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的时代意义及其课程价值

来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3116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实验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数学应用研究的强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数学观,已成为当代数学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和推进剂,实验数学已成为数学学科中的一个新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分支.数学实验作为一门课程,是对现行数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扬弃,在应用性、综合性、主体性、过程性、体验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方面体现出重要的课程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任务,相比于全国136所”双一流”高校,省属高校在研究生创新培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其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通过梳理有关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的国家政策、研究生调查问卷等方式和途径,归纳总结了省属高校目前的培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师生合作关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
赛教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赛教融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所以在《创业基础》课程中,应用赛教融合模式,对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赛教融合模式的逻辑机理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从而提出基于赛教融合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措施.
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目标驱动+能力提升的方式已经成为主要的课程建设方式.随着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方案也有了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自动控制原理专业的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方案的设计,而学生能够迅速了解自动控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这就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以”目标驱动+能力提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为切入点,探索”目标驱动+能力提升”在自动控制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从而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满足现阶段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一流课程的路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为其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紧迫性,甚至还有迁移性和双重效果性的特点,导致人员密集、活动集中、流动量大的高校,很容易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爆发点,因此,做好高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政策最直接、最基础的执行者,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高校辅导员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管理研究是非常迫切的.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的影响分析以及高校辅导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工作原
根据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需求,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分析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中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评价主体等方面的弊端,依据OBE教育理念,探讨建立全过程考核制度、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闭环式评价反馈机制,为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切入点.对于高等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便要将课堂好好利用起来,不仅要开设专门的思政教育课堂,还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相应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双管齐下,确保”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在育人方面保持同步.微生物学课程是面向本校生物工程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二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将主要围绕”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来展开,并进行一定的讨论和研究.
针对高职本科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办学定位和《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教学要求,本文通过对《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面向、定位、目标的研究,提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双闭环的专创融合教学设计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自动机械与自动线行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拥有绝对主导地位,仅把学生当做接纳知识的容器.在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下的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本文就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转变角色,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谈几点体会.
本文对MPCK应用到高职学前教育跟岗实习课程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并且就MPCK的三大核心模块提出了跟岗实习的实践路径,希望能够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跟岗实习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课程思政把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笔者主讲通识选修课《文化地理学》在”厚基启智”的理念指导下,基本上建立起了”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知识传授与文化自信培育相结合,学习意志激趣与主动践行求知相结合,有效地推动了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