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笔记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慢
  那时候时间都埋在土里
  阳光埋在土里雨水理在土里
  庄稼埋在土里只有云在天上
  一觉醒来,牛还在身边吃草
  比背兜先填满的不是草
  是肚皮的饥饿和母亲隔着
  田间地头甩来声音的目光
  阻止伸向玉米红苕的镰刀
  汗水和饥饿成为时间的刻度
  一个在泥土里快速扩散
  一个在胃里快速膨胀
  只是该死的太阳还在山坡上
  开路道场
  大雾没能阻断我回家尽孝的路
  黑暗却阻断了奶奶去往天堂的路
  那一声“好黑呀”的梦呓
  大半年来时常将我惊醒
  狭小的堂屋里,穿戴整齐的奶奶
  安静躺在那里。1994年的循环张望
  望断天涯也望断归途
  最后一刻却被时间偷走了地址
  道師先生写好丧榜画好符咒
  用锣钹唢呐召请五方开路将军
  为她打通早升极乐的冥路
  她却逆着光把身影隐藏在屋檐下
  任由香烛锣钹鞭炮抽空躯体
  接纳儿孙们的下跪祈祷
  从七涧到龙洞,从院子到院子
  时间偷走了她贴身保管的地址
  失去地址的亡灵该如何脱化生方
  如何穿越黑夜和大雾隐藏的
  那个从未抵达过的世界?
  她一直躺在那里,我们不停在转动
  我不是没有眼泪,只是不敢流出来
  让别人看到我的伤心逆流成河
  就像她在十一月的秋夜因老告终
  不麻烦别人也不麻烦自己
  大半年前那声“好黑呀”的梦呓
  该是她在人间最后的不舍
  犹如这季节田野透彻肺腑的荒凉
  失去握住泪水的凭据和落寞
  我们惟有低头,惟有祈愿五色毫光
  让她获得一份勇敢独自穿越黑夜
  遁入大地四季轮回的深邃与空灵
  在春风又起时接续前世今生
  守夜
  夕阳在哀乐中缓慢放手
  缓慢放下山岗、树梢和杂草
  田野暂时一片空白,等待安息
  的灵魂被哀乐和鸟鸣充盈
  我点燃手中的蜡烛
  黑暗迅速捧起这幼小的光
  就像捧起奶奶轻薄的灵魂
  沿着光明的阶梯缓慢爬行
  在把失去的睡眠找回来前
  生怕一丝光从指间滑落
  怕她在人间最后的气息
  被秋风打进冰凉的泥土
  幼小的烛火,虽不能让她
  从黑暗中突围,却能让她
  平添几许面对死亡的勇气
  在道路的转角处回到时间长河
  烛火砌出泪痕,哀乐切薄黑夜
  灵魂仿佛拥有了穿越时间的能力
  等从死亡巨大的幻灭感中解脱出来
  请原谅我——忘了擦干泪痕
  道师
  给要流没流的眼泪致命一击
  给要走没走的灵魂通关开路
  是他们四个区别普通人的劳作
  尽管没人能听懂他们唱的念的啥
  对神灵的尊重让他们看起来
  比死者家属还悲伤还虔诚
  在你下跪磕头前他们已屈膝跪下
  只是他们的眼泪得让你来流
  年纪最大的祖师爷已经八十出头
  32年前他以徒弟身份送走了我爷爷
  如今他带着徒子徒孙为我奶奶超度
  一根旱烟杆是他从未改变的标配
  幺徒弟是个戴眼镜的80后
  骑摩托玩微信张嘴就是一个坑
  让你不断掏出兜里的人民币
  面额小了入不了他的法眼
  这些模样和衣着普通的乡下人
  终日口吐莲花与鬼神交易亡灵
  他们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由不得你信还是不信
  32年里我只见过那位大爷两次
  他的生活还是保持原样
  而他走过的乡村却衰老得杂草丛生
  不知是法力无边还是时间梦幻性透支
  打井水
  上山的时间定在明天清晨
  黄昏时分,一行人走向田野
  在杂草和灌木丛里扒出老井
  为一个口渴的亡灵打井水
  道师用锣钹中止了老井漫长的
  中场休息,露出不知深浅的晕眩
  几点浮萍像不断扩散的老年斑
  在残垣断壁的额头刻出沧海桑田
