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文言实词考查综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江苏高考已经走过了十一年。十一年来,语文科目的文言文考查从文本选择来看,以人物传记为主,共8篇,另外有2010年卷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2年卷的《伯父墓表》、2014年的论说类书信《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看,从2008年卷南北朝的范晔到2009年卷清代的汪琬,时间跨度一千多年。从传主所处的时代说,上起东汉如2008年卷的吴汉,下至清初如2009年卷的沈通明,时间跨度近两千年。从选择的范围看,既有官修史书如2006年卷的《宋史》,也有私人著述如2007年卷的《三十国春秋》;既有“正史”如2005年卷的《新唐书》,也有如2011年卷的苏轼《陈公弼传》一类的私人文集中文章的选录。从作者知名度上来看,既有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大家,也有历代史馆中的无名氏。从数量上看,十一年来的文言实词共计考查了42个。从形式上看,又分为考查“加点词意义的比较”和“对加点词词意的理解”两种;前者见于2005年卷,后者则是其余十年所采用。从内容上看,42个词中,又考了4个双音节词,剩下都是单音节词。
  如果再加细化,在必考的120个文言实词中,江苏高考涉及的分别有:谢、辞、数、度、属、率、归、易、及、爱等11个,其他31个基本都是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求掌握的,大多都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基本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
  下面谨以年份为序,逐一疏理解析十一年来的文言实词考查题。
  2004年是江苏语文高考自主命题的开始,当年的文言文阅读选自《宋史·徐勣传》,在实词考查部分,考查了“胜”“夺”“沮”“更”四个词。
  该年题目要求是选择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胜”作“能承受”解,在《鸿门宴》中有“沛公不胜桮杓”,句中“胜”用法与此相同。此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等三个“胜”字的用法则作“尽”讲,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作为答案的B项中,“夺”,题中解释为“强迫”,实应为“强行改变”。在《陈情表》中,有与此一致的用法:“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又有名句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一句中“夺”即为“强行改变”。C项“沮”,解为“阻止”,《左传》有言:“左右或沮之”;王勃《上刘右相书》:“重耕耘之务,则邪嬴之计沮矣”;又有词为“沮其成行”,其中的“沮”便作“阻止”意。D项“更”作“经过”解则较为少见,但在《史记·河渠书》中有“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句,两处“更”即作“经过”解。《捕蛇者说》中有“更若役”为“更换”意,《前赤壁赋》中的“洗盏更酌”的“更”作“重新”意,《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中的“更”,则作“轮替、更替”解。此外,“更”还有表示计时单位的“几更天”,以及本意为“离席,更换衣服”后被借为对“大小便”的婉辞的“更衣”等意。
  2005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文本选自《新唐书·阳城传》。文言实词考查了“谢”“辞”“引”“数”四个词。
  在考查形式上,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换了一种形式,采用比较式:每个选项中有两个有相同实词的句子,一句来自选文,一句来自课本,要求选出意义不相同的一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查难度。A项课本中的句子来自《鸿门宴》,“是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此处“谢”作“道歉”解,符合文中“及觉,痛咎谢”的文意。此外,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还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用法也与此相同。B项是本题的答案项,课本中的句子来自《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辞”作“辞别、告辞”解,在《鸿门宴》中有“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此外,选文中“强饮客,客辞”,则作“推辞”解,《陈情表》中有“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两处“辞”的意义一致。C项中,课本中的句子来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江苏省的高中语文课本采用的是人教社的试验修订本·必修本系列教材。在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本中是没有这一篇的。不过,虽然没有这一篇,但并不影响现在的学生理解本选项中“引”的用法,因为在现在的苏教版课本中,便有用法、意义相同的句子:《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引觞满酌”一句,其中“引”与文本中的“即自引满”一样,都作“拿、举”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赵使者蔺相如”作“引领、引见”,“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作“拉”,“相如引车避匿”中作“牵、拉”,引申为“调转”意,《孟子》有“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作“引弓”解,是“引”的本意。D项中的“数”所采用的课文选句是《史记·魏公子列传》,无论是文本还是课文都作“多次、屡次”解,与此用法相同的还有《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一句。
  2006年的文言文文本选自《宋书·董槐传》,考查形式回到了2004年的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实词考查了“遇”“责”“徇”“麾”等四个。
