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学籍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以人为本”已经跃身成为教育管理的主流理念,人本化管理也开始应用于学籍管理。而现实中的学籍管理行为却显得有些滞后,面临诸多尴尬的局面。当前的规范化制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都明显偏移了人本管理理念。对此,本文提出学籍管理人本化、学籍管理的权变管理模式、学生参与式管理等对策,以适应学籍管理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新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籍管理 制度管理 管理理念
  
  一、学籍管理新理念的树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尊重生命价值、追求人性的完满以及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心中的教育理念,教育人性化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1]。同时,由于教育与人的天然联系,以及近年来人的自主性空间开拓,“人本主义教育”已经在教育领域流行开来。人本主义教育观就是“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2]。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管理改革也纷纷以此为改革要义,响应“以人为本”,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3]。然而,在管理理念转化过程中,其改革及实施问题频出,现状不容乐观。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版块,其管理理念也出现转向,开始由制度化管理向人本化管理倾斜。从学籍管理自身来看,它是“高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4]。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学生,也直接规定了学籍管理的人本化特质。兼之人本化管理适应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跃身成为教育思潮的主力之一。学籍管理也受此影响,由制度化管理转向人本化管理。然而,就在向人本化转向过程中,“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非但未能育人,反而妨碍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当前学籍管理现状对人本管理的阻碍
  当前学籍管理在管理理念上已经有所更新,但是其管理行为仍旧处于旧有规范之中,显得极为滞后。在学籍管理初期,即实施行政化和形式化管理,在其发展变革过程中,只是强化了已有的规范系统,而从未在根本管理理念上有所革新。这就意味着学籍管理并未适应教育思潮而走,而是一直处于封闭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中。
  1.学籍管理制度化,忽视学生主体性
  由于学籍管理零碎而繁杂,酷似一项工程类项目,对其进行优质管理则需要科學化的程序,及规范化的制度。起于这种需要,学籍管理一直便是以制度化引导规范化,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方式,是高校使用规章制度对学校常规活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其自身特质,即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这些特质也衍生出了制度管理的优越性和缺陷。学生客体化的地位,使其人的身份物化,失去了自主性和主体性。
  制度管理实施以来,一度成为学籍管理的主体管理方式。即便在制度管理遭遇管理障碍时,也只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划制度管理体制,想以此达成学籍管理的目的,从而稳定教学秩序,形成良好校风和学风。却对于制度管理自身的天然缺陷视而不见,甚至故意忽略不计。这也是制度管理成为高校学籍管理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原因。不可否认,制度化管理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确实产生了巨大的管理效能,学籍管理也从中受益,同时制度化管理也是保障学生权利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制度化管理的背面,也隐藏着诸多弊病。制度管理的权威性,强调高度集权的统一性管理,以此约束被管理对象的越轨行为,同时也遏制了学生的自主性[5]。在学籍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元化,一端是权威人,发布命令,另一端是管理客体,是命令执行者,是从属人。这种以效率最大化为目的,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严重忽视和弱化了学生作为“人”的自主性。
  2.学籍管理现代化,干涉学生自主性
  教务管理是高校日常事务的重要部分,其管理内容琐碎而繁杂,管理起来任务较为繁重。而仅仅依赖于教务人员的手动管理,已经显得相当受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务系统也开启了信息化管理进程。信息系统化管理的参与对于教务管理确实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加速了办公效度,也优化了管理程序。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务管理在大力推进着信息化管理,从另一角度来看,教务管理几乎被信息系统绑架。学籍管理更是如此。
  信息化管理有其自身优越性,且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确实起到巨大作用。然而,从本质上看,信息化只是将显性化(含纸质化)管理虚拟化,然而利用办公软件处理事务。前提仍旧是按照制度化管理的模板。所谓信息化管理,也只是制度管理的虚拟版,相较于制度管理,只是模式的转换,却并未有所革新。而且信息化还出现新特点,就是在管理制度虚拟过程中,由于程序设计需要,使得管理系统变得更加教条化。这虽然提升了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却也极大地干涉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备受忽略,所有权益只能遵循系统程序,而无任何权变可言。再者,在信息化管理活动过程中,软件不可能完全实现对学生学籍管理的全部要求,只能做主线条管理,对于学籍管理中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需要加以灵活性处理的问题,都一概回避,这无疑会导致制度管理的极端性,压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学籍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3.学籍管理行政化,压制学生权益
