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校教育的对象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课堂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学生课堂的现状及课堂管理的难度分析,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课堂管理的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课堂管理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任何一所大学,都有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其核心内容,高校的任务、使命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课堂辐射出去。总体上讲,我国高等院校的“三风建设”即学风、校风、教风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但在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看杂志、听音乐、交头接耳,甚至呼呼大睡。高校课堂是育人的摇篮,大学生素质的优劣直接关乎民族的兴衰,所以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探寻如何改进高校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意与同仁们探讨,共同为完善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而努力。
高校学生课堂的现状
目前,受传统和扩招的影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发展不成熟,课堂教学质量出现滑坡,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学生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逃课、迟到、早退现象的成因很复杂,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爱学习,一种是学生对老师或课程设置不满意;逃课亦有显隐之分。(1)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一些课程无聊或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例如毛概、邓论等,逃课现象就比较突出;(2)由于学生个人爱好等主观因素,即使到了教室也不认真听讲,造成所谓的隐性逃课;(3)有的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在上课期间去玩游戏、打篮球或在寝室睡懒觉等。
2、老师、学生各为一体。和中学不同,大学里学生和教师碰面的机会很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不够,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再加上有的课堂,教师只顾讲,学生只是闷头听,整节课没有一点新意,陈腐乏味,使得师生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较负面的影响。这种松散的师生关系,会导致较低下的课堂到课率。大学生中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大学生的逃课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3、学生上课纪律较差。高校课堂纪律宽松,不自觉的学生就会钻空子,再加上一些教师对大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对他们迟到、早退、缺课、上课吃东西、玩手机、聊天等情况不闻不问。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散漫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另一方面,一些同学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所学专业,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态度不端正。
4、教师施教风格单调乏味。一些任课教师在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方式方法、授课艺术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使大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比如,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较为干瘪空洞,缺乏说服力;有些教师讲授的观点已经过时,对人学生没有吸引力;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不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等。
高校课堂管理的难处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各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怎样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高校教师和高教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总的来说,高校课堂管理的难处主要在以下几点:
1、电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不少班级都有成天以电脑为伴的学生。他们或在网上冲浪,或与网友聊天,或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而他们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据统计,有70%以上的缺课同学是去上网、打游戏了。
2、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社会发展迅速,导致大多数人心灵浮躁,什么事都想急于求成。学生也不例外,在社会急功近利的误导下,心灵浮躁,坐不住板凳,希望迅速学一些实用的技能,而对那些理论性强、缺乏操作性的课程存有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生存压力的增加是学生急于求成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有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他们的说法很直接,求学的动因很明确,就是为了就业来学习,而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来学习。
3、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就不再用心学习了,“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他们再也无心听课。由于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而且考试的内容一般都在书上,所以考前猛攻几天,临时抱下佛脚,想考及格并不难。这使得高校课堂管理更趋艰难。
4、有的教师缺乏调研和实践。部分学生觉得老师学院派气氛太浓,所以没兴趣听老师讲课。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及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课堂形式呆板,学生也就不专心上课了。
5、英语或其他科目压力太大,使部分学生舍本逐末。很多学生在基础理论或公共课堂上看英语书。这主要是由于外语考试压力太大,据观察和学生反映,为准备四、六级英语考试,大部分学生需要花一半以上时间来学习英语。这也给课堂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高校课堂管理方法探析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保障,严密的科学方法是实施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高校课堂管理方法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增加趣味性。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趣味盎然的语言学习环境,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同学们的需求。其实有一部分学生逃课,是因为对所学的课程甚至是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而导致的。所以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或者专业教育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只有认识了才会更有兴趣。
2、增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要科研教学并重,在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切实抓好科研项目,拓宽教学视野和知识面,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听课成为一种享受,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种艺术。
逐步改变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职工队伍。所有的高校都强调师资,并特别重视教师的学历,“教师强则学校强”是铁律。师资建设是许多高校的重中之重,对于课堂管理来说,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3、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良好的学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集体中度过的,其中在班集体中的时间最多,因此学生集体尤其是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十分深刻,也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环境。在一个有较强凝聚力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班级中将会形成“比、超、赶、帮”的良好氛围。所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良好的学风显得尤为重要。
4、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要进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可以采取抽点名、课堂提问、课堂小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因故不能上课,必须请假;凡未经请假,或虽请假但未获批准,或超假未办理续假者,均作旷课论处。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审查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凡缺课达三分之一者或无故旷课3次的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
