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涂径:我有一双 隐形的翅膀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助者天助,不抛弃不放弃
  
  在2009年由江苏省妇联组织的“江苏省十佳少年”评选中,镇江少年途径通过层层评选,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涂径出生于1991年6月,由于早产,他不幸患上了新生儿脑性瘫痪,直至七八个月的时候还不能自己坐起来。家人万分焦急,跑遍全国各地寻医问药,最后选择在南京残疾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年。住院期间,妈妈每天在病床前给他讲故事,希望他能够从故事里受到启发得到坚强的力量,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他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涂径该上小学了。由于残疾,很多小学都不愿意接收这个孩子,别人建议妈妈送他去培智学校。在培智学校待了短短的几天后,老师跟涂径妈妈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完全可以去正常的学校读书。如果把他放在这里,结果只会越来越差。”听到老师这样的话,看看小涂径充满渴望的眼神,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妈妈硬着头皮多方奔走。这一份执着感动了很多人,感动了学区的老师,镇江市解放路小学把他收进学校,涂径终于可以跟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了!
  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艰难的开始。由于没有经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刚成为小学生的涂径很胆怯,上课的时候总要不时地看向窗外,只有看到陪同他上学的妈妈或者奶奶的身影,他才能安心地听老师讲课;由于疾病,涂径的下肢丧失了行走能力,双手灵活度也很差,写字便成了涂径艰难求学生涯的头号难题,颤抖的手总是不听使唤,写出的字不成样子;还是由于疾病,小小的涂径显得很自卑,他上课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些困难面前,妈妈和老师都鼓励他不要灰心,相信他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写好字。他以十倍于常人的惊人毅力,开始了写字练习,别人写一遍,他就写五遍十遍,别人休息,他不休息,一直练到双臂发麻……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终于写好了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自助者天助,他的刻苦和坚持赢得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尊敬。面对着周围友善的目光,涂径渐渐放下心里的负担,也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自信地举手发言了。短短一个月,他就适应了小学生活,并且成为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过了最开始的适应期以后,涂径的学习生活就越来越顺利了。他特别喜欢学习,每天在学校上课和同学在一起,是他生活里最快乐的事。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学校推荐,涂径成为了那年的“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在小学期间,他还获得了江苏省《小学生数学报》竞赛二等奖及论文一等奖的殊荣,并以两个满分一个99.5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男儿当自强,上天给我不一样的人生
  
  上了初中以后的涂径,性格越来越开朗了。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同学们都把他当作榜样。有人问他问题,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逐一讲解;同学之间闹矛盾了也会找他调解,他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涂哥”。
  和很多同龄的男生一样,涂径喜欢看各种体育赛事,篮球、足球等等,他尤其喜欢的体育项目是赛车,因为他的偶像就是赛车手莱科宁。莱科宁是一个经历了很多坎坷和不幸的选手,多少次都与成功擦肩而过,但是他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
  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涂径。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道德与观察》栏目采访的时候,涂径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已经这样了,那我就当是上天要给我一种不一样的全新的人生。”这真是一种让人敬佩的乐观积极的心态!
  中考前,家人怕他因为手指的不灵活而耽误答题,就让他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跟老师说明自己身体的状况,多争取点答题的时间。
  涂径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要这样?我跟别人一样的,不需要这种照顾。
  最终,他参加了江苏省镇江中学的保送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前录取。
  
  温暖常伴随,不幸中总有幸运
  
  高中的学习生活更紧张了,因为镇江中学离家较远,涂径的家人觉得最好让他住校。可是涂径生活不能自理这个事实让家人为难了。这时候校领导在了解了他家的特殊情况以后,决定免费拨一间宿舍给涂径的妈妈和奶奶居住,以方便她们照顾涂径的生活。
  妈妈眼中的涂径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妈妈说涂径从小就不爱玩玩具,只是喜欢看书,给他一本书他可以一个人安静地看上好久。有的时候,因为作业量大,也因为涂径写字慢,写到深夜都没写完,妈妈看了实在是心疼,就命令他睡觉,结果他还是坚持完成作业才肯去睡。
  妈妈眼中的涂径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他的坚强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他也表现出强大的勇气。镇江的南山不是很高,但对于一个肌肉萎缩无力的少年来说,能自己爬上去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但他为了锻炼行走能力,在父母的搀扶下,自己爬到了山顶。爸爸妈妈为他的坚强而鼓掌,他却说,这只是个小土堆而已。
  妈妈眼中的涂径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在他还小的时候,他也梦想过要上清华,去北大。但是现在,他的想法渐渐改变了,因为他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已经很多很多了,他也要减轻他们的负担。现在他想要上的大学,是要离家近一点,方便家人的照顾,减轻父母的负担。
  妈妈眼中的涂径还是一个特别谦虚的孩子。采访前,涂径说,我现在数学成绩不是很好,也没什么突出的成绩,实在是很惭愧。最后,在班主任和家人的劝说下,他才放下心里的压力接受采访。
  笔者问起妈妈有什么样的秘诀,能把一个这样的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涂妈妈说:主要是孩子自己努力。我们从不把他当成一个特殊的孩子,平时亲戚朋友聚会我们都带他去,班级里有集体活动,我们也都推着轮椅陪他一起参加,他不被别人另眼相看,所以自己就很乐观。
  是的,正是家人给的温暖和坚强保护着他,激励着他,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涂径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告别时,涂径和家人对我说:请《莫愁·家教与成才》帮我们感谢所有关心着我们的人,感谢社会对我们一家的帮助。我们很幸运。
  
