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知识观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沪科教版《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的编写为例,论述了新课程知识观下的物理知识在教科书中呈现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物理课程知识所具有的对学生的召唤力,显现出新教材走向学生、靠近学生的姿态和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新风貌。
  关键词:课程知识观;物理知识;表征;教科书编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5(s)-0069-3
  新课程知识观下的物理知识是以一种与学生在精神上存在某种际遇、在地位上平等对话的姿态出现的。同以往知识呈现出的静态化特征(公式、定律、原理的直接呈现等)相比,新课程知识观下的物理知识鲜明地显现出一种走进学生的动态化特征。
  本文以沪科教版《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为例,来看看物理新课程知识观是如何具体地体现在教科书中的。本节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另一部分是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创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1 知识的呈现具有召唤力
  本节物理课程知识在呈现上不再是一个冷漠的“无言者”,而是一个积极的、饱含热情的“召唤者”,一个活跃的“对话者”。
  1.1知识是可批判、可商讨的
  一开始引言部分就以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接着以“小石头诘难大哲学家”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对自己可能解决好大哲学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充满期待,这样一来,伽利略的探究之路也成了学生和伽利略同步实验、思考和交流的探究之路。“超越伽利略”、“课题研究”等栏目则是学生学习的升华,为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多样的可能路径。
  在本节编写中,知识是以一种与师生平等商讨的面貌出现的。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伽利略,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学生思考的对象,而不是直接接受的圭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获得充分的彰显,迈出他们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的步伐。尽管“佯谬”、“物体运动性质的含义”等表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的理解,但适度新颖的词语和适当的词语难度反而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的兴趣,并不会阻止他们探究的动力。
  1.2问题意识贯穿全文
  如表1所示,“诘难、佯谬、迷雾、探究之路、超越、课题研究”等栏目新颖别致,不断给学生以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点和学习任务,自然会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从引言、“小石头诘难大哲学家”到最后的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是连贯的,学生认识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在习题编写上,还有包括可动手做的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问题讨论等形式。这种习题编制方式超越了为解题而学习的认识樊笼,为学生学习上升到思考物理问题本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层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3多种物理语言表征
  从知识的表征角度来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某一种物理语言,那么这往往会造成他们对物理理解的浅化和窄化。只有在对物理知识表征的各个侧面(实物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等)进行了充分认识后才能更好地把握物理的本质。
  本节教科书在物理语言上使用了文字、实物、漫画、图表等多种表征方式,安排了多处信息刺激物。教材形式生动活泼、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其由过去的与学生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物理语言的多种表征方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物理现象的一般本质,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经验、直觉、想象、信念乃至信仰等都可参与到整个知识的理解和创生过程。因此。多种物理语言表征避免了由于使用单一物理语言所造成的思维定势,尽可能的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1.4知识的学习是蕴涵意义的过程
  新课程知识观下物理知识的编写,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本节教科书编写中,学生通过对落体运动的探究,凭借他们有限的知识去理解广袤无垠的现实,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通过探索知识与人的关系,在与知识的精神性对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超越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标准。走向获得学习意义的更高层面。
  2 知识表征显现出走向学生、靠近学生的姿态
  物理课程知识的呈现只有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
  2.1知识呈现方式从静态走向动态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即自由落体运动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就该规律本身的陈述式的语言叙述而言,其表现为客观的、静态的、价值中立的形态,还没有脱离教科书高高在上的“真理持有者”的姿态。但是本节内容在编写上做出了较大的创新,将过去纯叙述的独白式的物理内容改变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材料,由过去知识呈现的模式化(问题、原理、例题、习题)向个性化(问题、实验、图片、最新科技成果、物理学家等)转变,不是直接给出知识的结论,而是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知识获得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且在建构过程中也渗透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2.2知识扎根于具体情境中
  “传统教材正是由于将教材等同于知识,将教材设计等同于知识的选择和呈现,因而忽视了知识的境域化问题”,“没有认识到教材应为知识对话情境的根本品性”。本节编写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从情境导入,贴近学生实际;书中的实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描述具体、清晰:知识的呈现不再是孤零零的语言陈述,而是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知识走向开放。
  3
  知识表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知识不仅是外显陈述性与内隐程序性知识的统一;也是物理认知策略、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的统一。
  3.1思维逻辑从演绎走向归纳
  过去教科书往往是将本节内容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编写的,是先由一般原理再到特殊事例,不符合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节是通过小球在斜面上实验,得出小球运动速度和所花时间关系的结论,再通过思维的“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种演绎式编写有利于学生解决有标准答案的良好结构问题。
