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具体类别 关注内容形式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试最高的一个层级,它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是需要文学、历史以及其他许多知识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它是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有时也包括物象,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呈现形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从四个角度分析: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评价;②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去评价;③从篇章构思的角度去评价;④从修辞的角度去评价。
  复习备考首先就要结合往年的一些考题弄清各种考查点,然后针对不同考查点的设置,摸索答题方略。
  1.鉴赏形象:概括特征,揭示意义。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对人的形象的分析,也包括对物的形象的分析。无论哪种,最终都是为了揭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作用的分析,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如2006年湖北卷第18题:
  
  原文片段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卓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在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都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②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分析】一般来说,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塑造的形象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一是这种形象在文章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形象特征及它与周围形象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这种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理解形象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2.鉴赏语言:联系主题,切合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要求。具体地说,包括鉴赏文中重要的词语(含标题),鉴赏文中重要的句子,鉴赏文中重要的段落,鉴赏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鉴赏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和“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有明显的不同,鉴赏的要求更高,可以简洁地阐述一下含义,更重要的是剖析这些语言在文中的作用。这个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对语言的鉴赏还要注意联系主题和人物(事物)形象。如2006年全国卷I第15题:
  
  原文片段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
  ……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林清玄《阳光的香味》)
  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阳光的照射使稻埕和农夫的皮肤都显得更壮美;(2)“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一句出现在本文第3段,具有为农夫造像的作用。本文虽题为“阳光的香味”,但主人翁却是这位“年轻的农夫”:不仅“阳光的香味”为他所发现,本文的主旨也是通过他的行动、经他之口说出的。作者在作品中给他塑像,让他披洒着耀眼的金色阳光,以闪耀着金色光泽的稻埕为背景,站立在天地之间,这委实是一个强者才能有的姿态。“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一句,说它意在渲染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是因为“金色”是华丽的色泽,农夫收获的稻子晾晒在场上,为金色的光泽所笼罩。有渲染、夸耀、为他自豪的意思。“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一句,说它意在突出农夫的阳刚之美,不仅因为“强悍”二字,还因为“铜色”二字带给我们的坚硬金属感。此外,同样是阳光的颜色,作者把前者叫“金色”,把后者叫“铜色”,从中也可见出他遣词造句的独特匠心。
  造像既毕,作者开始描写晒稻谷的场景、对“阳光的香味”的感受以及农夫对自己选择务农“身世”的交代。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切是非常惊奇,也是非常欣赏的,而前面为农夫造像的那一句话,也与后面描写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前后联结成为一个有机体。
  3.鉴赏表达方式:分清类别,挖掘作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叙述主要包含: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主要包含: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和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按范围分有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是一个点,场面描写的是一个面,以群像居多);按繁简程度分有工笔(又称细描、工描)和白描(相当于速描、勾勒);按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按状态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按时态分有现实描写(实)和想象描写(虚);按技巧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抒情主要包含: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议论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说明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判准类别之后,再要注意的就是挖掘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作用的分析要结合主题和形象。如2006年湖北卷第19题:
  
  原文片段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
  在这样的骚动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食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都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场面描写、白描。羊群归家后,作者写院子里大孔雀、鸡窝动物的骚乱,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细节描写。大孔雀金绿两色相间、戴着绢绒般的冠,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公羊看到食槽感动得流出眼泪等细节逼真地写出羊儿归来的欢乐。③拟人。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三点答到两点即可)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再结合全文来分析。这里抓住场面描写分析可以,抓住细节描写也行。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是拟人,比较难看出来的是白描。对白描,一定要结合典型的片段从本质上认识清楚,这种描写手法还是容易考查的。
  4.鉴赏艺术技巧:洞视本质,紧扣主题。常用的艺术技巧有:象征、想象、联想、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如2005年全国卷I第15题:
  