  人本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管理活动以为服务学生为直接目的,以培育学生为最终目的。而国内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一直带有浓郁的行政化色彩,重视行政领导意志,实施管制型管理,对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自主性选择、个性发展等,都有所忽略。在学籍管理行政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学生权益得不到应然的保护,高校屡屡出现“劝退”事件和法律纠纷。
  学籍管理的行政化直接导致管理程序的一端化。即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只听命于上级行政领导,而不顾及被管理者的权益保护,同时管理客体也因此缺乏权益保护。学生对于自身学籍,只有遵从被管理的空间,而缺乏参与管理,缺乏自主的民主。面对行政管理制度,如考试舞弊即被劝退,学生一旦犯错,将无法获取改正的余地,直接被排出校门之外。这种管理严重违犯了人本管理理念,也是对人本管理的极大挑衅。我国现有教育是素质教育,而非批量生产,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能够娴熟运用知识,重视应用能力和心智培育,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学籍管理的行政化管理则在实质效果上,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压制,对学生正当权益造成干涉,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籍管理策略
  1.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
  人本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相呼应。人本化教育坚持以学生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实现开放性、平等性的教育[6]。人本化管理也是如此。在学籍管理的人本化管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学生应当反“客”为“主”,从管理的客体身份中脱身出来,参与学籍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籍管理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籍管理的人本化不但要在理念上确立以人为本,还需要在管理作风方面有所转变,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修订。在学籍管理活动中,应该避免行政化管理,杜绝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在处理具体事项中尊重学生权益和意愿。同时,针对大学生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在统一管理模式下,管理方式又可以灵活多变,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努力。学籍管理只有遵从学生的根本需求,才能称之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维护好学生正当权益,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实现学籍管理的最终目标。
  2.制度管理和权变管理相结合
  权变理论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它认为,在管理活动中并不存在万能的管理方法,能够适于任何情景。成功的管理应该是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权变理论的人性权变和领导权变理论对于学籍管理借鉴作用很显著。
  实施人本化学籍管理,需要具备全局的系统意识,即以实现学生的最优培育为目标,一切活动均为此服务。这是高校管理的系统目标。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出现学籍管理制度缺失之处,或是学籍管理制度与学生权益产生冲突之时,不应该死守制度的规制,而是要“通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把握独立的环境因素同从属的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质”[7],进而实施管理行为。而这些都属于权变管理理论的特质。再者,学籍管理活动的动态性,及学籍管理环节的冲突性也都对权变管理提出需求。学籍管理制度的规制发挥着基础性导引作用,而在具体的管理活动环节中,则更需要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只有结合人本管理理念,根据管理实践特点,多维角度实施学籍管理行为,才能进行有效管理,也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实施学生参与管理,加强学生权益维护
  由于学生在高校处于被管理方,所以在管理制度下,其义务被放大,其权利也被压榨至最小化。也直接造成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内,学生从未以主体身份出现,如在国内高校学管理活动中,对于学生参与制度、听证制度、权利救济制度等,都未清晰规定。学籍管理也是如此状况。在学籍管理中,首先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素质,养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这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再者,高校的自主转校、转专业、课程选择、学习年限等方面,都應该充分参考学生意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参与学籍管理的足够空间,如此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籍管理制度。而且高校学生属于高素质群体,对于其自身的管理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划,在实施学籍管理时,与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对接相当重要。学生参与学籍管理制度的修订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之一。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规范学籍管理制度,才能切实达到学籍管理的目标。
  学籍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活动,学籍管理理念无疑是管理的前提基础,只有确立正确的学籍管理理念,才能保证学籍管理活动的效果。人本化管理作为一种教育思潮,适应了当今教育的发展,它作为一种学籍管理理念,更是直接指导了学籍管理活动。只有树立了新的管理理念,制度的完善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也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改革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论教育人性化—兼谈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区别[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2]燕国材.教育人本诌议[J].云梦学刊,2005,(2).
