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关键词】小学生 动手能力 培养
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在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1.以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孩子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教学内容上挖掘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我在教授《会变的颜色》这一课时,我先准备了三杯盛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水,然后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以前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学习的兴趣顿然而生,个个跃跃欲试,而且他们还自己动手,调出了两种颜色混和后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以挖掘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与生活情境是紧密相联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开发,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的体验与感受。而且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被爱家长宠爱,动手能力相当差。为了能让学生们在美术课上提高能力,锻炼他们手部的灵巧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让他们享受成功和玩的快乐,所以在学习《会变的小手套》这一课程前,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上课之前就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手套,并设计好不同的新颖玩意儿,还把它做在课件里。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其制作的过程,学生们看了以后,不由得发出感叹:“哇,我的手套也可以这么设计的啊!”“我的手套好漂亮哦!”“原来生活中的东西也可以变得这么美的啊!”然后再让学生们来动手设计“会变的小手套”,学生们在设计时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装饰自己的小手套,而且设计出的小手套新颖别致,受到办公室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件能反映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艺术欣赏的初级阶段,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纯粹艺术进行欣赏很难。因此在设计时还必须注意把握好感知、注意力、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关的心理特征,结合已有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等教学方面的特征,力求使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首先,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对于一些图案设计,老师往往要讲解枯燥的一些知识,在传统中,先要构思、设计,然后用铅笔画出草图,然后确定正稿,再一一上色,整理画面,最后完成。学生从构思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且图案等技术要求较高,学生不容易画规范。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如我在教授《船》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在电脑上来完成作业,让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得同时,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学生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多媒体的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比如说我在教授《泥人》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逐一播放制作泥人的步骤 ,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整个制作过程也非常地清晰。在此基础之上,老师再让学生们来制作泥人,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制作热情提高了,制作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语言表达就是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某种事(物),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创作事物。在教彩塑课《动物乐园》一课中,我就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拓宽,让他们想象这动物王国中的小动物的神情、动作……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这时,我就让学生动手来制作自己选好的小动物,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做出的动物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我看了都爱不释手。
终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学内容和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会和学生们一起进步的!
【关键词】小学生 动手能力 培养
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在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1.以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孩子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教学内容上挖掘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我在教授《会变的颜色》这一课时,我先准备了三杯盛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水,然后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以前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学习的兴趣顿然而生,个个跃跃欲试,而且他们还自己动手,调出了两种颜色混和后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以挖掘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与生活情境是紧密相联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开发,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的体验与感受。而且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被爱家长宠爱,动手能力相当差。为了能让学生们在美术课上提高能力,锻炼他们手部的灵巧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让他们享受成功和玩的快乐,所以在学习《会变的小手套》这一课程前,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上课之前就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手套,并设计好不同的新颖玩意儿,还把它做在课件里。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其制作的过程,学生们看了以后,不由得发出感叹:“哇,我的手套也可以这么设计的啊!”“我的手套好漂亮哦!”“原来生活中的东西也可以变得这么美的啊!”然后再让学生们来动手设计“会变的小手套”,学生们在设计时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装饰自己的小手套,而且设计出的小手套新颖别致,受到办公室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件能反映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艺术欣赏的初级阶段,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纯粹艺术进行欣赏很难。因此在设计时还必须注意把握好感知、注意力、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关的心理特征,结合已有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等教学方面的特征,力求使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首先,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对于一些图案设计,老师往往要讲解枯燥的一些知识,在传统中,先要构思、设计,然后用铅笔画出草图,然后确定正稿,再一一上色,整理画面,最后完成。学生从构思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且图案等技术要求较高,学生不容易画规范。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如我在教授《船》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在电脑上来完成作业,让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得同时,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学生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多媒体的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比如说我在教授《泥人》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逐一播放制作泥人的步骤 ,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整个制作过程也非常地清晰。在此基础之上,老师再让学生们来制作泥人,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制作热情提高了,制作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语言表达就是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某种事(物),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创作事物。在教彩塑课《动物乐园》一课中,我就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拓宽,让他们想象这动物王国中的小动物的神情、动作……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这时,我就让学生动手来制作自己选好的小动物,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做出的动物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我看了都爱不释手。
终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学内容和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会和学生们一起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