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咏柳》《春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一抹春天的鹅黄
  据说,最早感受到春光的是柳树。在那冬春交汇之际,当许多树木还在蒙眬休眠之中,柳树已经将排排新芽抽成万缕烟丝。那一抹春天的鹅黄,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赋予了柳树感情相依的特性。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都赋予了柳树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贺知章一生流传下来的诗并不多,却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其中一首便是《咏柳》。“咏”,意为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
  在诗人眼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碧玉”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暗指年轻貌美的少女。“碧玉妆成一树高”,诗句一出,你的眼前是否有一个婷婷袅袅的女子依风而立?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在春风的轻拂中,就像女子迎风起舞的绿色裙带,有一种说不出的迷人和美好。
  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阴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是诗的最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出春风的神奇与灵巧。
  贺知章的诗,以明朗著称。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了他的人。据说,李白初抵长安,诗名未显,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大为叹服,称誉为“谪仙”,也就是说,这样的好文采不同凡响,该是出于仙人之手,而非凡人之笔。
  一个人对他人的才华,可以这样热情地赞颂,可见其雅量和胸襟。难怪有人说,贺知章的诗,人格和诗格相互辉映。
  他的诗,清亮、明媚,就像春天的那一抹鹅黄。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寻芳何处去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中国哲学启蒙书籍。在这本书中,你会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思想精髓;你会了解到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代表——孟子,他的著述《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你还会了解到“程门立雪”典故中的那个叫程颐的人开创了理学,到朱熹时得以完善……
  初读《春日》,以为是一首写景诗。了解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之后,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首哲理诗来读。
  “胜日”,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寻芳”,游春,踏青,赏花观景;“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期,孔子曾和众弟子在此琴瑟歌舞,论水言志。南宋时,这里被金人占领,朱熹不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到“泗水滨”去“寻芳”。由此揣测“泗水滨”暗指孔门,代指孔子儒学;“寻芳”则是指探寻圣人之道。
  “无边光景”,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想象春日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之感。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具体写某个景物,却让人感觉物物皆有生机。唯其如此,才显出春光浩荡,才显出一种活泼泼的生机涨满心头。
  “等闲”,寻常、轻易;“东风”,春风,人们常用东风象征吉祥的事物。诗人以一种闲适轻松的心情,认识了春风,仿佛一个如花的女子,在不经意间深刻地打动了你。这里的“识”字照应首句中的“寻”字,由观景转而写观感。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意为:春光是万紫千红的美景之源,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是如此。我们赞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群芳斗艳,姹紫嫣红的美丽春色,更要热情讴歌那赋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蓬勃生机的大好春光。而这大好春光,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圣人之道”吧!
其他文献
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查所占比重不小,14分左右,约占试卷总分值9.3%,课内课外平分秋色。最近两年这种格局有所改变,不仅分值上升,高达16分,超过卷面分10%,而且由平分秋色过渡到纯课外,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例子探讨课外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是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依据教材相关知识,
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查所占比重不小,14分左右,约占试卷总分值9.3%,课内课外平分秋色。最近两年这种格局有所改变,不仅分值上升,高达16分,超过卷面分10%,而且由平分秋色过渡到纯课外,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例子探讨课外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是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依据教材相关知识,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开拓语文学习的平台。  一、 以校为本,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学校这个阵地,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1.
期刊
人文天下,以真情打动,2007重庆卫视活动营销,不走寻常路。2005至2006年,重庆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活动营销摸索了一条全新的营销模式——以客户为主体的定购制和大型活动的单列
本文从超市借助微信作为管理实践平台,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超市为依托,根据教育教学超市管理与微信工具为基础,打破传统管理受到的约束,提出微信对超市管理实践带
本文的“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概括性极强的句子等。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很多省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也是阅读题型中得分率较低的一类。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有哪些方法呢?本文拟结合一些中考试题来谈谈。  一、 联系具体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