  [3]王学海.以生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杨卫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0)
  [5]孔令帅,徐辉.论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与高校学籍管理创新[J].四川教育学报,2005,(1).
  [6]唐爱民.当代西方教育思潮[M],2009,(12).
  [7]陈巧玲.浅析权变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本文系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改课题“独立学院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学籍管理为例”(DB2011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英语教材在中学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形式,新的内容,特别是新的理念都需要教师在理论上深入学习、研究,才能在实践中通过大胆尝试,走出一条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有效教学之路。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新教法新课改    湖北省大部分高中从2009年开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按照“功能—结构”大纲编写,贯穿现代语言教学的思想,着力体现
爱丽丝·沃克是当代文坛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紫色》自198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与评论家的好评。小说女主人公茜莉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贫苦农家,十四岁时惨遭继父强奸。随后,继父把她嫁给某某先生,婚后她每天过着忍辱负重的生活。当然,沃克并没有停留在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这一层面,她更致力于“把跪着的黑人妇女拉起来”,并希望把她们的地位“提升到王权的高度”(Mari Evans)。于是读者看到在小
摘 要: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高职影像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偏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作者就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展开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思考,以期在高职影像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达到应用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 合作学习 高职影像专业 英语课堂
高校社团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学生自发组织和开展的用以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服务自我的平台,是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高校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加强社团建设尤其是对品牌社团的建设能够充分地体现其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使得基层团组织更有效地起到组织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服务青年学生的作用。虽然品牌社团能够起到如此重要的
摘 要: 《重返巴比伦》是菲茨杰拉德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男主人公查理重返巴黎,向小姨子玛里恩争取要回女儿的抚养权却最终失败的故事。本文着重分析这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查理这个人物的特点,他和作者菲茨杰拉德在生活经历和个性等方面的相似性,导致他承载了作者本人的迷茫情绪;他经历了酗酒和戒酒的过程,但仍旧对酒有很强的心理依赖;他的过去和现在不断冲突,而他看待过去持有一种自相矛盾的态度;他精
摘 要: 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策略出发,对新的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思维层面 实践层面 建议策略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的新情况、新变化。  改
几年前,曾在给儿子订的杂志上看到过“诵读经典”的文章,当时因为儿子才一岁多,很希望有好的方法可以教育他,所以按照上面的说法做了起来,发现在我为儿子读经典的过程中,刚刚会讲话的孩子居然也会背《三字经》了。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既然诵读经典那么有意义,为什么不让我的学生也受益呢?于是,我开始了对“诵读经典”的研究。  “诵读经典”就是诵读中华文化传统的经典著作。其实
所谓公开课,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是学校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俗称。公开课作为中国的一个非常本土化的特色菜,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有效形式。①然而,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公开课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异化现象”,普遍性的“作秀”和“表演”使得公开课完全背弃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教研初衷,课堂这个本应最具有生命和活力的课
我曾在《西北职教》发表了题为《浅谈转变差生的步骤和方法》的文章,谈了一些自己如何看待“后进生业指导师”、转变“后进生业指导师”的体会和做法,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文章被多家杂志援引,心中倍感欣慰。时至今日,面对职业学校越来越差的生源,面对日益庞大的“后进生”队伍,我的心头愈加沉重。我们无法指责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得失,但这个特殊的群体,确实让无数职教战线上的工作者摇头叹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中的“后进生”
摘 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交互性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功能和课堂应用优势,实现了其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  关键词: 电子白板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作轴对称图形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变。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使交互式电子白板(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