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加快径山茶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来源 :中国茶叶加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杭径山是浙江省重要的产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文章介绍了余杭近年来针对径山茶产业的提升发展所出台的若干政府资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主要围绕茶叶种植、茶厂改造、销售体系的建设、弘扬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助力径山茶产业的发展,并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
其他文献
研究以云南夏秋茶鲜叶为原料,把乌龙茶做青的工序运用到传统红茶加工过程中,以提高夏秋季红茶的品质。通过对传统室内萎凋、日光萎凋以及晒青做青组合萎凋工艺所制成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内含成分、感官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适合加工高香红茶的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晒青做青组合萎凋工艺所制高香红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相对含量上升28%,己烯醛含量降低54%;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0%和15%,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13%和10%;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分别增加40%和12%,茶褐素含量降低7%。其综合品质具有花香浓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挖掘天然植物功能活性成分用于降血糖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辣木(Moringa oleifera)作为一种外源植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功能活性物质,当前研究表明辣木叶可以影响并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因而将其与国内具有同样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联用配伍开发辅助降血糖功能食品或代用茶茶饮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在阐述辣木叶及其提取物对血糖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辣木叶及其不同提取物的血糖调控机制研究,辣木叶降血糖功能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辣木叶消费人群特点及其毒理安全性研究现状,并深入报道了辣木叶
目前绿茶浓缩液的加工工艺主要为水提法,但在产品得率以及营养和风味品质方面还有待改善。文章对复合酶水解技术进行了研究,使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破壁酶的复配比例,进一步优化了蛋白酶的水解时间和加酶量,并验证了单宁酶对茶汤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破壁酶最佳复配比例为Pectinase PL添加量0.5%、Rapidase PRESS添加量0.1%、Rohapect B1L添加量0.2%;蛋白酶Sumizyme FP的最佳水解时间为8 h,最佳加酶量为1.5%;按0.1%加酶量添加单宁酶,可有效改善茶汤澄清程度。采
为总结青岛市红绿茶生产情况,提升产品品质及工艺水平,促进全市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文章通过对全市茶叶加工情况及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对产品结构及比重进行数据统计调查,总结概括青岛市红绿茶近年生产的基本情况、产品及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红绿茶工艺发展情况及加工技术进展,结合国内名特优茶品的发展形势及要求,提出青岛红绿茶高质量发展对策。
文章对临沧茶区不同产地的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品质进行了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成分测定,分析比较临沧茶区不同产地的古树茶和台地茶品质。结果表明在感官审评方面,古树茶品质总体略优于台地茶,在内含成分方面,古树茶和台地茶含量各有高低,说明除树龄外,其它因素如栽培技术措施、加工工艺等均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文章对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合理经营和正确消费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绿茶做形装备是绿茶加工生产线的关键装备之一,文章分析了芽(条)形、片形、颗粒形等典型绿茶做形装备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理条机的传动机构及U形槽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了加压理条在六安瓜片做形、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在西湖龙井做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近年来双锅曲毫机相关机构优化设计在颗粒型绿茶做形方面的应用。上述装备传统设计以经验法为主,关键运动学参数难以量化,近年来随着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在茶机设计中应用,基于EDEM软件的茶叶颗粒在加工过程中仿真分析,实现了绿茶做形机械的参数优化;文章同时介绍了与绿茶做形相
分别采用不同加花方法试制玫瑰红茶,通过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定,评价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玫瑰红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玫瑰红茶生化成分有较大影响。综合感官审评和生化分析,揉捻时添加玫瑰花(花茶比例为1∶10)发酵后再添加玫瑰花(花茶比为0.2∶10)的玫瑰红茶品质最好,内含物质丰富协调。
文章建立了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百草枯含量的方法。茶叶样品使用甲醇-0.1 mol/L盐酸溶液(3:7, V/V)提取,经Poly-sery MCX柱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在5~100μg/L浓度范围内,百草枯的线性良好(R2=0.9991),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在0.01、0.02和0.3 mg/kg的添加水平下,不同茶叶的百草枯回收率为81.4%~93.5%,相对标准偏差为2.1%~5.6%。最终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且测
为了研究公众对车路协同系统(CVIS)的接受度以及在性别上的差异,考虑心理因素,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建立车路协同系统接受度模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法获取车路协同系统接受度影响因素的主观评价数据,使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检验测量模型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以及模型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男性接受意向方差具有70.1%的解释力,对女性接受意向方差具有45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聚氨酯混凝土因强度形成影响因素多而导致压实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捷直观的压实时机确定方法.首先针对自主研发的聚氨酯混凝土设计了 一种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