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魔幻文学的现实意义(评论)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引发的全民阅读热潮, “魔幻文学”瞬间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这种本身源于欧洲绘画特有的名词。1954年被学者安赫尔·弗洛雷首次命名为当代拉美小说类别之后,这一名称及其创作的方式,便迅速在文坛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这种浪漫与现实结合的手法,将寓言、神话、荒诞等等的技巧都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批判和讽刺现实的目的,特殊的创作模式,几十年来更是经久不衰。
  小说《輪回》无疑是一篇较为成功的魔幻文学作品,前文先是用大量的笔墨,勾画出了故事的背景,角色是两种身份反差极大的人物,一个是长于江湖得道的高僧,而另一个则是养于深闺的公主,这种巨大的反差,很难让人想象出他们接下来的故事,但也就是这种疑问,构成了小说的第一个亮点。而后随着角色感情的升华,借着孩子的出生,作者又改变了预定的脉络,也就是在此处,如果出现了恋人相聚、父子团圆等毫无意外结局的话,就未免显得有些庸俗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再次转换了叙述的框架,有了“虎变事件”的出现,也就是这一节的出现,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个亮点,实乃点睛之笔,故事之真、梦幻之美、惋惜之情,那种令人心情紧张后彻底的愉悦,非常震撼。
  在所有的文学类别中,魔幻文学是最神秘的一种,这也与其本身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有关。这种不落寻常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作品流入庸俗的命运,能让灵感真正活跃起来,避免了单线条的的讲述,这是种很有意义的改变,不仅为文字提供了活力,更是为情节融入魅力,展现出了文学独特的价值。其实,大多数的读者,在阅读时并不会特别地重视文本的价值,而只会在意内容和角色的走向。作者为了达到要讲述的目的,就必须从细节处出发,但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情节前后呼应,带入对人性的考量,赋予故事之外更多的思考,从这点上出发,《轮回》也十分难得。
  好的小说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因为好的作品首先是贴近生活,然后才能高于生活。看得出来,张元平时的阅读量肯定不会薄弱,文中有大量关于历史、政治和地理的描写,尤其是其中关于宗教的知识,若没有系统的研究,是不会知道那些概念的,甚至连名字都写不出来,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社会经历了许多的变革,文坛也并不例外。评论界曾不止一次地传出“文学改良”的声音,但这种呐喊很多时候,却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那是因为很多时候,作家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在保持传统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创新,尤其是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探究,在一个商品化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学会对生活的肯定,和对于思考的尊重,这也是当代作家们最该去思考的问题之一。人往往难以在时代中发现最真实的自己,作家写作到了一定的阶段,也会因为语言的固化和思维模式的单一,被生活扼杀,这也就是很多著名作家为什么往往在成名以后,很难再有精品产生的原因,从而跳入了一个语言的陷阱。而另一方面的新鲜话题却又在每天海量的诞生着,这两者之间很难找到某种恰当的结合,就在这种现象难以解决的时候,新时期以来,大批的年轻写作者终于出现了。尤其是80后、90后作者的出现,这种语言的陷阱顷刻间土崩瓦解了,他们年轻的创造力带来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所以很期待,这些年轻的写作者们能为文坛带来新鲜的声音。
  纵观张元这几年来连续性的写作,我看到了一个年轻写作者不断的进取之心,我相信他会在当下百家争鸣的文坛中,发现并进入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中,这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声音呢?我将很期待地关注着。
  责任编辑|李 东
其他文献