  透过天空围成的取景框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自己
  奶奶一脸的皱纹浮出水面
  眼泪像幽光弥合井壁的缝隙
  嘈杂的脚步已扶不起草的记忆
  这个雕刻岁月痕迹的地下宫殿
  在被污水处理厂推平靠山的那一刻
  自来水让家里的水缸成为多余
  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
  每一次拧开水笼头都让她感到压力
  仿佛只有面对这口沉默的老井
  过去发生的一切才会在水中倒映
  溢出心灵的光才会照亮生活的日常
  保持低调和谦逊,拉开与时间的距离
  尽管深埋草丛,那份如初的寂静
  仍让你对视的眼睛藏不住慌张与虚伪
  遗落荒野的老井,满脸皱纹
  让我抛出的水桶显得有些犹豫——
  想舀出干净部分而又不破坏它的样子
  ——谁来帮我解决这个技术性难题?
  老屋
  冬日阳光从屋檐滑下来
  巨大的黑影犹如海水落潮
  沿着荒草的台阶一步步退下
  像是欲言又止抑或重新开始
  借来的时间已经还给泥土
  隐喻如同生命看上去牢不可破
  一支香烟显不出声音的轮廓
  都在这里,你的血你的肉你神经的骨
  那些被惊蛰谷雨芒种霜降轮回的
  田间地头,在二十四节气里
  固执地昏迷着,拒绝着风的好意
  老屋就像荆棘扶起的一件有用摆设
  再不会有人把倒下去的扫帚扶起
  墙脚的皂角树和仙人掌越是茂盛
  老屋越是苍老,要不是墙上的遗像
  蜘蛛早已接管这里
  偌大一个村庄只剩下一个清明节
  极为耐心地等待你压抑已久的眼泪
  在偶尔月明星稀的夜晚放肆嘹亮
  ——谁让你向时间借出老屋端详
其他文献
慢镜头  电视中奔跑的野牛  戏演得比人还好  一头老牛,也许曾经的头牛  被众多野牛挤搡出队列  成为尾随多日的狮群猎物  老牛睁大眼睛  看狮子掏出自己肺腑  绝望地望着过去的伙伴  以及妻儿子女  扬尘而去。最后在泪光中  随落日慢慢倒下  其中慢镜头,应为摄影师  有意加快了拍摄频率  反衬此时野牛群飞奔  在家中看雨  雨打在雨棚上,噼噼啪啪……  雨打在我脸上  痛是另一种温度,天气开
期刊
萧瑟秋风拍打着窗户,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撩开窗帘发现,室外昏黄的灯光下细雨蒙蒙。天色还尚早,人已无睡意,我便决定去上班。  沿途氤氲缭绕,落叶飘零,偶有雄鸡引吭高歌、蟋蟀浅酌低吟,给寂静的黎明平添了些许诗韵,使人仿佛置身于空山之中。突然听见一声云雀歌唱,又像望见茫茫碧海,忽然看到一片白帆远航。秋日的早晨,聆听这大自然的美妙之音,观赏着平时不曾留意的景致,心中萌发出一种别样的悠然和惬意。  车在行进,
期刊
快到八月十五了,小小的县城开始变得繁忙起来。这是继春节、清明两个节日后,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八月十五,家家户户吃月饼。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一进七月份,满街打饼子的土炉就开始烤制月饼,这里的月饼有个独特的名字——空心糖饼。除了平时的摊位,这个月,不论是主街道还是巷道旮旯,都会平添出一个个土炉,土炉旁站着一个穿着蓝褂的男人,土炉里的火苗吐着丝丝的蓝舌头,旁边坐着一个或者几个包糖饼的女人,她们手里团转着
期刊
谈及夜  原谅我以镰刀的弧度划破屋顶升起的  炊烟,将暴力与低俗的谶语刻在手柄镜里  夜黑得真实,在凹凸有致的曲线中对抗  狄安娜制定的规则,像一封未署名的情书  瞧,村口那条河又被墨蓝色的星空所捕获  月亮抖了抖,和乌鳢在河底咀嚼成年的  树桩,它唇上的剪影是夜残缺的一部分  夜冷得寂寞,在象征平等的田字格内写出  我不愿谈及的形容词:寒舍、孤灯、空碗  浪子,它以动荡的时钟提醒我——  你的心
期刊
