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 快乐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新课改语文学科中如何运用这一学习方式呢?以下便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侯,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比如在《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对母亲较有感情,却对父亲颇多怨言。应该说难以理解渴望课文里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于父亲的不满看法,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在老师的眼中,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这样,通过老师的这个故事,学生们很快明白,尽力挖掘父亲对待自己的闪光点,终于明白父亲对待自己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老师顺水推舟,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生终于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领会。
  又如在教学《修鞋姑娘》这篇课文中,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的变化正是对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的赞扬,这更说明像她那样的人很多很多。老师结合课文,再引导学生发掘在自己身边周围的好人好事的故事,从而使学生能亲历生活中处处有默默无闻帮助别人的人,学生也就明白了课文中蕴涵的道理。所以做文同做人,有的时侯,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内容。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想象,拓展自主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们不也正如培植树苗吗?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亲的娇惯呵斥中长大,事事多由父母祖辈包办,缺乏主动性,缺少责任心,如果我们教师在学习上也是处处替学生包办,学生创造的机会也就被剥夺了,创造性学习自然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责任感,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网络视频上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在读准字音、初步理解了这首词意思的基础上,播放这首诗的朗读录音,结合课文插图的放大图画,学生很容易就在大脑中想象出了这首诗描绘的生活情境,并很快与自己的主观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配乐让学生读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词中意境的优美和作者对农村生活情景的喜爱之情。然后我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词中情境,并将其表达出来,或作画、或讲故事、或表演等。学生在自由汇报成果时,争先恐后,个个摩拳擦掌,竞相展示自己感悟想象到的情境,让大家欣赏。至此,我认为学生的潜能已得到极大的释放,他们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好的发挥,课堂教学抓住了文本而更超出了文本。
  三、重视评价方式,激发合作欲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层层深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采用的随机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j、q、x”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我先让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猜一猜旁边三个声母读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说了很多,比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由公鸡我猜到这个声母读j。”“听他说完,我马上表扬说:“你不仅会观察,还会联想,你真棒,老师要发你一朵会观察、会联想的小红花。”这时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由气球我猜到气球旁边的声母是q的音,由西瓜我想到西瓜旁边的声母是x的音。”听他说完,我带头为他鼓掌。我的掌声还没停,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编儿歌记它们的音:一只公鸡jjj,一个气球qqq,一个西瓜xxx。”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记住了“j、q、x”的音和形,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探究发现的意识等基本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很多地方体现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明显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多么明显啊!
  四、师转变观念,树立新学生观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抹杀个性的教育下,学生成了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玩偶”;在体罚、呵斥、羞辱、冷嘲热讽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在教师主宰一切的课堂里,学生失去了“人”的自主权、参与权、“话语权”。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强调他们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只有树立新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人,是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最终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总之,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坑仔口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常态课堂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现场直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对常态课堂开展精细化的思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高效学习的最佳途径。重视化学常态课堂的思考,能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  【关键词】化学常态课堂;高质量问题;问题生成  一、屏住呼吸观现状 呐喊愧对巨匠之问  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科学巨匠钱学森之问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自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期刊
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魂之所在,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教师的发展带动不了全园的发展,而全园教师的共同进步肯定能带来整个幼儿园的有效前行。如何进行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使得幼儿园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是我园近两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园本教研内容以幼儿园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并不是纯粹的标新立异,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在有不少孩子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觉得数学距离他们很遥远。单纯的数学学习使本该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简单的传递、接受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罐装”中,我们的学习自然就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数学在他们眼中也就索然无味。
期刊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儿童学习新知的连接点,剖析新旧事物的分化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知识建构过程,改善学生的认知策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而且可以使学生觉得新知不新,从而充满信心的去主动理解、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习的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进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有效提问谈了自己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有效提问;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的融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备受关注,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意义中的被动状态,笔者认为结合低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主张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并且通过三个方面开展论述:动口——在交流中进步;动手——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动脑——在发散思维中开阔。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动口;动手;动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理念”中提及:
期刊
【摘 要】数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小学是为整个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做到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同时又要贴近生活实践并能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能够做到这些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挑战,值得所有人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差异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尊重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内在需求为核心,不断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发个人潜能。个性化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度不高,学校和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文章主要对个性化学习的数学课堂营造进行了简单陈述。  【关键词】数学;个性化学习;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形势下,学校教育要以创新为核心,旨在促
期刊
“学会交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交往是儿童成长的社会需求,交往又是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交往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我们的课堂教学里交往也是无处不在的,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里,课堂即载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阵地。对于一个教育者而言,上好一节课如同耕好一方田,必须想方设法、辛勤培育,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撒播希望的种子。那么,如何让课堂教育更有效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李吉林老师说:情景教学要以激发情感为动因,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以感受形象为依托,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产生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