  A项“遇槐严”中,“遇”作“对待”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这里的“遇”便作“对待”解,《鸿门宴》中“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也是这个意思,《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一句中的“遇”与此用法相同。B项是答案项,题中解释“吾属将责之偿”的责为“谴责”,实则应为“要求”。若作“谴责”,《陈情表》中便有“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用法。成语中有“求全责备”,可以对应此处“要求”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多处“责”的用法:“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本作“谴责”,引申为“反省”,“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则作“责任、差使”解,一如“敷衍塞责”。《促织》又有“令以责之里正”,作“索取”解。C项的“斩以徇师”一句中,学生对比此处“徇”不甚熟悉,相对熟悉的是“徇私枉法”中“徇”作“顺从”解;而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有“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一句,意义、用法与考题一致,都是表示“示众”。此外,在《太史公自序》中,“徇”还有“攻占、占领”的意思:“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不仅如此,文言中还有“徇行”一词,有“巡视、视察”之意。D项“麾妇人出”中“麾”,解为“挥手使……离去”。麾的本意有“指挥”的意思,此处作“指挥”解亦可通,指挥妇人出去,挥手是“指挥”的具体表现,离去则是结果。《离骚》中“麾蛟龙使梁津兮,招西皇使涉予”,“麾”就是“指挥”的意思。“麾”还有“用作指挥的旌旗”解,如“麾下”,指“部下”,《项羽本纪》中就有“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八百余人”,《李将军列传》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2007年起,江苏高考语文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形式沿袭了2004、2006年的考查形式,并保持了长达八年的稳定期,都采取了“找出不正确的一项”的形式。当年的文言文文本选自《三十国春秋》,这是南朝梁元帝之子萧方组织编著的一部上起自曹魏明帝时、下至东晋安帝时,以记录两晋十六国史事为主的纪传体史书。这部书从全国语文试题文言文文本的选择几率上来说都属比较小。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爽”“刑”“伺”“趋”四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就题目来看,A项的“爽”作“差错”解,有几个常用的例子如“屡试不爽”、“毫发无爽”。《诗·卫风·氓》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爽”的意思,即“差错”。此外,“爽”还有表示“明朗、清亮”的意思,如“秋高气爽”;形容人“率直、痛快”用“豪爽”;说人违背约定用“爽约”;感到“舒服、畅快”的“人逢喜事精神爽”等等。B项“刑”为“宰杀”意,在《吕氏春秋·顺说》中有“甲之事,兵之事业,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高诱注:“刑,杀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刑马作誓”,也是表示“杀”的意思。C项是答案项,“伺”作“等候”解不合题意,应为“在旁边陪着”。作“等候”解的“伺”有“伺机而动”;而作“在旁边陪着”,则如“伺候”。在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有句“伺候于公卿之门”,便是此意。D项“趋”作“快走”解,用法和意义与之一致的如成语“趋之若鹜”,在《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的例子,《乐羊子妻》中“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等。
  2008年是江苏省进入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年高考,从当年起,高考语文的题型、顺序等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动。这一年的文言文文本选自《后汉书·吴汉传》。对文言实词,则考查了“听”“迫”“壁”“度”四个词。
  A项中“听”解为“准许”,《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与此一致。“听”本意作动词,意为“用耳朵感受声音”,如《琵琶行》中的“如听仙乐耳暂明”。又有“接受、听信、接纳”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听之”、“而听细说”以及《前出师表》中的“开张圣听”。此外,还有表示“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的“听政”、“听治”、“听决”,表示“等候;等待”的“听用”、“听选”,表示“听凭,任凭”的“听其自便”。甚至还有一个比较少的“侦察”的意思,如《战国策》中“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B项“迫”的解释是“逼近”,在《〈指南录〉后序》中有“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一句与此相同。“迫”除了“强迫”“逼近”的意思之外,还有“危急”之意,如《鸿门宴》中“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在《后汉书·窦融列传》中有表示“狭窄”的意思,“如西州地势局迫”。C项的“壁”解释是“营垒”,是“壁”的一个重要的意思,如成语“作壁上观”,就是“壁垒、营垒”的意思。《史记·高祖本纪》还有“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的例子。D项作为答案项,将“度”误解为“考虑”,但作为多音字的“度”在读作“dù”时,意为“限度”,如《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三驱以为度”。而当“考虑”讲时,读“duó”,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在文中“常度”指“常态”,此处的“度”作“态度”解,应读为“dù”。
  2009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有所调整,在文言文本选择上则突出了“江苏特色”,选择了清代汪琬的《书沈通明事》,是受到较多好评的一年。在文言实词考查上,第一次出现了双音节词,考查了“属”“引却”“魁垒”“率”四个词。