  3.2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伽利略的探究之路这一部分内容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对亚里士多德观点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落体运动性质是什么的问题,进而通过学生的讨论,提出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猜想。猜想与假设是根据已有问题,对因素遵循某种规律形态的一种预见,是科学发现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是初步阶段,需要根据已有知识积累和直觉等因素,多来自于对现象的直接体察:假设是在猜想的基础上,对猜想的种种可能进行了理性的筛选、加工和凝炼,使问题的解决更具有科学性、指向性。
  在遇到瞬时速度不易测量的第一个困难时,运用了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实验的第二个困难,即减缓小球下落速度,采用了斜面实验的办法。教科书在这里并没有给出该实验的详细步骤和方法,而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和设计,表现出了较大的开放性。第三个困难,对斜面实验结论能否外推至落体运动,运用了“合理外推”的思想方法。教科书最后并没有给出探究的结论,而是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3.3物理学习策略、科学思维方法的显处理
  过去物理教科书往往把物理原理、法则、公式等陈述性知识显处理;把物理学习策略、方法等程序性知识隐处理。在本节内容编写中,伽利略采用反证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观点,凸现逻辑的力量:他巧妙地利用了数学推理和“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间接证明了他的假设,又打破了传统的以思辨性的论战来决定是非的古板方法,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又把把斜面实验的结论采用“合理外推”的方法推广到竖直的情况,这是他思维方法上的再一次“升华”。在教科书版面中专门列出“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间接测量的方法”、“合理外推的思维方法”等小板块,并引用了科学家拉普拉斯的名言,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物理思维的魅力尽现其中。这种编写方式给予了物理学习策略、科学思维方法在物理中应有的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明确化,优化了学生的物理思维结构。
  (栏目编辑 邓磊)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弹力”的教学为例,从活动情境创设生活化、活动情境创设探究性两个方面谈如何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活动情境;生活化;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2-0028-3  活动情境的创设是建构民主、开放、互动、生命课堂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
摘 要:高中物理矢量教学存在诸多实施障碍,本文通过深入挖掘人教版系列教材的矢量教学思路,结合自己的矢量教学实践,阐述有关矢量教学进阶的认识。  关键词:教材;矢量教学;进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9-0060-5  1 论题提出  矢量教学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存在实施障碍:在求解矢量问题时,学生回答时总不记得答方向;在比较矢
摘要:本文对人教版中“想想做做”栏目进行了分类,并且就如何用好“想想做做”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想想做做;小实验;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8(S)-0068-2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物理实验又有着天生的喜欢。“想想做做”是人教版物理新课程中的一个栏目
摘 要:物理图像可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它既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研究的基本工具。加强对物理图像“绘图、识图、用图”能力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图像类试题不仅是近年各地、市的中考热点,也是广大考生拉开差距的主要题型。现以中考真题为例进行归纳、分析,希望有助于提升考生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科素养;中考;物理图像;教学  中图分类
摘 要:“分层走班”是当下基于教育均衡和有效教学双重思考下的教学新模式,需要研究的教学因素很多。其中,分层学案的合理设计是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文章以《平面镜》一节为例,探讨了初中物理分层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相应的能级差异,让分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分层走班;分层学案;学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7-0032-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入,各种教学策略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以“简谐运动”为例,阐述“选点预设,互动生成”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内涵,为高效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选点预设;互动生成;简谐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7-0050-2  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都在深入推行,各门课程教
摘 要:中学物理主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公式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以光学实验为例,说明怎样运用实验促进物理概念的构建。  关键词:实验;物理概念;光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9-0056-3  1 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认真听课,好
摘 要:科普类节目以其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在传播科学的同时,带领观众感受生活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奥秘。本文以最为典型的科普类节目《原来如此》为例,从拓展物理知识等四个角度来阐述科普类节目如何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关键词:原来如此;物理教学;科普;影视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3-0068-5  戴尔经验之塔中,“观察的
摘 要:文章介绍了利用两球自由落体结合声波传感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创新方法,即双球落体法。此法操作简单,原理易懂,结果准确,实验效果较好。  关键词:测量重力加速度;创新方法;双球落体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6-0050-2  测量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常用的方法有自由落体法、单摆法等。本文另辟蹊径,利用两球
摘要:“智能 ”促进了信息技术革命与高校工作的深入融合,改革创新高校工作体系,迸发新的活力和生产力,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场域。高校要将“智能 ”融入高校工作体系之中并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高校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创新中找准“智能 ”高校影响的对策,一是要“智能 ”促转型,推动大学生学习主动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二是要打造“高精尖”与“舌尖体”在线学习课程;三是要加强“智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