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课堂需要美的语言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很多文化作品曾享誉世界文坛。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积累知识,增加文学底蕴,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而老师在上课时的教学语言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唤醒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与热情,通常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老师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探究
  一、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师在课上是否能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传授知识。语文是一科能够让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学科,而语文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语言。优秀的老师会通过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和兴趣。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更为奏效。因为小学生多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那个时段的学生由于积累的知识并不多,所以很难从专业的角度欣赏一篇文章的优美之处,因此更需要老师的引导。但课程引导并非是全理论性的授课方式,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更愿意在优美又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和老师一同遨游知识的海洋。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探究
  语文教学本身就带着一种情感的魅力。尤其是其语言,充满着感情美、文学美、音韵美,让人在赏读时能够感觉身临其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位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学艺术就是语言艺术,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加强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呢?
  (一)语言之文学美
  我国自古以来,唐诗宋词千万首,这些词曲都是我国优秀语言文化的代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说及语言的音韵美,我国的唐诗宋词以句末押韵为主要特点,念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但也不是说让老师在课堂上卖弄自己的文学功底,张口闭口都是诗词歌赋。这样只会让学生厌恶。例如当老师在上《游园不值》时,其中最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很典型的将春意盎然的景色描绘了出来。老师可以在进入课题前,让学生猜测今天要上的课跟自己念的哪句诗有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跃跃欲试时,学生的激情已经被老师慢慢调起来了。这时老师可以播放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在进入课题前就能够在老师悠然的音乐中,慢慢感受春意的来临。最后与老师共同探讨将要学习的那首诗。老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适时地念几句诗词,因为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师总能让学生感觉到这位老师在讲课时所散发出的文学气息,令人陶醉。
  (二)语言之感情美
  很多时候,文章作者都是以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手法写作。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以“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为原则,用美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递美的文学作品。一个对课堂充满感情的老师,能轻松自在地将一篇文章向学生讲述得趣味横生,那才是真正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文学的领域,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感受、探索语文的奥妙。例如老师在上第十一册的第十五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时,由于文章用词慷慨激烈。因此老师在讲述课文时也应该以慷慨激昂的情绪为情感基调。上课并非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而是以师生的情感互动为背景的共同学习与交流,一起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独特。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们念文中一段话:“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早已深深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那顽强的生命力上。只有用情、用心地将文章的语言诵读出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这时无需多言语,学生早已身临其境地感受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因为一个人的阅读情感能够直接决定他对于这篇文章的记忆以及理解速度。
  (三)语言之亲切美
  雨果说过: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的缘故,很容易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大声斥责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当老师在上课时,应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尽量地少去斥责学生而应多赞美学生。例如有位老师在教《黄鹤楼送别》时,当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此诗的大致含义后,但其阅读的情感还未到位。这位老师便一句句地让学生带着感情地尝试诵读。和学生一起在诵读过程中逐步调整学生的阅读情感。老师应该学会适当地赞美学生的进步。只有让学生们了解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赞美,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结束语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可见,语言是成就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老师上课时是否声情并茂,是否语言优美,都直接关系到了课堂质量。同时,抑扬顿挫的音调能够改变学生印象中枯燥的课堂教学,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老师自身应该加强语音的标准性以及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让学生能够从一开始就热爱语文、热爱文学。
  【参考文献】
  [1]张周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2),152.
  [2]叶黛亚.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J].文学教育(中),2010,(05),133.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小学)
其他文献
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魂之所在,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教师的发展带动不了全园的发展,而全园教师的共同进步肯定能带来整个幼儿园的有效前行。如何进行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使得幼儿园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是我园近两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园本教研内容以幼儿园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并不是纯粹的标新立异,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在有不少孩子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觉得数学距离他们很遥远。单纯的数学学习使本该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简单的传递、接受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罐装”中,我们的学习自然就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数学在他们眼中也就索然无味。
期刊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儿童学习新知的连接点,剖析新旧事物的分化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知识建构过程,改善学生的认知策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而且可以使学生觉得新知不新,从而充满信心的去主动理解、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习的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进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有效提问谈了自己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有效提问;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的融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备受关注,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意义中的被动状态,笔者认为结合低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主张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并且通过三个方面开展论述:动口——在交流中进步;动手——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动脑——在发散思维中开阔。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动口;动手;动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理念”中提及:
期刊
【摘 要】数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小学是为整个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做到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同时又要贴近生活实践并能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能够做到这些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挑战,值得所有人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差异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尊重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内在需求为核心,不断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发个人潜能。个性化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度不高,学校和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文章主要对个性化学习的数学课堂营造进行了简单陈述。  【关键词】数学;个性化学习;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形势下,学校教育要以创新为核心,旨在促
期刊
“学会交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交往是儿童成长的社会需求,交往又是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交往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我们的课堂教学里交往也是无处不在的,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里,课堂即载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阵地。对于一个教育者而言,上好一节课如同耕好一方田,必须想方设法、辛勤培育,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撒播希望的种子。那么,如何让课堂教育更有效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李吉林老师说:情景教学要以激发情感为动因,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以感受形象为依托,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产生强
期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新课改语文学科中如何运用这一学习方式呢?以下便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