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束“阳光”,灿烂一片“天地”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阵地。对于一个教育者而言,上好一节课如同耕好一方田,必须想方设法、辛勤培育,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撒播希望的种子。那么,如何让课堂教育更有效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李吉林老师说:情景教学要以激发情感为动因,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以感受形象为依托,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在情境中立体感悟、多重积淀。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学实效。
  1.想象情景,解读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面对文质优美的课文,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走月亮》是一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的“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充满了诗情画意,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充分地读,认真地品,才能读出“走月亮”的诗意。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想象情境:“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儿?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推而广之,用文字加以抒发。
  月光在流,思绪在飞,这是想象的表达,这是语言的创造,这一切都是缘于美丽而自由的想象。设置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既感受了文章的意境美,又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主要价值无疑更具实效。
  2.模拟情境,寓教于乐
  将课文还原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模拟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再现课文的跌宕情节,细读了文本,发挥了个性。
  如:教学《包公审驴》一文后,我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给学生表演的空间,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试想,学生喜欢了,教学目标不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曼妙丰盈的想象力,有模有样的表演技巧,深刻地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挖掘文本蕴含的意蕴,使教学更有效了!
  二、运用评价,温润心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功能。在教学中,恰当合适的课堂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1.真情评价,启迪心智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师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的良田。对学生进行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
  如:《一双手》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抓住“……”让学生拓展说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思索片刻,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我看到了一车车粗大的木材。”“我看到了一弯弯清澈的泉水。”“我看到了一群群的可爱的动物。”……倾听着学生充满诗意的言语,我时而点头微笑,时而鼓掌赞许,时而竖起大拇指。刹那间,我俨然是一位忠实的听众,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真情评价洋溢着整间教室,没有了心距,评价的魅力在一定意义上启迪着学生的心智。
  2.激励评价,促进成长
  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在翻飞,个性在张扬。我们若能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加以肯定或赞美:“你的想法是多么了不起呀!老师佩服你!”“你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将来肯定是大作家!”“从你的话里,我听出了你对太史伯的敬仰,没错,做好本分,是做人的准则!”……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老师一句句激情澎湃的赞语中,我们听到了拔节的声音,看到了花开的笑脸。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赏识别人,健全了人格,人文之花绽放课堂。
  三、关注差异,呵护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使教学更有效。
  1.独特见解,尊重鼓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独特见解。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绝不能轻易下结论,亦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哪怕见解偏离了,也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如:教学《包公审驴》时,在审驴情节时一个学生发言:“驴不会说话,包公却吆喝它,包公是糊涂了吧!”面对学生的想法,我没有及时给予答案,而是把球踢给学生。“你有自己的看法,说明你会思考,但是,包公真的是糊涂了吗?大家结合课文想想。”片刻,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包公使用了计谋。”有的说:“包公将计就计。”还有的说:“包公知道驴饿了,自然会主动去找主人,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小偷了。”“好一个顺藤摸瓜,将计就计,那包公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地升堂,拍惊堂木,大声喊呢?”“因为是在审案,当然要严肃。”“因为包公在虚张声势以迷惑真正的罪犯。”……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精彩的思辨中体会了包公其实对案件的破解早已胸有成竹,只是将错就错。这样的文本解读妙趣横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攻自破。
  所以,当我们面对“独特”的见解时,不妨缓一缓,用赞赏、接纳的心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班内学生的共同财富,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2.动手练笔,百家争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激活学生的思路,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彰显个性。
  如学了《井底之蛙》一课时,我适时采用课堂随笔的形式,让学生议一议:井底之蛙跳出井后会说什么,做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续写。
  可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党的个性差异,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资源组织好教学流程,有些意外也能意外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来。
  看来,只要我们合理设置情境、运用评价、关注差异,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体现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理念。我校在“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下,对课堂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导学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但对课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怎样去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怎样去设计一篇理想的、适合学生的化学导学案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导学
期刊
【摘 要】常态课堂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现场直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对常态课堂开展精细化的思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高效学习的最佳途径。重视化学常态课堂的思考,能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  【关键词】化学常态课堂;高质量问题;问题生成  一、屏住呼吸观现状 呐喊愧对巨匠之问  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科学巨匠钱学森之问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自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期刊
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魂之所在,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教师的发展带动不了全园的发展,而全园教师的共同进步肯定能带来整个幼儿园的有效前行。如何进行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使得幼儿园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是我园近两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园本教研内容以幼儿园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并不是纯粹的标新立异,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在有不少孩子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觉得数学距离他们很遥远。单纯的数学学习使本该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简单的传递、接受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罐装”中,我们的学习自然就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数学在他们眼中也就索然无味。
期刊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儿童学习新知的连接点,剖析新旧事物的分化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知识建构过程,改善学生的认知策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而且可以使学生觉得新知不新,从而充满信心的去主动理解、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习的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进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有效提问谈了自己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有效提问;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的融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备受关注,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意义中的被动状态,笔者认为结合低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主张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并且通过三个方面开展论述:动口——在交流中进步;动手——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动脑——在发散思维中开阔。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动口;动手;动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理念”中提及:
期刊
【摘 要】数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小学是为整个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做到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同时又要贴近生活实践并能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能够做到这些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挑战,值得所有人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差异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尊重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内在需求为核心,不断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发个人潜能。个性化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度不高,学校和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文章主要对个性化学习的数学课堂营造进行了简单陈述。  【关键词】数学;个性化学习;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形势下,学校教育要以创新为核心,旨在促
期刊
“学会交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交往是儿童成长的社会需求,交往又是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交往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我们的课堂教学里交往也是无处不在的,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里,课堂即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