出身五花八门,有营销科班出身的,也有虽非营销专业,但一到企业就做营销的,还有一部分是半道出家的,比如,原来在生产岗位、质检部门、做人力的,甚至企业的保安,他们出于种种考虑,都主动或者被迫加入到营销大军中来了。他们虽然在以前的岗位上积累了经验,有了一定的资历,但对于转行到营销部门,他们却又是“一无所知”的。不要小看营销工作,它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的。因此,考察一个营销人员是否合格,很多时候都需要让他们的资历“归零”,一切从零开始,摈弃原来的一些经验或者做法,甚至包括一些老的营销人员,都要保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思想与做法,跟得上时代与市场,从而更好地创造优秀的销售业绩。
  5.学历。在中国,不可否认,已经在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还远远不够,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高校培养的所谓人才,很多都是纸上谈兵,有学历,无能力,引进之后,才发现更多的属于“花瓶”,好看,但不中用。因此,对于中小企业,人才选拔不要“唯学历是举”,不要动辄就是“研究生、本科、大专学历”,对于实操能力要求较强的营销岗位来说,学历够用就可以。很多初中、高中毕业,但业绩做得优秀的,大有人在,同时,学历低些的,更便于留人,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营销人员的学历要求要跟企业规模、实力这些吸引力挂钩,不要因为不切实际地“壮面子”而让自己陷入唯心 主义的怪圈。
  在人才的选拔标准方面,笔者的观点是:品德大于态度,态度大于能力,能力大于资历,资历大于学历。任用了品德败坏而能力强的人选,有可能就给企业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而给企业带来或明或暗的破坏力。而能力再强,员工工作意愿差,也难以让营销团队发挥整体合力,因此,态度是大于能力的。对于营销人员来讲,学历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拔标准,因为在中国“高分低能”的现象太多太多,只有唯德是举,唯才是举,一个营销团队才会保持正气,才会健康发展。
  选拔方向。营销工作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浪漫和好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上高工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 比如,喜欢营销工作、吃苦耐劳、要有亲和力、要灵活而有创新性等等。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1.有志于营销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有志于做好营销的人来说,营销才是促使自己成长的“催化剂”,才能在面对任何困难与拒绝时,不灰心丧气,不打退堂鼓,才能逐渐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优秀营销人才。对于那种对营销工作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不要轻易赋予更多的工作责任。
  2.农村的优于城市。在这里,笔者并没有一点点偏见,而是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发现城市出身的营销人员,其吃苦精神,其面对逆境时的忍耐力,其执著度、柔韧性,相比农村出身的,要低一些,因此,对于品牌力不强,资源不丰富的中小企业来讲,如果市场处于开拓或者快速成长期,建议多选择一些农村出身的营销人员,他们不但忠诚度高、凝聚力强,而且对企业的期望值也相对较低,更便于团队管理。
  3.保持一定的女性比例。虽说女性营销人员有不宜于长期出差、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弱点,但女性也有女性的独特魅力:比如,亲和力强,客户对于男性营销人员,其设防心理远远高于女性,加上人所具有的“同理心”,因此,更容易让一些女性营销人员业绩出彩,当然了,相对于洗涤、化妆品行业,女性更是优于男性。同时,对于一个团队来讲,保持一定的女性比例,可以促使团队成员自觉、自律,有利于团队规范性成长。
  4.年轻的优于年长的。做营销,其实是吃“青春饭”的。不是说,年长的不能做营销,而是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运作市场越来越趋于保守,越来越安于现状而不思改变,当一个团队这种“温水里的青蛙”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团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创新精神、士气、干劲等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还有比以上更重要的吗?“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一个没有士气的团队,注定会走向没落进而走向衰亡的。
  5.优选跨行业人才。近年来,笔者提出“嫁接营销”的概念,认为,只有跨行业的,才会有更多创新的机会。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它就会面临瓶颈和“天花板”,这个时候,身处其中的人士很难有突破的想法,因此,适时地引进一些跨行业的人才加盟,学一学其他行业一些好的做法,有时会起到异曲同工之妙,也会让整个团队充满差异性,并激发大家的主动创新意识。
  只有在选拔时不拘一格,企业才能摈弃短视,才能避免陷入唯心自我的用人陷阱,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让企业基业长青,持续发展。
  提升方式。组建了一个潜质较好的营销团队,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团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壮大以及成熟历练至关重要,以下三种方式,也许可以帮助团队顺利递进式发展。
  1.铺货。营销工作是一项综合素养和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察言观色、较强悟性,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呢?一个方法,就是让每一个想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先去跟着铺货,通过跟着渠道商、跟着老业务人员去铺货,让他们熟悉销售的基本流程,推广时的沟通技巧,以及培养他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上能下的胸怀和能力,让他们在一线市场能够最快地进入角色,从而担当更大的责任。
  2.培训。这是能够让员工留下来,并给其提供一个成长空间,扫除其发展障碍,让营销人员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法宝。通过培训,能够让大家认同企业文化,能够统一思想,能够提高技能,能够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在成就员工的同时,也成就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培训师制度,以及从外部引进专家培训的方式,互相补充,从而打造一个战斗力较强的狼性营销团队。漯河三剑客曾邀请笔者为其营销团队及经销商团队做了为期七天的培训,通过这七天系统化的培训,让大家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明晰自己能力短板和提升方向,并通过提供的一些方法、技巧与工具,灵活运用到市场,让企业稳健成长。
