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实验的演示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是一门试验性质很强的学科,也是以实验为理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的归纳与总结,理论就会显得空泛而无依托,实验与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笔者从高中化学课堂实验的演示入手,来探讨妙用演示实验的课堂过程.
  一、导学型演示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导学型演示实验,是让学生更好的巩固以前学习到的知识,并引出新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导学型演示实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为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而展开的实验过程.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讲解——演示——观察的形式.导学型演示实验的过程,就是将理论具体到实验的过程,由具体的实例展开分析.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原理、注意事项、条件等进行解释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观察结果,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展开验证理论的过程.例如,关于“铵根离子检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检验离子的方法:与已知溶液反应产生出可以检验出的气体、固体等,这是检验离子的一般方法.继而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演示实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等实验,观察和分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放在反应瓶口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并由教师做出提问性引导,促进学生由导学型演示实验得出新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在导学型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第一、学生是在没有学习到理论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教师应该对实验需要注意的环节和主要条件、结果、现象等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同时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第三、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引出规律性知识;第四、引导学生将条件、结论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归纳实验心得.由导学型演示实验,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新知识的内容,促进深入掌握.
  二、指导型演示实验,促进深入了解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重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并挖掘知识的内在涵义.指导性实验是为了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而奠定基础的实验.它重点在于讲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原理以及实验细节等.在下列一些情况下会进行指导性实验:第一、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之前,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实验误区、实验错误或者实验漏洞,教师一般会展开一段指导性实验.第二、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相关知识时,学生展开分组实验前,教师一般会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例如,关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教师应该做出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以下一些实验过程“通入干燥氯气,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干燥氯气、水、盐酸分别都不能使布条褪色”来进行实验演示,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提出假设——实验证明——得出结论等,教师通过指导型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分析和排除法,证明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指导型实验是准备性质的实验,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实验过程的开展.
  三、巩固型演示实验,加强记忆理解
  巩固型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促进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究.以巩固或者是验证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一般在是新知识传授完成之后进行的.巩固型演示实验从逻辑上分析,是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结合直接的实验教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借助多媒体、图片、流程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原理以及得到的结论等.通过这些步骤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展开巩固型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要选用棉花防止阻塞、收集气体的导管口朝下、酒精灯外焰加热、催化剂的选用等等.通过巩固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践型演示实验,提升应用意识
  实践型演示实验一般是对不确定知识的实践与探究,在课堂上,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分析的情况下提升探究能力,强化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型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并获得实践探究的经验和结论.例如,对于“碳族元素”化学性质进行实践型演示实验,“将石墨电极与导线连接,接通电源,灯泡是发亮”、“借助木炭可以制作净水器”、“木炭能够与黑色氧化铜研磨均匀后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变红,加热又褪色”等等,通过一系列验证型实验,可以分析出碳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石墨的导电性、碳的吸附性、碳的还原性、碳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等等.通过验证型演示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建构出系统性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在课堂的导学、探究、巩固、实践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基础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等,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得出不同的实验效果来对比分析,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探究高中化学知识.演示实验起到了强化基础、激发想象、鼓励思考,并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演示实验的引入和操作,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成长和生理发育都处在人生的黄金阶段.不同的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针对这些不同的学生来探寻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广大同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做什么,除了努力以外,还需要天赋,这是不容否认的.所以,不少的高中数学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一个体会,班里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对于高中数学有超凡的领悟力和天赋,他们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非常轻松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科学恰当地利用好课堂提问,对高中数学教学确起到相当大的效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促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表现形式,以及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等方面入手,促动课堂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提供有价值建议.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促动  不可否认,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小组协作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协作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小组协作,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协作问题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明显,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导课环节,这个环节设置目的就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可以说,导课环节的有效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不妨从导课环节入手,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导课内容,通过有趣的导课为学生营造一个异彩纷呈的物理课堂,这样会对提升物理教学活动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呈现两级分化.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一刀切”教学方法,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差别化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差别化教学呢?所谓差别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一起达到学习成绩共同提高的教学过程.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差别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1.学生个体差异性要求差别化教学  现在的高中学生都经过初
目的: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 surfac 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 即表面增强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肝癌
将人文精神融入自然科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今流行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自然科学教育或人文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新课改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就必须扭转先前的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教学应当融进人文精神,从而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必须对课堂提问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当前传统教育观念、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了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此探讨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  一、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作用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