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松开长毛兔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景
  我面前这位漂亮的4岁小朋友叫晶晶,她紧紧地抱着一个大大的长毛兔,呆呆地看着我。
  晶晶妈妈劝女儿:晶晶,快把兔兔放下,你都热得出汗了。晶晶摇摇头,不肯。妈妈急了,伸手去夺,晶晶抱得更紧了。我阻止了晶晶妈妈,对晶晶说:“晶晶,这个兔兔太可爱了,我也很喜欢它。你看,天这么热,你把它放在你身边,让它也和你一样,吹吹风,好吗?”晶晶点点头。晶晶妈妈说:你看,她是不是有恋物癖啊,这么一个破兔子,她还这么喜欢。
  晶晶一听,哇哇地哭了,又紧紧地抱起了长毛兔。
  晶晶妈妈一脸尴尬地看着我。
  
  根源
   咨询师:刚才你说晶晶有恋物癖,这是不对的。晶晶只不过是对某个玩具比较依赖,在1—7岁的孩子中,这种情况还真不少见,你不用太担心。
   晶晶妈:噢,是这样的啊。那就好。
   咨询师:能介绍一下你家里的情况吗?特别是介绍一下你们和晶晶的相处情况?
   晶晶妈:我们夫妻俩平时都很忙,特别是她爸爸在外企工作,经常出差,就算不出差,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晶晶也已经睡着了。我是医生,一周有两个晚上要去值夜班。家里有一个亲戚帮着带晶晶,料理家务。
   咨询师:晶晶是一个人睡的吗?
   晶晶妈:是的。家里住房条件不错,是跃层,晶晶有自己的卧室。
   咨询师:那个长毛兔是你送给她的吗?
   晶晶妈:是的。晶晶两岁多时,我们就和她分床睡了,当时她不肯一个人睡,我就买了这个兔子送给她。让她抱着,就像抱着妈妈一样。谁知,快两年了,她不但天天睡觉要抱着,不睡时也喜欢抱着。我听说,小孩子这样是恋物癖的苗头。
   咨询师:你不在家时,她抱得多,还是你在家时,她抱得多?
   晶晶妈:当然是我不在家时她抱得多,抱着看电视,抱着玩过家家。我和她在一起时,有时她也会放下的。
   咨询师: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晶晶妈(沉思一会儿):说明……我可以替代它(指长毛兔)?
   咨询师(鼓励):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它替代了你,而且是你让它替代了你。
   晶晶妈(似有所悟):你是说,孩子喜欢它,是用它来替代我?那为什么说是我让它替代了呢?我现在是千方百计要拿走它啊。
  咨询师:你当时送给晶晶时,就说像抱着妈妈一样。而你们又经常不在家,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亲人的抚摸,需要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她靠什么来完成呢?
  晶晶妈:噢,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原来晶晶恋物,是因为我们。
   ……
   晶晶妈是一个极有悟性的人,经过咨询师一步步的引导,她很快明白了晶晶恋物的行为要从他们夫妻身上寻找原因,并表示他们将会加强与孩子的亲情沟通。
  
  解析
  孩子恋物的行为是指孩子对某种特定物品(一般是比较柔软的物品)的依恋,在特定物品的陪伴下,孩子能获得安全感,一旦离开了它,孩子容易发生哭闹、焦躁不安,甚至失眠、厌食等现象。孩子恋物行为的产生,一般是因为从父母那里无法得到亲情的满足。而且有恋物行为的孩子一般比较敏感、胆小、孤僻,不容易与同伴相处。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一般都会依恋自己的亲人,特别是父母。而晶晶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她和父母无法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无法得到安全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恋“人”转移到恋“物”(特别是妈妈送给她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安慰。
  如果父母给予的爱抚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能够与孩子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亲子关系,慢慢地,孩子的依恋对象自然而然就会转移了。而孩子有了安全感之后,就会变得大胆、活泼、合群了。
  
  方法
  1、家长要适时地将自己对孩子的爱说出来,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去猜。除此之外,还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比如:抚摸、拥抱、亲吻孩子。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非常非常爱你的,你就是我们的宝贝,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是你的靠山。经常的身体接触,不但能满足孩子皮肤渴望被触摸的心理需要,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2、家长不要强行地剥夺孩子的依恋物,不要强行地命令孩子改正。家长要多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倾听孩子的害怕、委屈,并发现孩子内心情感的各种需求,慢慢转移孩子对某件物品的过分依赖,比如,晶晶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买几个相同或类似的兔兔送给孩子,让他明白兔兔是没有生命的,是可以复制和替代的。
  3、恋物的孩子一般比较封闭、胆小,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出家庭接触社会,让他认识更多的事物,培养更多的兴趣,这样就不会沉溺在自己的小物件、小空间里了;还要多创造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的机会,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极容易受伙伴们的影响,当发现别的孩子没有长毛兔或其他小物件时,孩子自然也容易松开紧抱着的“最爱”。
  