橘黄色的替代物或一种安排  一些植物  因了特殊的力量和赐予  它们替代了  佛手、佛心、佛脸、佛足  佛手柑、五指橘  飞穰、蜜罗柑  香橼、五指香橼  五指柑、九爪木  文殊兰、菩提果  时间的主人  就要站在高处  俯瞰  果实也是  日常生活有了因果  有了歲寒有了清供  也多了寡居  那些身心分离之物倒挂之物低垂之物  都有着白色的厚厚壁膜  再外面  是越来越厚的橘黄色外衣  早年间 
期刊
司 念  1988年生,安徽宿松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散文诗》《文艺争鸣》等刊物,参加第17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第2届星星·散文诗全国青年散文诗人笔会,荣获第12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  下雪  冬天深入时,一场雪明亮了人间的背景。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在屋后,孩子欢呼雀跃,呼朋唤友争相堆雪人。他们为雪人带上棉帽子,涂上大红唇,他们说帽子保暖,
期刊
豹立  如果还孤独  就不要去人群中孤独  就去化作一头豹子立在雪山之巅  我的头探入云层,蹄子干净  沾带亘古圣洁的雪花  有风,就请轻轻吹我的皮毛  若猛烈,就请,将我身上的雪  吹成我骨头里的雪  饮刃  切橙子,我记得  手中握着的刀,是刀  果肉送进嘴里  我忘记了它  嘴唇划破  流出血来  我又记起它的锋利  血止住了  痛感消散的过程  仿佛是对疼痛的安抚  好了,我又开始切  剩
期刊
与先生談论秦岭  我在一首诗里说:秦岭是一头牛  先生在一本书里说:秦岭是条龙  一次,我和先生在他的老家  又谈到此话  他家门前的笔架山上,几朵云  仿佛秦岭的专职文案  住在这儿和来过这儿的人,说过的话  似乎都有卷宗可查  天呐,这可了得  我一无名之辈,可以乱弹琴  先生却少了写书时的潇洒  出口格外谨慎  我们的谈论,很快得到秦岭回应——  一声惊雷,像龙吟  又一声闷雷,像牛的哞叫 
期刊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在每晚的睡眠中都会做上三五个梦。而在文学作品中,梦也同样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最为早期的文本中,我们就已经可以寻见梦的踪影。苏美尔文明的《吉尔伽美什诗史》中有着三个至关重要的梦,古希腊文明的《奥德赛》中佩涅罗佩为归来的奥德修斯讲述自己的梦境,希伯来文明的《旧约》中记录着约瑟夫为法老解梦的故事,古印度的《吠陀》中有关于梦的知识的记载,而中国的《诗经·小雅》中也出现了梦。  梦是艺
期刊
慢镜头  电视中奔跑的野牛  戏演得比人还好  一头老牛,也许曾经的头牛  被众多野牛挤搡出队列  成为尾随多日的狮群猎物  老牛睁大眼睛  看狮子掏出自己肺腑  绝望地望着过去的伙伴  以及妻儿子女  扬尘而去。最后在泪光中  随落日慢慢倒下  其中慢镜头,应为摄影师  有意加快了拍摄频率  反衬此时野牛群飞奔  在家中看雨  雨打在雨棚上,噼噼啪啪……  雨打在我脸上  痛是另一种温度,天气开
期刊
萧瑟秋风拍打着窗户,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撩开窗帘发现,室外昏黄的灯光下细雨蒙蒙。天色还尚早,人已无睡意,我便决定去上班。  沿途氤氲缭绕,落叶飘零,偶有雄鸡引吭高歌、蟋蟀浅酌低吟,给寂静的黎明平添了些许诗韵,使人仿佛置身于空山之中。突然听见一声云雀歌唱,又像望见茫茫碧海,忽然看到一片白帆远航。秋日的早晨,聆听这大自然的美妙之音,观赏着平时不曾留意的景致,心中萌发出一种别样的悠然和惬意。  车在行进,
期刊
快到八月十五了,小小的县城开始变得繁忙起来。这是继春节、清明两个节日后,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八月十五,家家户户吃月饼。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一进七月份,满街打饼子的土炉就开始烤制月饼,这里的月饼有个独特的名字——空心糖饼。除了平时的摊位,这个月,不论是主街道还是巷道旮旯,都会平添出一个个土炉,土炉旁站着一个穿着蓝褂的男人,土炉里的火苗吐着丝丝的蓝舌头,旁边坐着一个或者几个包糖饼的女人,她们手里团转着
期刊
谈及夜  原谅我以镰刀的弧度划破屋顶升起的  炊烟,将暴力与低俗的谶语刻在手柄镜里  夜黑得真实,在凹凸有致的曲线中对抗  狄安娜制定的规则,像一封未署名的情书  瞧,村口那条河又被墨蓝色的星空所捕获  月亮抖了抖,和乌鳢在河底咀嚼成年的  树桩,它唇上的剪影是夜残缺的一部分  夜冷得寂寞,在象征平等的田字格内写出  我不愿谈及的形容词:寒舍、孤灯、空碗  浪子,它以动荡的时钟提醒我——  你的心
期刊
中秋节给故乡的亲友们发祝福时,看见通讯录的分类下有一个很是陌生的名字:党红军。我回忆了许久,却仍然没能想起这个名字的主人是谁,就向父亲询问。  “还能是谁?就是侯九。”  原来是他!侯九这个名字瞬间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与他虽然许久未见,但谈及故乡的人,他却是和我很熟识的。我想着他那瘦弱的身形,继而又想起他那有别于故乡其他人的言行,又联想起其他人对其的评说,忽然间觉得有为他写些什么的必要了。  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