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语言工具 提高语文水平——访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h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希杰 男,1940年生,江苏淮安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王希杰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语言观和方法论》、(《现代汉语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等课程。1980年与吴士文等创建中国修辞学会,为第一任秘书长。
其他文献
鲁国尧,1937年11月生,江苏泰县人。1964年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古代汉语没有完整的语法体系,但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语法观念,只是人们对语法不感兴趣,这或许是语法教学不被重视的历史原因。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里要不要讲授语法知识的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从目前来看,有些老师把成系统的语法知识弄得支离破碎,搞得复杂繁琐,这是语法教学遭受质疑的原因之一。传统的语法教学存在什么问题?淡化语法教学应当遵循哪些
日前,景宁畲族自治县陈村村老农陈大东将误入自家猪圈的一只小麂放归大自然,在当地传为佳话。
术语泛化是语言随社会而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运用显潜理论等现代修辞学理论对术语泛化的方式、过程、特点和动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有更深入的认
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中摸索前进。进入新世纪以来,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学生的人文意识没有提高,语文水平却整体下滑。语文能力如何提高?积累知识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顾振彪(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