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333例的肝损伤表现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的肝损伤表现,寻找疾病转归预后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0日至2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各院区收治的COVID-19住院患者333例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肝损伤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和住院期间复查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白蛋白的变化。采用Student 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9.6%(132/333)的COVID-19患者出现肝损伤。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COVID-19患者肝损伤比例比较[45.6%(26/57)比38.4%(106/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67.4%(89/132)的COVID-19肝损伤患者入院时即出现ALT和(或)AST水平升高,住院期间ALT水平高于入院后首次检查[(60.28±50.44) U/L比(42.25±32.21)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5);ALT和AST水平同时<80 U/L的患者占71.2%(94/132),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轻度肝损伤。TBil、DBil和IBil水平升高的患者分别仅占3.9%(13/333)、5.4%(18/333)和2.4%(8/333)。COVID-19肝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白蛋白水平低于入院后首次检查[(31.8±5.1) g/L比(33.7±5.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5)。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和住院期间复查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普通病房患者[分别为(29.3±3.7) g/L比(34.8±5.1) g/L和(27.6±2.8) g/L比(32.9±5.1)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8、4.783,P均<0.05)。

结论

COVID-19患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尤以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常见。胆红素异常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多数为轻度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有可能成为COVID-19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酶谱与甲状腺激素和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CVAI)的关系,分析影响肝酶的因素。方法选取700例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肝酶是否升高分为肝酶升高组和肝酶正常组,再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分别进行三等分分组。比较2组间及ALT、AST、GG
目的探索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NC21-OHD)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比31例NC21-OHD女性患者和29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C21-OHD组肾上腺皮质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PCOS组(P<0.05),卵巢多囊样变(PCO)发生率和身高低于PCOS组(P<0.05)。NC21-OHD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羟孕酮(17-OHP)、雄烯二酮(
目的对1例围生期致死型(新生儿型)低磷酸酶症(HPP)患者及其父母进行临床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以期能更好地认识该病。方法对l例罕见的围生期致死型低磷酸酶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取患儿及其亲属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针对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L)基因调控区及编码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直接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儿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降低,血钙增高;骨骼显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女性越来越重视卵巢功能衰退带来的多种绝经相关症状、组织萎缩退化和代谢功能紊乱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女性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是缓解卵巢功能减退所致相关症状最有效的方法,绝经早期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性慢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发现MHT增加妇科相关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使MH
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1例伴有反复自然流产的Gitelman综合征可疑患者及其父母进行SLC12A3基因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077C>G,c.2890C>T),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p.N359K,p.R964W)。家系成员中母亲携带c.1077C>G(p.N359K)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2890C>T(p.R964W)杂合变异。提示Gitel
垂体脓肿是一种罕见疾病,具有致命性,以头痛、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垂体脓肿在MRI上表现为蝶鞍区可见圆囊性病变,T1像为低或等信号,T2像为高或等信号,增强时环形强化。手术发现囊肿包裹脓液时可确诊。治疗主要经蝶窦手术联合抗生素抗感染,在特定条件下可行开颅手术。现在报道本院3例垂体脓肿,并进行文献复习。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106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筛选合并消化道症状8例患者为病例组,无消化道症状16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和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中性粒细胞计数、CRP、DBil和肌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已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尽管科学家致力于COVID-19的研究,但与公共健康相关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病毒的传播模式和传染途径等,目前还知之甚少。目前研究提示,除了呼吸道传播,2019新型冠状病毒还可能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不少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器官损伤。这对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出了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属于嗜中性皮肤病。多数PG患者伴有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IBD、关节炎和血液系统疾病。部分患者可有非常罕见的皮肤外PG表现,累及肺、肠道、角膜、肝脏、脾脏、心脏、骨、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现报告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由包皮切除术诱发血便继而诊断为PG的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肺部表现为主,同时感染胃肠道,引起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现结合现有指南和国内外文献资料,探讨了COVID-1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伴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以及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抑制剂在COVID-19肠道损害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潜在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者预防和治疗COVID-19肠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