中秋节给故乡的亲友们发祝福时,看见通讯录的分类下有一个很是陌生的名字:党红军。我回忆了许久,却仍然没能想起这个名字的主人是谁,就向父亲询问。  “还能是谁?就是侯九。”  原来是他!侯九这个名字瞬间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与他虽然许久未见,但谈及故乡的人,他却是和我很熟识的。我想着他那瘦弱的身形,继而又想起他那有别于故乡其他人的言行,又联想起其他人对其的评说,忽然间觉得有为他写些什么的必要了。  侯
期刊
随着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引发的全民阅读热潮, “魔幻文学”瞬间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这种本身源于欧洲绘画特有的名词。1954年被学者安赫尔·弗洛雷首次命名为当代拉美小说类别之后,这一名称及其创作的方式,便迅速在文坛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这种浪漫与现实结合的手法,将寓言、神话、荒诞等等的技巧都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批判和讽刺现实的目的,特殊的创作模式,几十年来更是经久不衰。 
期刊
我始终都坚信,自己的前世,一定是位见多识广的行者,不然我今生很难虚构出这么多不同的故事,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写在纸上的这些段落,到底有没有存在的理由。也一直都困惑着,这些鲜活的人物,我该进行怎么样地描述。  那些读来伟大的作品,往往能带给读者特别难忘的情感,无论这些感情是好是坏,至少他们都在一瞬间,唤醒了你体内相似的渴望,于是,我开始按照很多前人踏过的脚印,去发现某种成功的“捷径”,为了达到这种所
期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必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是我就在想,月亮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去看,真的是一样的吗,我想可能不是,那要不然,怎么又会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呢?可能,故乡的月亮就要亮一些。  每年都要回老家过中秋,在我上高中之前。那时的中秋节啊,是除了春节之外我最期待的节日。每当那天,爷爷会穿过屋后的一片竹林,走下一级一级的台阶,去河边打上一桶水。然后爷爷便用葫芦瓢一勺一勺地舀水,
期刊
城市  城市的老人是一道風景。公园、广场、小巷、湖边,到处都有他们唱戏、跳舞、垂钓、下棋,抑或是打太极的身影。  晨起出门,公交是不能搭乘的,也得亏我这两年自由些许,不用赶着早高峰去某个固定的场所,但那种挤公交的经历还是有过的。刚来西安时,在某协会负责杂志办刊的工作,朝九晚五,自然便需要早起,偏我居住之地,离地铁尚有一段距离。车是不愿意开的,且不说车技一般,开了也麻烦,恰好楼下就有趟公交直达上班的
期刊
北地循风  北京的风硬朗,有燕赵男儿慨慷性情,干干脆脆,坦坦荡荡,潇潇洒洒,痛痛快快,让人不禁心生欢喜。  北京硬朗的风让人心生欢喜,却不知起于何地何时,只知风路迢迢更风尘仆仆,七分苍劲旷朗中带有三分萧瑟肃穆——或起于青萍之末,其声猎猎;或发于燕山之巅,其律昂昂;或源自先秦城头,其音将将;或吹自后汉垄上,其弦切切,又扑啦啦席天卷地刮荡而过,一派打马行空无拘无束,倏忽拨弄云树有声有迹,让人如坠风尘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