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尤为重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顯著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以及目标有了更高的标准,就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并且在此基础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我国新课标实施以来,《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并且在不同学科中逐步落实。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为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同时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加深教学体验,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方向
  1.课程理念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从总体设计理念角度进行分析,该学科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对学生实际生活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兴趣有全面的认识。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学生,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2.《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探究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将课程理念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从学生生活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全面提高自身品格以及综合能力,逐步引领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道德心理品质。
  3.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初中学生身心还处于发育阶段,心智尚不成熟,心理有时会处于迷茫状态。学生内心也较为脆弱,对一些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极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误导,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生活越来越紧密,充斥着海量的资讯,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极易出现虚荣、拜金等错误观念,这就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人生方向进行有效的引导,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网络中的各种资讯,培养学生良好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1. 营造体验式教学情境
  情境联系能更好的将教材与社会事实相联系起来,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因而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营造体验式教学情境,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能够全面提升学习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为教学主体,对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在营造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语言构建,能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等形式把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呈现在教学中,同时丰富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教学情景的代入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收集与该课程有关的资料在教学中进行播放,播放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视频看完后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位置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理,可提高学生自身的想象力。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现在生活与以及学习的便利,使学生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
  2. 小组合作
  我国新课标实施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摆脱了传统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学生教学期间的感受。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引导者身份出现,并且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法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有利于集体性质的合作体验,不但能够提升小组合作效率,而且还可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4]。
  例如,学生在学习《诚实守信》一课时,作业布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在作业中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还可以收集一些针对学生的诚信小故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收集诚信事例尤为重要。此外,教师还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且在此基础上分发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在下次教学中每个小组应在教学期间叙述调查活动的结果。通过该活动能够使学生从客观角度认识诚信,并且体会到诚信为本理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游戏教学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较大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以此加深学生对该学科的认同,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游戏环节,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结合生活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珍视生命》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并且提升自身的危险意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几位同学出去玩的时候迷了路,这时出现两个成年人,表示要带他们回家,那么几位学生要跟他走吗?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不同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探讨是否要跟着两个成年人走,不但能够挖掘学生表演热情,而且可使其他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从而认识到遇到危险情况应当冷静面对的重要性。
  4. 重视情感教学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层次挖掘教学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应当从不同角度使学生通过不同情境体会到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是该学科德育培养的关键环节[5]。
  例如,学生在学习《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想自己父母之间的一些事情,如爸爸妈妈之间有趣故事、平时工作状态等。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可在较短时间内明白父母的辛劳,从而产生情感认同,以此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关心学生内心的成长,这对学生未来思想品格的良好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学生在学习期间,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和生活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德育与法治学科的属性,在教学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克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5):15.
  [2]王丽.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存阅刊,2019(6):79.
  [3]李前程.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6):1.
  [4]任赞金.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2):160.
  [5]刘江云.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8(48):386-387.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江东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试卷讲评课是学生考试后,教师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知识缺陷进行矫正的一种课型。要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教师必须首先理清四个关键词——节奏、合作、拓展、系统,形成节奏意识、合作意识、拓展意识和系统意识,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 节奏 合作 拓展 系统  测试考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毕业班备考复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教学中不单是要求学生会解题,会考试,还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打开抽象化数学世界的大门,还使学生拥有了初级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思维模式的建立,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学科理论知识框架。所以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问题,针对性的做出课堂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
【内容摘要】虽然说在新课标的积极作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学生具体的阅读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得到初中语文老师的帮助,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协助其合理的规避无效的阅读模式,为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此文简单的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出现的困境,并积极探索探索了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效果的具体方法,以此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的健康教学进程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在历史考试中提高成绩,必须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注意“史实”与“思维”;宏观总结历史,形成知识框架。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师生交流 史实 思维 知识框架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立即就感觉到很大的学习压力。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共九门文化课,和初中相比不仅数量增多,而且难度更大
【内容摘要】教师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翻转的过程中,可基于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训练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并能在各个环节科学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巧妙的实施每一个教学步骤。从而,真正展示出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翻转教学;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实际上实际将“教”与“学”进行翻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主要任务是讲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以及历史素养。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念,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教学 历史教学 策略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社
【内容摘要】文章以化学情境创设为研究主题并进一步对化学情境创设的条件、如何进行化学情境创设做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期望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真实化学 情境创设 化学教学  前言  化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会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会让他们不自觉的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主动去寻求知识探索与问题解答,从而使化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迅速的提升,这也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内容摘要】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类体式的文本,而新闻则占据其中的半壁江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新闻作品的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不能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因其不同于普通新闻作品的“客观报道”而影响深远,从教学角度来说,应该注重通过引导学生从品读文字入手,挖掘其人文内涵和生命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和价值
【内容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许多关于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课程已成为改革的方向,地理课程作为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也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实地理这门学科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学生初中第一次学习地理时,我们一定要对地理产生重视的心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科学素养学习方法新课改  一、初中地理科学素养的定义和内容 
【内容摘要】世界本无绝对的是与非、对与错,只有永恒的适合和因果。一堂优课之道可道,一堂优课之道又不可道,它总在“是”与“非”之间。海德格尔认为一堂优课“在路上”、“在旅途中”。作为教师,没有永远的成功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因为追求永无止境,所以,不要停止对一堂优课真谛探索的步伐,宁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不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  【关键词】优课 解放 会学 成人 市场 资源  一、一堂优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