  编辑王淑娟mochouw@yahoo.com.cn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其他文献
我不认识坏人    这天早晨,小小在卫生间上厕所,妈妈在外面写文章。可能是外面风吹的缘故,大门响了一声。  妈妈听见小小在自言自语:“有人来敲门了,我要看一看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坏人就不能开门。”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突然着急起来:“可是,我不认识坏人。”    穿裙子的床    小小看见妈妈在套床套,便又笑话起这张床来:“嘻嘻,妈妈哎———,床倒会臭美的,她还穿裙子哩!”    像蟹老板那样有钱
期刊
子奕最近非常着急,她的好朋友们早就开始换牙了,最多的都换了6颗牙。可她自己的下牙已经摇摇晃晃一个礼拜了,却依然不掉。特别是听过《一年级的小豌豆》中换牙的故事后,她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把我们的老虎钳找出来,好好消毒一下吧。”“要老虎钳干什么?”“把我的牙拔下来吧!”  我可下不了这个手,就哄她说,如果硬拔会血流不止的,让她暂时放弃了这恐怖的念头。  周一晚上,正在她努力洗脸的时候,我看着镜子里的
期刊
20个月后,女儿格格进入独立自主意识最强的第一逆反期,她就像我们家的小造反派,一天到晚把“不”字挂嘴上。格格经常说的话:“我不要!”“我不吃!”“我不看!”“你走开!我自己来!”“不是这个!”“不是这样的!”“我不要穿这件!”……我知道,这是格格很重要的自我认知时期,应该保护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当然,反抗性较强的孩子总会让大人觉得无所适从。记得一天晚上,格爸不知因为什么
期刊
  
期刊
园长的脸是圆的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送圆圆去幼儿园。刚巧在园门口遇到园长,我们互相打了个招呼后,小家伙说话了:“妈妈,她是不是村长?”也许是动画片看多了,《喜洋洋与灰太郎》里面有个羊村老村长。  我一愣,“不是,应该称作园长。”我跟她解释道。  “哦,难怪呢。”  “怎么了?”我问。  圆圆认真地回答说:“她的脸是圆的!”    名字叫面包  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因为长得白白胖胖,大家都亲切地叫他
期刊
长大后做妈妈  女儿三岁时,我问女儿:“你长大后做什么?”  女儿歪着头说:“做妈妈。”  “为什么?”  “因为妈妈可以管宝宝。”    和爸爸妈妈结婚    我对女儿说:“你就不要老缠着妈妈,如果老缠着妈妈,以后结了婚怎么办?”  女儿说:“我已经结过婚了,不需要再结婚了。”  “你和谁结的婚啊?”  女儿说:“和你,还有爸爸啊,我们三人结婚的啊。”  “既然你和我们结婚了,为什么婚纱照片上没
期刊
鲁冰  中国当代童话作家,曾在《中国儿童报》《儿童文学》等报刊上发表童话一百多篇,童话集《月亮生病了》曾获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    春天来到的时候,羊妈妈生病了。她躺在床上,非常想念在远方上学的小羊,于是就写了一封信。  “蜗牛,你能将这封信送给我的孩子吗?”羊妈妈对窗台上的一只蜗牛说。  “没问题!”蜗牛说完,就背上信出发了。  蜗牛爬了三个月,爬到一棵牡丹旁边。他感到嗓子眼直冒烟,就喝下
期刊
萧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等奖项。    波波熊发明了一台造云机,样子就跟爆米花机差不多,倒进一杯清水,放在炉子上加温,时间到了,一按开关,嘭一声,立即爆出了一朵云。  加进一粒红果,嘭――,爆出来的就是红云。  加进一片绿叶,嘭――,爆出来的就是绿云。  加进一瓣弯弯的香蕉,嘭――,爆出来的就是黄云。  加进一颗圆圆的葡萄,嘭――,爆
期刊
今年的第一场雪,终于在三九严寒之末悄然而至。先是零零星星淡淡的几片。不大一会儿,就如柳絮,似鹅毛,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下雪了!”教室里不知是谁在我转身板书时发出了一声喊叫。霎时间,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向窗外望去。其实,肯定有不少孩子早已看到飘雪了,但畏于在课堂上,不好表达内心的激动罢了。这一声嚷嚷,如同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花。尽管这是复习的关键时期,但没有人在意。惊呼、好奇一齐涌来。   这时
期刊
在班里成立学生互助合作小组,让孩子们互帮互学,这一灵感源自一次广播操的训练。  这学期第六周有广播操比赛,因为平时得上课,没大段时间来训练,所以我早早地开始了准备,只要一有空,就见缝插针一节一节地进行训练。但不久我就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怎么办?时间紧迫,我的精力也有限,靠我一个人死盯并不能解决问题。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那些会的孩子与不会的孩子结成对子,让做得好的教做得不好的,这样不是既省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