  后续
  晶晶的爸爸妈妈都是一点就通的人,他们马上对晶晶投注百般的爱抚与关心,无论多忙,两人每个星期至少有两三个晚上,都会有一人陪在晶晶身边。还努力多创造一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并带晶晶出去玩,寻找新的兴趣点。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长毛兔终于不再是晶晶的最爱了,因为她爱上了轮滑。
  晶晶变了,她从一个哭哭啼啼的小眼泪,变成了一个爱笑爱说的小机灵。
  编辑朱璐
  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线投稿”
  《家教与成才》
其他文献
鲁冰  中国当代童话作家,曾在《中国儿童报》《儿童文学》等报刊上发表童话一百多篇,童话集《月亮生病了》曾获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    春天来到的时候,羊妈妈生病了。她躺在床上,非常想念在远方上学的小羊,于是就写了一封信。  “蜗牛,你能将这封信送给我的孩子吗?”羊妈妈对窗台上的一只蜗牛说。  “没问题!”蜗牛说完,就背上信出发了。  蜗牛爬了三个月,爬到一棵牡丹旁边。他感到嗓子眼直冒烟,就喝下
期刊
萧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等奖项。    波波熊发明了一台造云机,样子就跟爆米花机差不多,倒进一杯清水,放在炉子上加温,时间到了,一按开关,嘭一声,立即爆出了一朵云。  加进一粒红果,嘭――,爆出来的就是红云。  加进一片绿叶,嘭――,爆出来的就是绿云。  加进一瓣弯弯的香蕉,嘭――,爆出来的就是黄云。  加进一颗圆圆的葡萄,嘭――,爆
期刊
今年的第一场雪,终于在三九严寒之末悄然而至。先是零零星星淡淡的几片。不大一会儿,就如柳絮,似鹅毛,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下雪了!”教室里不知是谁在我转身板书时发出了一声喊叫。霎时间,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向窗外望去。其实,肯定有不少孩子早已看到飘雪了,但畏于在课堂上,不好表达内心的激动罢了。这一声嚷嚷,如同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花。尽管这是复习的关键时期,但没有人在意。惊呼、好奇一齐涌来。   这时
期刊
在班里成立学生互助合作小组,让孩子们互帮互学,这一灵感源自一次广播操的训练。  这学期第六周有广播操比赛,因为平时得上课,没大段时间来训练,所以我早早地开始了准备,只要一有空,就见缝插针一节一节地进行训练。但不久我就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怎么办?时间紧迫,我的精力也有限,靠我一个人死盯并不能解决问题。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那些会的孩子与不会的孩子结成对子,让做得好的教做得不好的,这样不是既省事,
期刊
自助者天助,不抛弃不放弃    在2009年由江苏省妇联组织的“江苏省十佳少年”评选中,镇江少年途径通过层层评选,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涂径出生于1991年6月,由于早产,他不幸患上了新生儿脑性瘫痪,直至七八个月的时候还不能自己坐起来。家人万分焦急,跑遍全国各地寻医问药,最后选择在南京残疾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年。住院期间,妈妈每天在病床前给他讲故事,希望他能够从故事里受到
期刊
一番特别解释换来微笑    李丽是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女生,右臂残疾,这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在一些学生的眼里,读到了同情。我想告诉大家,不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任何一个同学,但我又不知道怎样说,才能不伤及李丽那颗敏感的心。  我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要求她,不让她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将她排进了值日表,并且没做任何解释。她像别人一样,将地扫得干干净净,我也没表扬她。广播操比赛训练时,
期刊
锋锋是个内向的男孩,平时在班里总是安安静静的,也不惹是生非,平凡得让人几乎忘记他的存在。但有一次他的举动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次做练习时,我叫每个小朋友拿一支铅笔下去做练习,只见锋锋抢先跑上来,拿了两支。我看见了便问:“老师叫每人拿一支铅笔,你怎么拿了两支?”锋锋低着头小声地说:“我给楠楠拿一支,她的腿坏了不能走。”说完手指使劲地缠着衣角,眼睛不时地偷偷地看我,一副拘谨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前
期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10年本刊新设了《联词作文》栏目,欢迎广大老师、家长动员孩子踊跃参与,让孩子开动脑筋,发挥想像力。  要求:用下面的任何一组词语,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词语顺序可以任意调换,每篇字数在500字左右。  投稿信箱:zhulu83@126.com    本期联词作文  第一组:新鲜 月光 寒冷 精卫填海 热爱 完美  第二组:爱 惊慌失措 书包 警示 克服    第一
期刊
陈芳  南京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十佳师德标兵”。    很多孩子对语文的学习,一般都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背背课文,默写生字。每每复习迎考最令人头痛,复习期间孩子十分辛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无从下手,对于如何系统有效复习,根本一头雾水,无从谈起。家长跟着焦虑,要考试了怎么办呢?下面教给你几个应对复习的小技巧:      字词句我来学  主要包括课堂上老师特别提
期刊
6岁男孩总是与妈妈对立    我的心理咨询室里来了一位妈妈,问我:“6岁的小孩子是让他顺从听话好呢,还是纵容或者鼓励他的狡辩?”  我请她说得详细一点。她说:“我们家昱昱处处和我作对,不管我说什么,他都要反驳,针锋相对地和我斗,而且他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要找一大堆客观理由。有人说他是有主见,机灵,可我觉得他是叛逆。”  6岁的小男孩就和妈妈对立,这似乎有些反常。我请这位妈妈谈谈他们的母子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