  就四个选项来说,A项“属”读作“zhǔ”,解释为“托付”,“属”通“嘱”,意为“托付、委托”,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就是一例。《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则是“撰写”的意思。《核舟记》中“神情与苏黄不属”为“类似”意。《张衡传》中“衡少善属文”为“撰写”意。《赤璧赋》中“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为“劝”意。《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为“相连”意。《项羽本纪》中“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骑”为“跟随”意。另外,“属”读作“shǔ”时,在《琵琶行》有“归属”意,“名属教坊第一部”。《扁鹊见蔡桓公》中有“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桃花源记》里表示“种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鸿门宴》中“表示等、辈”,“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等用法。B项考查了“引却”,实则就是对“却”的意思的考查,“引”有“带领”的意思,《魏公子列传》“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中就是如此。而“却”作“后退”解则较为常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如因持璧却立”,《六国论》中的“李牧连却之”也是这样的意思。C项对“魁垒”解释为“高大”的意思考查几乎成为“孤例”,笔者一时没有找到任何与课本相关的用法或常见的例句。而且,对该词的词义理解,2009版《辞海》和《辞源》是有出入的,二书都认为此处“魁”的读音应该是“kuài”,同是引《汉书·鲍宣传》:“朝臣亡(通‘无’)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辞源》认为该词是“雄伟”的意思,《辞海》则认为是“正直磊落”的意思。按《汉书》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魁垒,壮貌也。’”似应以《辞源》为是。《汉语大词典》该条引例:“明宋濂《安道堂记》:‘江淮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在现代汉语中犹有“魁梧”,也是形容人的身体强壮高大的样子。D项中将“率”错解为“率领”,实则此处与《六国论》中“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和《进学解》中“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的“率”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都、全”的意思。此外,“率”还有表示“率领”的常见意项,如《愚公移山》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汉书·贾谊传》的“荩谋者率以为是”中,“率”则是“大致,一般”的意思。
  2010年起的三年时间里,江苏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文本都是从名家作品中选择,如当年就选择了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在文言实词的考查中,又一次出现了双音节词。共有“归”“容止”“著”“庶几”等四个词被放到了题目中。
其他文献
【作文题目】  心灵的契约是我们每个人与自己或与他人在内心的约定。诚信、责任、理想、诺言、操守……支撑“人”的结构,体现契约精神。缺乏心灵契约,浮躁空虚,游离易变,犹如失去根系的大树,失去源头的大江,只能枯萎、干涸……  请以“守住心灵的契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审题一要注意是理解“守住”,为什
Health researchers have noticed that some groups of people are more consistently healthy than others, and wondered… Is it race? Income? Where you l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disagreements in hea
一、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源于日常交际,同时也服务于日常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功能,它是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表达策略。在英语交际中,委婉语被广泛地运用,掌握一些委婉语的表达、熟悉其使用的场合,有益于我们的英语学习与日常交际。  我们使用委婉语经常是出于以下原因:  1.“避讳”,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  虽然各国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但在各国文化中还是有
三角、向量綜合测试卷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Many people have heard of the ‘brain drain’. This is happens people with good skills and a good education move to other country for study or work, often at great expense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  为稳定房价,某地政府决定建造一批保障房供给社会.计划用1600万元购得一块土地,在该土地上建造10幢楼房的住宅小区,每幢楼的楼层数相同,且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与楼层有关,第x层楼房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为(kx 800)元(其中k为常数).经测算,若每幢楼为5层,则该小区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泄露露面露富出乖露丑  B.横行横加横祸横眉竖眼  C.偈语揭短竭尽残碑断碣  D.羚羊邻居伶俐高屋建瓴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秋季来临,正是秦岭盛装晚宴时刻。秦岭的秋天,总是伴着柿子的金黄和成熟,那是秦岭带给人们的礼物。  (2)犯下偷车杀婴案的周喜军,偷车
[原文]  巩乃斯的马  文/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认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骆驼却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已知函数f(x)=11-x2的定义域为M,函数g(x)=3x的值域为N,则M∩N=.  2.复数z满足(1 2i)z=5,则z=.  3.有101和102两个房间,甲、乙、丙、丁四人任意两人被安排在同一房间,则甲被安排在101的概率为.  4.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值为.  5.已知不等式a≤x2 2|x|对x取一切非零数恒成立,
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明确文言文阅读加考内容共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其实文言文断句和文言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断句的基础,反过来断句不正确,文言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下面结合示例就文言文加试简答题设题角度略作归类。  设题角度一:考查文化常识  例一(2008年高考江苏卷)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