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地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例如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地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
  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五、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六、重视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开展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越王勾践、大文豪蒲松龄、曹雪芹的成功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故事感人,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应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园地,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实验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
其他文献
俗话说:“小学生是最相信老师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正处在最相信老师的时期,一方面渴望能独立的处理一些事务,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些不尊重别人、不文明的行为,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引导。所以作为小学老师,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更应努力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为他们做更  多。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又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摘 要:体育教师本身的行为和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阐述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威信,对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 威信 教学 影响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有利于学生学习这个中心内容。教师在实施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在研讨教师的主导作用时,除对教学原则的贯彻,教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搬教案的过程,而是在教案框架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借助教师教学智慧即兴创造的一个宏大工程。课堂的动态生成表现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生成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实现,如超越、回归文本,开发教材资源,运用教学智慧,打破预设程序和避免滥用多媒体手段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因为充满机智和动态生成将会更富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说构建“有效课堂”是教师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 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它是构建“有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思想内容的深刻等特点,才能培养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从而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本文从激发兴趣、加强诵读、设疑启发、注重积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语文 文言文 实践    文言文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只有通过学
“厉”和“励”这两个字。由于读音相同。不少文章常将它们弄混。2008年6月30日《保定晚报》第3版以“励兵秣马迎奥运”为题.报道了某商厦以全新面貌迎奥运的消息。其中“励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作为语文学科当然也不能例外,必须在确立目标时做到认知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呢?    一、倾注真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应情意相通。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一门学科,没有感情的契合和移入,是无法体验到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开放,张扬个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多向互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率,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把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转变教学模式,而在这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本文仅从语文课堂起始、中间、结束阶段探讨中学生语文学习情绪的激发。  关键词:语文课堂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联合益生菌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T2DM伴MCI患者,检测Hp为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积累,学生只有学会积累,并知道如何积累,怎样积累,语文水平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而逐步提高。这看似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在国家高调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却未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同时也与我们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上有很大关系。那么,当前语文教学应怎样与实质教育有机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