  原文片段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第二段)
  天下事都是如此——(第三段)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第四段)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第五段)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第六段)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第七段)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第八段)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冰心《一日的春光》)
  “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
  【分析】原文从第二段到第八段,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北平今年苦涩的春天。第二段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二是春还未曾露面,就已悄悄地远逝了。第三段,以“天下事都是如此”表达出对今年北平春天的失望。第四段,先交代了去年冬天冷而长的特点,后表达了苦苦地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的心意。第五段,以两句“有一天看见”的内容。再现出了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击退的情景。第六段,“九十天看看过尽”,作者盼春春不至的焦急心情跃然纸上,难怪有“我不信了春天”这样的激愤之辞。第七段,寻春到大觉寺、管家岭等处,却发现春天已经远逝,再次表达对今年北平春天的失望之情。于是,在第八段里,作者表达出对春天再也不指望什么的“坦然”心态,再次重复强调“我不信了春天”。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我不信了春天”的原因,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二是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三是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
  从写作方法上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欲扬先抑。有了这一抑再抑的描写,下文“一日的春光”才会扬得很高。
  5.鉴赏谋篇布局:从形式人手,剖析形象和主题。常用的篇章结构、选材剪裁技巧有:立意(以小见大),开头结尾的特色与关系(呼应、照应),线索,过渡衔接,承上启下,点面结合,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背景设置,一波三折,主次详略,材料典型、生动、真实、新颖。结构是内容的外衣,鉴赏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要归结到对内容和形象的鉴赏。如2005年北京卷第19题:
  
  原文片段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史铁生《合欢树》)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答案】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分析】史铁生的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写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独具个性的鲜活的母亲形象。回答本题要找到后面的对比的文字,对其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和整合,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要点加以归纳。
  6.鉴赏修辞手法:从句子入手,剖析形象和主题。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指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等修辞格在语句中的体现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纲规定了修辞考查只有八种,实际上考查到的远远不止八种。如2006年湖南卷第18题:
  
  原文片段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向往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方令孺《在山阴道上》)
  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说明鲁迅所向往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
  【分析】本文作者参观故居,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处。作者对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的回想和引述,实际上是对其精神的升华和延续。作者认为,当年鲁迅所说的“好的故事”、他所向往的好的生活,而今在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这令人感到欣慰。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考查引用,侧重点在对其作用的分析上。
其他文献
原文节选一九三七年。六月飞霜。凛冽的严冬降临在中国土地上。风开始刮,雪开始飘。七月七日这个清朗的夜晚,没有虫鸣,没有微风。炮火坠落到卢沟桥。日寇睁着贪欲的眼睛,向这
期盼已久的黑格尔的最后一部尚未译成中文的重要著作《精神哲学》的中译本,日前已由著名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杨祖陶先生由德文译出,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构成黑格尔整个哲
Hello! I am a student in a middle school. I like my school and my teachers.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my teachers look like? My Chinese teacher is fun. He is med
世贸大楼塌落已经5年,但超高层建筑的抗恐怖袭击能力并没有质的改变“9·11”宣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恐怖袭击战术的出现。如今这个世界的人们在许多地方都不得不考虑
“爱在无声处”,这是我们留给本期的话题。从很多来稿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种“爱”以及爱的方式,也让编者在编辑这组稿件时感受到格外亲切和温暖,也希望这组稿件能给您带来同样
我的家乡汤池镇是安徽省的名镇之一。我在这座小镇工作了10年。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它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山清水秀。近年来,还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者和旅游者。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蛛网在墙角保持着去年或前年的经纬,编织者——那些沉默的智者已归于永久的沉默,遗体已趋于透明,有的已渐渐风化,变成网中的尘丝。而蛛网仍耐心地张着,捕捉来访的虫蛾。最安
记忆如同美酒,时间愈久,香味愈醇。我是1964年考入宿城一中读书的,至今已经42年了。作为一所誉满江淮的百年名校。高中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温馨而醉人的记忆,其中最难忘的是母
A【教学篇】读课文高一年级语文课文《包身工》中有大量的沪语对白。由于全国班学生和语文老师都不会说上海话,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语境,语文老师特地请听课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