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音乐的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在音乐学习中享受艺术美,另一方面还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开启想象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进行再创作。
  一、从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入手
  教育方式改革首先应是观念的改革,只有在新观念、新思路的指导下,才可能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应该抓住机遇,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曾听过一位音乐教师的公开课。课上教师让学生根据歌曲创编节奏,大部分学生都打成这样的节奏×○×○×○×○,这位教师让大家一起拍手或拍桌子练节奏,只有一个学生打成○×○×○×○×这样一种节奏,致使整个节奏训练有点不整齐。于是教师让这个学生改过来,学生充满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不可以打这种节奏呢?”教师没出声,却白了学生一眼,于是学生很不情愿地改变了节奏。我们知道音乐是富有创造性的,它的各个要素也应是富有创造性的。这位音乐教师对音乐的创作缺乏起码的想象力,没有很好地理解学生的音乐才能,没意识到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音乐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领路人,必须有音乐创新精神。
  二、更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音乐就是学习唱歌,唱好了就完成了音乐学习的任务。长期以来都是音乐课上教唱歌,课外活动练唱歌,很少提倡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创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注重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心理暗示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欣赏作品时,特别是学习到动人的旋律时,我用眼神暗示、情感暗示等方式提醒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音乐的美,用手势指挥暗示学生了解、领悟教师的体态语言,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和内涵,也可以借助自然的美景,感受自然真情。大自然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音乐课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在自然中体会音乐的美妙。
  三、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
  音乐课堂教学作为美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一种关注生命质量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应以音乐美的巨大召唤力、感染力来教育人、影响人,要以情动人,以情化人,以丰富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首先要把音乐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唱歌,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情感。
  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实践场所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沃土,而教师是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者,是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也是一样,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往下走,跟着教师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实践中更能体会到音乐的艺术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我校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如举办大合唱比赛,引导学生自己去创作,选取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其中有文艺演出,学生可自编自演音乐剧、歌舞、小品等。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及天赋得以自由发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课标强调音乐实践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实践过程。
  学生缺乏音乐欣赏和鉴别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研究的课题。音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音乐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和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魅力,在学会唱歌和欣赏音乐的同时,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建立企业信用文化势在必行,我们应明确建立企业信用文化的终极目的,社会各方通力合作,从社会环境上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全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也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课改名校应运而生,吸引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纷纷前往参观和学习,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尤其是那些来自落后地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参观之后都热血沸腾,纷纷表示回去后也要大干一场。  可是,当他们满腔热忱地宣传、推广课改名校的课改模式时,发现这些模式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尤其是高中),教学质量也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离不开收尾的艺术处理。那么,怎样才能在最后的几分钟里让课堂绽放光彩呢?通过摸索总结,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演绎课堂小结的精彩。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变式教学的地位并未受到改变,依旧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复习教学中地位反而更为重要,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在对于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上,变式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最倚重的模式,也是数学教学特有的产物.变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复习教学的高效性上一直受到教师的认可,还给课堂带来了整合性较强的知识综合整理,值得新课程教学推广.变式教学模式是挖掘教学深度和拓宽其广度的较好方式,新课程理念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对普
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标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紧密结合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客观实际,深入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几十分钟,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外情境,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感受与体验。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表明,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发言、不提问,与教师慷慨激昂、神采飞扬的“指挥调度”形成极大的反差,课堂气氛低沉,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此,笔者认为目前课堂中学生发言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只与少数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充当听众。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很多启发式问题,总会被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抢先回答,他们成了课堂发言的活跃分子。有时,教师会有意地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但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法律模块是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培养学生用法维权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新课改后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实际来看,当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实效不容乐观,比如教师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空泛,没有兴趣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效果与质量。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提出中职德育要体现针对性、实效性、时
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高形式,但是,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法人治理结构,而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内部共同治理机制和完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