  3.辅导。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并不是都能像三剑客这家企业那样,能够拿出一大笔费用,来帮助团队成员做系统提升,但一个曲径通幽的方法是,可以采取内部辅导的方式,来提升下属及团队。所谓辅导,就是采取上级带下级的方式,就是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并给予考核,辅导合格或者优秀给予奖励,不能带出合格下属不升职或者惩罚。华为就是通过建立“内部导师制度”,而让每一个员工都变得优秀,从而大发展起来的。
  总之,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中小企业一定要通过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来获得更快的发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队伍,并有力地组建在一起,同时,不断地帮助员工提升,打造教导型管理中层,中小企业才能扬帆远航,才能借力使力,从而做强做大。
其他文献
马化腾不久前曾公开说:如果微信在别人手里,腾讯可能面临一场灾难。微信也让马云感到了切实威胁。马云十年前曾说:淘宝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今天他已确信,微信就是淘宝最大的威胁。  微信的威胁究竟在哪里?  腾讯开始创业时,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赢利模式。QQ成为几千万人津津乐道的聊天工具时,腾讯还处于亏损状态。因为一直投入少有产出,马化腾甚至一度想卖掉它。等QQ真正做到几亿用户,腾讯开始多元化发展的时候,
期刊
坚定进店目的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各个产品都在积极地开发新网点——流通、特通、餐饮、商超......你想把这个空白网点补上,别人也想。所以,店老板每天会面对很多这样的业务员,麻木,在所难免。所以,几乎在你进的每一家店,老板都会重复这几句话,“生意不好”“卖不动”“ 不需要”“这个有了”“我没兴趣”......。如果单纯的因为老板一句推辞而转身离开,一天下来肯定铺不了几个店。  在这个时候,你一定
期刊
18年前,当沃尔玛以深圳为桥头堡进军中国内地市场,随之掀起百佳、家乐福、永旺、Tesco(“乐购”)等在内的一众外资知名零售企业开店潮。“狼来了!”这是包括深圳零售商家在内的本土零售业面对外来竞争者的“惊呼”。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2012年起,沃尔玛、家乐福、乐购这三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外资零售企业,在内地开店幅度同比降低27%,甚至涌现“关店潮”,沃尔玛更是计划未来18个月关闭中国内地
期刊
对于厂家来说,自己花在卖场的费用是年年看“涨”,可花出去的钱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收益?自己在卖场的投入与卖场的产出是否相匹配?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厂商都清楚的。尤其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对终端投入的有效管理和考核,经常会出现卖场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情况。直到年终财务核算时,才发现企业大量的费用投入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甚至于公司投入的卖场费用,被一些业务员当成了为自身谋取利益
期刊
品牌成功的路径大抵相似,不成功的原因却有千千万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时候摧毁一个品牌的往往都是一些细枝末节,而这些细节,最终会暴露在零售终端,成为一个个定时炸弹,如果不注意,随时可能引火自焚。  今天说的这个大众护肤品牌N,在中国运作超过8年,至今没有赢利,问题很多。  长期缺货  夏天缺防晒,冬天缺膏霜,活动时缺货,没有活动也缺货,这样的缺货正常吗?应季产品得不到满足,并且年年如此,谁之过?
期刊
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茶叶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国饮。然而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使得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在产销虚光的背后,是整个茶叶行业品牌营销缺失,工艺的落后,行业分工的模糊以及经营业态的单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三无”茶叶充斥市场,加之经销商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
期刊
厂家指责经销商的各类“罪状”中,经销商搞厂家的费用(含各类物资),往往是位列前三位的。  经销商搞厂家的费用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1.截留厂家给下游客户(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渠道促销资源,例如把百送五改成百送三;  2.截留厂家配发的各类宣传资料和陈列器材,直接当废品卖掉;  3.虚报终端进场费用;  4.虚报铺市时的终端数字;  5.将其他产品的卖场费用,加到另外一个;  6.虚报库存,骗取厂家
期刊
一提起日本车的优点,我们都会不约而同想起“省油”。但是,有没有人深入思考过,为什么日本车会普遍省油?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对资源有着严重的危机感,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日本的很多产品都尽可能往小巧、轻便、低能耗方向发展,这几乎已经成为他们全体国民的共识和制造业的产业方向。  我突然想起10多年前在中国颇为走红的索尼walkman随身听,当年很多中国年轻人以拥有它而
期刊
一提起做品牌,许多中小企业老板首先想到的是投广告、请明星代言。好像是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品牌建设的误区。很多老板认为:做品牌就要花钱,企业还没有发展哪里有钱进行品牌建设和策划?做品牌就是请明星代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广告。等到企业发展了,我们再进行品牌建设。创业初期就是要滚动发展,慢慢积累。殊不知,市场机会瞬息万变,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小企业更需要进行品牌建设,更
期刊
展会是推广特许经营品牌、招募加盟商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参展策划与实施,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品牌推广和加盟招商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策划和组织好一个参展活动呢?笔者结合数年展会推广与招商的经验,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展会的选择评估  并不是所有的展会都适合特许经营企业参加,参加一个展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个错误的参展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在参展前,要对展会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