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HPLC-QTOF MS的PLA吸管中未知物的筛查识别

来源 :分析测试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集了不同的PLA吸管样品,通过迁移实验模拟PLA吸管的不同使用场景,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技术分析PLA吸管向食品模拟液中迁移的化学物质,通过靶向筛查与非靶向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识别出30个迁移物,不同吸管样品之间以及不同食品模拟液之间的迁移物有所差异.识别的迁移物可分为低聚物和添加剂两类,其中低聚物可视为非有意添加物,主要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PBAT),以环状结构为主;添加剂包括抗氧剂、润滑剂和增塑剂,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有意添加物(原料、杂质、副反应产物等).所有迁移物中,仅5种在GB9685-2016的肯定列表中,其余物质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进行危害评估,大部分被判定为CramerⅢ类(高毒)物质,需予以更多关注以确保PLA吸管使用安全.
其他文献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测定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顶空平衡时间、调制周期和升温速率对测定效果的影响,用NIST谱库结合色谱保留指数对物质进行定性,并对高频检出物质进行半定量.结果表明,最佳检测条件为:80μm DVB/C-WR/PD?MS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110℃、平衡时间30 min、二维调制周期4 s、色谱升温速率8℃/min.9个回
该文针对传统方法中光引发剂定量检测耗时长、无空间分辨信息的缺陷,开发了基于微液节点采样-质谱系统的光引发剂定量成像方法,并将其用于包装纸中光引发剂的检测.研究表明,采样探针直接与质谱连接的接口方式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最优萃取剂可在1 min内实现单点采样超过90%的回收率,使得分析物可直接通过外标法定量.将该方法应用于包装纸中光引发剂的成像分析并与传统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建立的成像方法可检测到比传统方法种类更多的光引发剂,且与传统方法的定量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成像方法提供了更多丰富的空间分布
建立了表面增强拉曼/主成分分析快速筛查食品接触材料中4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采用纳米银溶胶作为增强基底,碘化钾为絮凝剂,实现了4种多环芳烃(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的表面增强拉曼分析.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4种多环芳烃拉曼谱峰重叠难以鉴别区分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同浓度多环芳烃、不同浓度多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混合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多环芳烃均可得到较好的鉴别.该方法成功用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液中4种多环芳烃的快速筛查.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分析了未知涂料的主要化学组成.将涂料恒温烘干成膜,剪裁成条状和碎片状,经乙腈、甲醇超声提取,四氢呋喃溶解后,分别取条状涂膜及其四氢呋喃不溶物进行FT-IR分析,结合吸收峰特征、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涂料成膜物质主要是丙烯酸酯.将涂料样品及其乙腈和甲醇提取液,分别进行GC-MS分析并结合保留指数、谱库及文献筛查定性.结果表明,涂料溶剂由2-乙基己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酮等组成;可能的助剂成分主要包括1-甲基萘、棕榈酸甲酯、α-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PET,rPET)全链条中回收碎片及由碎片造粒得到的粒料、瓶坯、瓶子4个阶段rPET样品进行溶解沉淀实验及模拟迁移试验,对样品中的潜在迁移物及迁移物进行非靶向筛查,得到包括PET寡聚体、润滑剂、漂洗剂在内的30种有意、非有意添加物.使用MS-DIAL(Mass spectrometry-data independent analysis software)软件对rPET不同生产阶段的产品标志物进行快速筛选,
为研究微晶纤维素(MCC)与氯化钾(KCl)对砂浆耐高温性能影响,试验分析了8组配合比砂浆不同温度下的质量损失率、超声波脉冲速度(UPV)、红外光谱图(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图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微晶纤维素砂浆的强度随着微晶纤维素的掺量先升后降,常温下微晶纤维素的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4%;在高温下MCC的掺入反而降低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还表明KCl的掺入降低砂浆试件常温下的抗压强度,却可以延缓砂浆试件高温下的强度劣化.尽管MCC与KCl的掺入无法提升砂浆高温下的抗
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是解决传统燃油汽车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能量管理策略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技术核心.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采用单一规则型能量管理策略,而该策略在不同动力电池初始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难以使车辆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将功率跟随与模糊控制两种规则型能量管理策略相混合,并根据动力电池初始SOC进行能量管理策略的选择.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混合式
为了建立沙门氏菌的生长模型并预测货架期,以熟鸡胸肉为载体,接种沙门氏菌,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及Ratkowsky二级模型进行拟合,并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在4℃条件下无明显生长,在8~35℃能够正常生长,且温度越高生长速率越快,迟滞期越短.两种一级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了0.99,Logistic模型拟合度更高.采用二级Ratkowsky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641.预测了8、16、25、35℃等4个温度下的货架期,分别为10.794
为探究回收聚乙烯的挥发性气味成分及其对总体气味的贡献,该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8种回收聚乙烯(PE)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检测,通过检索NIST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对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进行主体气味成分评价.萃取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萃取时间为40 min,萃取头为50/30μm DVB/CAR/PDMS,色谱柱为HP-5 MS(30 m×0.25 mm,0.25μm).结果表明,8种回收P
为评估食品接触用油墨中光引发剂的迁移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油墨中20种光引发剂迁移量的方法.以0.1%(体积分数)甲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对目标物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检测迁移实验后食品模拟物中的20种光引发剂.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0种光引发剂的色谱分离效果良好,各物质在0.02~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1 mg/kg,定量下限为0.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