5、辅导员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大学中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有辅导员来完成的,对于学生来说,最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老师应多到学生教室去查看学生情况,对课堂不良现象及时处理。遇到旷课的学生应了解原因,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辅导员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课堂纪律不好的真实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然,辅导员老师和任课教师的经常性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课堂管理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任何一所大学,都有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其核心内容,高校的任务、使命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课堂辐射出去。总体上讲,我国高等院校的“三风建设”即学风、校风、教风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但在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看杂志、听音乐、交头接耳,甚至呼呼大睡。高校课堂是育人的摇篮,大学生素质的优劣直接关乎民族的兴衰,所以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探寻如何改进高校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意与同仁们探讨,共同为完善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而努力。
高校学生课堂的现状
目前,受传统和扩招的影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发展不成熟,课堂教学质量出现滑坡,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学生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逃课、迟到、早退现象的成因很复杂,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爱学习,一种是学生对老师或课程设置不满意;逃课亦有显隐之分。(1)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一些课程无聊或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例如毛概、邓论等,逃课现象就比较突出;(2)由于学生个人爱好等主观因素,即使到了教室也不认真听讲,造成所谓的隐性逃课;(3)有的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在上课期间去玩游戏、打篮球或在寝室睡懒觉等。
2、老师、学生各为一体。和中学不同,大学里学生和教师碰面的机会很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不够,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再加上有的课堂,教师只顾讲,学生只是闷头听,整节课没有一点新意,陈腐乏味,使得师生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较负面的影响。这种松散的师生关系,会导致较低下的课堂到课率。大学生中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大学生的逃课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3、学生上课纪律较差。高校课堂纪律宽松,不自觉的学生就会钻空子,再加上一些教师对大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对他们迟到、早退、缺课、上课吃东西、玩手机、聊天等情况不闻不问。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散漫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另一方面,一些同学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所学专业,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态度不端正。
4、教师施教风格单调乏味。一些任课教师在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方式方法、授课艺术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使大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比如,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较为干瘪空洞,缺乏说服力;有些教师讲授的观点已经过时,对人学生没有吸引力;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不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等。
高校课堂管理的难处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各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怎样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高校教师和高教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总的来说,高校课堂管理的难处主要在以下几点:
1、电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不少班级都有成天以电脑为伴的学生。他们或在网上冲浪,或与网友聊天,或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而他们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据统计,有70%以上的缺课同学是去上网、打游戏了。
2、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社会发展迅速,导致大多数人心灵浮躁,什么事都想急于求成。学生也不例外,在社会急功近利的误导下,心灵浮躁,坐不住板凳,希望迅速学一些实用的技能,而对那些理论性强、缺乏操作性的课程存有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生存压力的增加是学生急于求成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有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他们的说法很直接,求学的动因很明确,就是为了就业来学习,而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来学习。
3、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就不再用心学习了,“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他们再也无心听课。由于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而且考试的内容一般都在书上,所以考前猛攻几天,临时抱下佛脚,想考及格并不难。这使得高校课堂管理更趋艰难。
4、有的教师缺乏调研和实践。部分学生觉得老师学院派气氛太浓,所以没兴趣听老师讲课。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及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课堂形式呆板,学生也就不专心上课了。
5、英语或其他科目压力太大,使部分学生舍本逐末。很多学生在基础理论或公共课堂上看英语书。这主要是由于外语考试压力太大,据观察和学生反映,为准备四、六级英语考试,大部分学生需要花一半以上时间来学习英语。这也给课堂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高校课堂管理方法探析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保障,严密的科学方法是实施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高校课堂管理方法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增加趣味性。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趣味盎然的语言学习环境,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同学们的需求。其实有一部分学生逃课,是因为对所学的课程甚至是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而导致的。所以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或者专业教育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只有认识了才会更有兴趣。
2、增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要科研教学并重,在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切实抓好科研项目,拓宽教学视野和知识面,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听课成为一种享受,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种艺术。
逐步改变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职工队伍。所有的高校都强调师资,并特别重视教师的学历,“教师强则学校强”是铁律。师资建设是许多高校的重中之重,对于课堂管理来说,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3、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良好的学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集体中度过的,其中在班集体中的时间最多,因此学生集体尤其是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十分深刻,也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环境。在一个有较强凝聚力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班级中将会形成“比、超、赶、帮”的良好氛围。所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良好的学风显得尤为重要。
4、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要进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可以采取抽点名、课堂提问、课堂小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因故不能上课,必须请假;凡未经请假,或虽请假但未获批准,或超假未办理续假者,均作旷课论处。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审查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凡缺课达三分之一者或无故旷课3次的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
5、辅导员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大学中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有辅导员来完成的,对于学生来说,最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老师应多到学生教室去查看学生情况,对课堂不良现象及时处理。遇到旷课的学生应了解原因,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辅导员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课堂纪律不好的真实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然,辅导员老师和任课教师的经常性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