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这正是语文教学美的资源,也是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基础。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施还不完善,语文教师如何让美在教学中展现出来呢?
一、显现语言之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词句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尤其是作品本身的语言。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乐府的语言形式,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由于诗句本身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能使学生过目不忘,出口成诵。这样的品词析句,让学生领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另外,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说: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作品语言美的展现则离不开教师的范读。因此,教师的范读要吐字清晰、流利,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感情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
初中语文教材的大多作品,适合学生口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这些文章不仅语句精练、用词精巧、韵律和谐,富有外在美;而且凝结着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景观的认知感悟、情感体验,富有内在美。作品的外在美可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内在美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教师在范读时,既要注重作品的外在美,也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还要把握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才会声情并茂,字字撞击学生心坎,激活学生情感,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把平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可感的立体画面,从而进入文本,陶醉于文中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一、显现语言之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词句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尤其是作品本身的语言。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乐府的语言形式,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由于诗句本身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能使学生过目不忘,出口成诵。这样的品词析句,让学生领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另外,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说: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作品语言美的展现则离不开教师的范读。因此,教师的范读要吐字清晰、流利,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感情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
初中语文教材的大多作品,适合学生口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这些文章不仅语句精练、用词精巧、韵律和谐,富有外在美;而且凝结着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景观的认知感悟、情感体验,富有内在美。作品的外在美可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内在美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教师在范读时,既要注重作品的外在美,也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还要把握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才会声情并茂,字字撞击学生心坎,激活学生情感,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把平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可感的立体画面,从而进入文本,陶醉于文中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毛泽东的《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