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发现的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强调教师尊重、赞赏、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客观事件,通过探究发现知识,人人都得到发展。对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创造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放飞思维,解放行为。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和心理特点,人为地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最佳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一)对学生有爱心;(二)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的關系;(三)营造一个充满友爱和温情的班集体等。在这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会受到激励和鼓舞,轻装上阵,毫无顾虑、彻底地放飞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
  二、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内容,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1.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的内需。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如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我先利用史书上的图文,介绍负数产生的背景——如何更好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再教学新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无数人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初中学生以模仿占优势的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如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我先展示一个圆锥形的冰激凌纸筒,问:“大家能不能帮老师算算,这个纸筒,它的面积有多大?”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得出其实求“纸筒”的面积就是求圆锥的侧面积,接着和学生一起把这个纸筒剪开,得到一个扇形,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再运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3.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后,便让学生围绕“某书店出售一种会员卡,花2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书店按6折购买图书,什么情况下先买卡再购书合算?”等实际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使学生通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三、数学学习融于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1.在实践中发现。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样,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学生通过拼图活动,容易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学生对于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结论,比较容易接受,同时还能体验到知识的产生过程。
  2.先猜想,再验证。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观察、联想、顿悟进行猜想,但这种猜想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要进一步推理论证后方可确定。
  3.在交流中反思。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大多是与同学合作交流而获得的。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可以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价,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探索出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这样,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说,课堂提问更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作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提问艺术 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標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教学要围绕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且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和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一些教师仍“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
听闹钟看气象现在的闹钟升级如此之快,已经超乎想象。这台闹钟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款功能全面的家用天气指示器。你可以不必整日忧心忡忡的对着电视等待天气预报,完全可以将气象
摘要: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學策略。作者就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谈谈看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习兴趣  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倡导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每一名数学教师都要努力探索实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例题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因此,探究教师在例题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数学教师应当是例题教学的总设计师  教师在例题教学中要以复习和巩固知识要点为目标,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既要兼顾后进生的能力水平,又要让优等生有思维创新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
摘要: 本文分析了数学开放题的特征,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开放性问题,并提出了解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可以同时渗透道德教育。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开放性问题 解答方法 道德教育  从形式上来说,可将开放题的特征归纳为条件开放、解题策略开放和结论开放等。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本质是问题本身的不确定性,其特征是对问题只有原则性要求和一题多解,即开放性问题是依赖于考生的水平转化为确定性问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教师要在全面把握学情,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准学生学习的落脚点,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借助数学结构化的特点,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最优发展。 T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