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整体,抓住关键,概括整合,全面提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散文阅读,首先是要把握文本的整体,要尽可能地细读全文,充分感知全文,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试题的关键,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是怎么问的,也即命题指向哪里,然后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局部的思考,分析题中句子或词语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挖掘隐含的意思,进而概括整合,形成比较全面的答案。
  我们以2009年江苏卷为例。2009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选取的是被称为“宠辱不惊的传奇作家”张笑天的散文《上善若水》(原载《散文选刊》2008年第10期)。初读原文,应把握本文的主旨。该文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精辟地诠释了“上善若水”这个哲学命题和它的内涵,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和对人生的思考。这是贯穿于全文的一条主线,必须时刻牢记。然后再审读具体的试题,明确试题指向,再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试题的第一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这道试题检测的目标指向十分清楚,为“分析综合”,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作品的结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作品的体式和章节结构,二是指作品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回答本题,必须兼顾到这两个方面。三个问句,第一问“这是指水吗”紧承前面的“上善若水”横幅,是具体的。第二问“是褒扬都江堰吗”同样是指具体的内容。第三问“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由水而人,而精神,指代内容渐趋虚化。这三问在文章起始出现,细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主体部分正是紧承三问,由水(都江堰)而人(杜甫、岑参、陆游、李冰……),而精神(“流水孕育的文化”等)。这样,我们可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这样的归纳: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有的学生,一看“作用”就套用承上启下或奠定感情基础等,殊不知三个问句在开头,承什么上呢?
  试题的第二题,“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本题属“鉴赏评价”范畴,重点要求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类试题,要关注题干给出的句子中的特殊修辞或内涵丰富的词语,如本题提供的句子中的“真正”、“智慧结晶”便是解题的关键或称突破口。引述的话出现在原文第3小节的后面,从整个句子来看,该句重点是由传诵千古的诗篇过渡到对李冰及其都江堰的叙写,下面紧承的两节都承这一句,写出了都江堰的伟大,而答案也正蕴含在这里:“可行舟”“用灌溉”“百姓飨其利”“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等,突出了它的建造理念的先进;“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等则突出了治水方法的科学;而与郑国渠的对比更突出了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发挥着它灌溉、防洪的作用。而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境界,正如作者所说,“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这样一分析,作者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理由也就清晰了,本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试题的第三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仍属“分析综合”的范畴,能力层级为C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在“现代文阅读”1“分析综合”其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具体解释中说,“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本题说“但不以描写见长”,即暗示我们应重点探讨描写以外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就要注意多角度探讨文章运用了除描写以外的哪些表现手法,并注意分析出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作用。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作者更多的是在评述都江堰,抒写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和对人生的思考,所以主要采用的是议论和抒情的表现手法,借都江堰这一历史遗存抒发对“上善若水”也即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都江堰这一“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抒写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担忧,借“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的“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抒发对人生的思考。而这样的分析,离不开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主旨的思考和领悟。
  试题的第四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本题考查的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能力,属探究性质,能力层级为F级。试题要求探究“上善若水”的深意,基本上要求学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而作品意蕴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由于文学形象本身具有的指向性和包孕性,使得意蕴层面呈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从历史的、哲学的、审美的角度进行思考。回答本题,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主旨、情感等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思考时,可由水喻“上善”入手,体会都江堰乃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所有这样的思考,只要能紧扣文本,自圆其说,都应视为合理的。如有的学生作如下回答: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折射老子心中至高至圣的“道”,表现都江堰既能灌溉又能防洪,滋养天府之国的子民,体现修筑都江堰的李冰及其他人的智慧和科学方法,呼吁我们能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的回答,紧扣文本,由堰而人,而启示,同样是正确的。
  从对上述四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散文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在这过程中,细读文本,整体感知和领悟文本,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又是最为重要的。
  (顾桂南老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组成员。)
其他文献
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明确文言文阅读加考内容共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其实文言文断句和文言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断句的基础,反过来断句不正确,文言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下面结合示例就文言文加试简答题设题角度略作归类。  设题角度一:考查文化常识  例一(2008年高考江苏卷)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
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江苏高考已经走过了十一年。十一年来,语文科目的文言文考查从文本选择来看,以人物传记为主,共8篇,另外有2010年卷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2年卷的《伯父墓表》、2014年的论说类书信《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看,从2008年卷南北朝的范晔到2009年卷清代的汪琬,时间跨度一千多年。从传主所处的时代说,上起东汉如2008年卷的吴汉,下至清初如200
重要不等式a2 b2≥2ab是高考中的一个很热的考点,由于它的应用价值极大,因而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它既可在客观题中出现,也可在主观题中出现,涉及面广,活跃度高,是一个值得在备考复习中重视的考点,本文以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为例,谈谈高考对它的考查形式.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空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深刻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熟悉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空间向量的模、数量积、夹角公式、共线与垂直的向量表示;能熟练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和距离问题,还要注意空间向量与三
书面表达中的阐述部分是一篇文章优与劣的分水岭,许多学生在写该部分内容时往往就事论事地敷衍几句,泛泛而谈而不能从理性的高度去进行深思,其结果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要想写好阐述部分的内容势必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短文,明确短文所要揭示的内涵才能做出合理的阐述。现依据一些书面表达的内容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阐述进行分析,望能对学生写好阐述内容提供一些借鉴。  一、溯其结果、阐明原委  在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
散文的选材一般都很广泛,但无外乎写自然,写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写社会,写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觀察与思考;写心灵,写作者的七情六欲和思想认识。  一  柔软产生智慧  ——《清净之莲》荐读  [原文]  清净之莲  文/林清玄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头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心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
一、填空题(本题共14题,每题5分,计70分)
A  The Power of Mind  总词数:395 words  限时:6.5分钟  阅读速度 (words per minute):  实际阅读耗时 (finishing time minus starting time):  Question:How to face up to your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  心态的力量——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只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童话故事里灰姑娘穿着一双水晶鞋去参加王子的舞会,惊艳四座。然而,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一群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灰姑娘体重50公斤,鞋跟的高度超过1.3厘米时,一旦走路,水晶鞋就会被踩碎。学生们在论文里给灰姑娘建议:“如果要想获得王子的心,一定不要穿水晶高跟鞋。”该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上。  [写作提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作文立意也是如此,尤其是面对新材料作文这样一种“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指向,紧扣材料意蕴,选好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认识最深刻的角度确定立意。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乱纷纷的,想来想去,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