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堂的魅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冬日的人一般偏爱沉静思考,对我来说,2013年的一个冬日是最美好的。这年12月16日,“陆常波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观摩了贾志敏、吴福雷、陆常波三位不同年龄的老师带来的精彩示范课。我们忘记了寒冷,静静地观看风格迥异的三位“大侠”引领孩子们轻松游弋于语言文字之间。
  他们的课堂风格迥异,但又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不矫揉、不造作,没有纷繁的课件,也没有热闹喧哗的表演。他们的课堂静静的,师生时而会心一笑。如果说三位“大侠”功夫高超,正是高在自然。
  我第一次端着相机,近距离欣赏了三堂堪称经典的语文课。在拉近的镜头中,教师、学生的动作、神情更为清晰生动,也更打动我。
  陆老师:《人生的开关》
  陆常波老师语言幽默,课堂也就有了更多灵动而丰富的瞬间。选择《人生的开关》这样的课文是冒着一定风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听课者也有一千种不同的人生见解,这类带有明显人生哲理的文章,解读起来,分寸不易拿捏。
  《人生的开关》看似简单,其实富含人生哲理。怎样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见解,很不容易。陆老师在课堂上于不经意间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足见他的语文教学功力非常深厚。他避开教导性的说教,运用教材教语文。陆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一次次提出改进意见,也一次比一次概括得好。在这个过程中,陆老师板书“穷、特地、好差事、唯一”“光明、黑暗”“蛊惑、钱、财、权”等关键字词,相机教学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扩充词语。这些环节有机地融进整堂课的教学流程,一点儿也不突兀,整篇课文的哲理也渐渐自然地显现。
  课堂上,陆老师经常鼓励学生:“没关系,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教师态度谦和地说真话,学生当然也就说真话了;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也就自然了。这真与真的碰撞,碰撞出了最美的智慧火花。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学生随着对课文的理解,对自己的“人生开关”有了感悟,不夸大、有冲突、有思考,这是自然的收获。
  在我的镜头里,陆老师的课堂“台上是高举的小手,台下是会心的笑声”,自然而美好。
  吴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吴福雷老师于文本和学生之间游刃有余、气定神闲,与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睿智的师生共悟激起了全场听课教师的热情。
  吴老师功力高超,一是高在选材上。这样的经典文字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这也正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佐证。二是高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小说教学重在人物形象分析,吴老师抓住一个“逼”字绘出了洪教头之蛮,一个“让”字写出了林冲为人之谦和。三是高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起着文本语言文字与学生运用之间很好的媒介作用,并渐渐地隐到文本和学生之后。他的这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读、说、写的愿望,在寥寥几句的点拨后,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精彩、说得畅快,吴老师的自然而隐成就了一个个表现优异的语文学习者。这节课后,“这个班的孩子真厉害!”“这个班谁教的?”成了听课老师相互探寻的问题。可见吴老师教学功力之深。
  吴老师常说“但问耕耘,不求收获”。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完全投入课堂,课又怎能不精彩?
  贾老师:《爸爸的老师》
  贾志敏老师的《爸爸的老师》的教学让我充分感知了课堂的神圣、师生治学的严谨及其功力的炉火纯青。
  贾老师的课堂有一个“怪现象”:课堂上教师是严谨的,甚至有些严肃;学生是认真的,甚至有点胆怯。然而听众席上却是笑声连着一串笑声。贾老师听不见,他已经功力深厚;孩子们也听不见,他们的眼里只有贾老师,只有《爸爸的老师》。
  课看起来很简单,从课题导入,词的解释,再到反复读文,文中感知。就是这么简单的流程,听者却觉得妙趣横生,学生们也学得带劲儿,我认为这与贾老师要求讲话的自然和朗读的自然密不可分。
  贾老师教学功力的高深,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给予我们的享受,还在于他的影响力。可以说,贾老师这节课以及课后的讲座改变了我的日常教学。从那天开始,我才真正深入理解什么叫作“自然地朗读”“像说话一样地读书”。在课堂实践中,我更感知到自然朗读是多么的舒服,再听评课时,也才真正感受到拿腔拿调地读书听着有多难受。长期坚持训练下来,我所带的班级、所在的学校一改课堂上拖音、造作的朗读,似乎整个学校都变得更清爽美好了。在我校举行的几次大型活动中,学生的朗读得到了薛法根等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称赞,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地朗读、说话”在整个区域里得以辐射推广。
  三节精彩的自然课堂之后,工作室成员就三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有趣的说法是借用金庸小说的侠客之名:贾老师为武林泰斗洪七公,吴老师是集万般武艺于一身的郭靖大侠,陆老师则是个性十足、自成一派的杨过。而我们这些听课评课者,也像江湖侠客,对如此严谨的教学进行“挑剔”的评判。
其他文献
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明确了自主学习的含义,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要抓好“放”“趣”“互”“引”“活”“法”六个字。  体现“放”,得益于“趣”。随着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的流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仅仅是课堂和教师。要培养学
案例:我们班要换英语老师了!家长微信群一下炸开了锅。家长们一方面对赵老师不能送完高三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向我提出希望,希望能向学校争取配备一个像赵老师一样优秀的英语老
有人调侃说:“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杀了人你还不承认,就让你当班主任。”照这个说法,像我这样多年兼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两职于一身的,干的不就是极苦的活儿吗?  然而,做了25年班主任,我越来越体会到,完全可以做一个“快乐老班”。  我所说的“快乐”,可不是内心空乏、表面傻乐,快乐的感觉是由内而外、顺畅通达的。那么,什么是快乐?《现代汉语词典》说:“感到幸福或满意。”《现代
从一名一译、译文格式、入药部位翻译及技术性失误等方面对(《中国药典》(英文版)I部中出现的几个有关中药材名称英译的问题提出拙见,以期与同行商榷。
“看,刘超抱着一个大西瓜来了!”教导处主任的声音把我们的目光都吸引到走廊上。只见刘超羞涩地笑着,双手抱着一个大西瓜朝教导处走来。“唐老师,天热了,吃块西瓜凉快凉快吧!”这孩子把西瓜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转头跑掉了。  我摸摸瓜,显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未曾吃瓜心先甜!“这孩子真是心细!”其他老师都夸赞。是的,眼前这清凉的回报让我瞬间觉得多少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顷刻涌上心头……  
对学生而言,班主任是“大领导”;对社会而言,班主任是肩负着大责任的“小领导”。扮演好这样的角色,班主任需要不断地学习,练就过硬的功底,做一个大写的人。  以德育人 身先示范  班主任应该有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爱国之心。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中,爱国教育应是重中之重,而班主任自身也应该具有“与国共荣誉,与民同喜乐”的情怀。  班主任应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细致全面地备课,热情饱满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科书并不是语文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 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提升素养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索着、寻找着……  2015年,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正是这次学习,让我校开始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找到了行走的方向。  我们依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正确把握“语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