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情书”引起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427h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中午值日,巡完一圈校园后,我回到了办公室。没坐多久,两个小女孩跑过来说,“老师,你快上去管管吧,那些男生在欺负小婷呀”。
  我闻言立刻跑到教室,只见那个叫小婷的小女孩正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头也不抬。
  “怎么回事?”话音刚落,便有一大堆的声音传了过来。透过这群“噪音”和扔过来的一个本子,我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了一封“情书”,“情书”上天真地写着我和我的姐姐都喜欢你之类的“情话”,最后还不忘“祝你考一百分”。这就是孩子,一份懵懂,一份天真。但可惜的是,这份“情书”竟然落到了几个调皮鬼的手里,于是,传遍了全班。
  “这事值得大惊小怪吗?不就是喜欢一个人吗?”我示意全班安静后,准备心平气和地和他们“理论一番”,但立刻被“排山倒海”般的声音遮盖了——“老师,情书啊,还不让人惊讶吗?”“小小年纪就写情书!”“老师,这是早恋啊!”真有点应接不暇。于是,我提高了嗓音:“喜欢一个人,想和别人交个朋友,这有错吗?”
  “老师,是女生喜欢男生呀!”
  “不可以吗?”
  “不可以!”
  “那偷看别人信件,可以吗?”
  也许是戳到了软肋,这几个小家伙闭上了嘴巴。在安慰了几句还在低声啜泣的小女孩后,我回到了办公室,把这事交给了刚回到办公室的班主任。
  下午第一节是自己班上的课,我撇开课文,先讲了这件事,谁知刚讲到“情书”二字,就有几个男生笑得前仰后合。
  “这事好笑吗?”示意安静后,我问。
  “好笑,三年级的小屁孩就会写情书啦,太超前了吧!”不知谁应了一句。
  “好,那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在说完事情的经过后,我说,“说说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几个孩子举起了手。
  “我认为都不对,女生不该写情书,被爸爸妈妈抓到了,那还得了啊。男生也不对,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张慧说得头头是道,范嘉辉的说法基本相同。
  “还有吗?”我很想听到不同的意见,但没有。
  “首先,老师很开心,你们能认识到这些男孩子的做法是侵犯别人的隐私。但老师不敢苟同你们对早恋的看法。”我故意停了下来,看同学们的反应。果然反对者居多。
  “其实,当我们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自然就有了男女有别的想法,也不会像幼儿园一样,不分男女地玩在一起了。但在这分开的同时,心中也会朦朦胧胧地开始喜欢某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这很正常。我们在长大,不仅身体在长大,心理也在慢慢长大,开始喜欢某个男孩子了,女孩子了,这正说明你的心理、情感在长大。”
  我讲得很慢,教室里很安静,刚才几个笑得很疯的孩子也在静静地听着。
  “所以,当你心中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更不要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情。但同时,也不要让这株小草疯狂地生长,要学会通过认真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让这株小草暂时停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当你发现别人有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到处乱讲,因为这是别人的隐私,更不要嘲笑别人。”(下转第41页)
  (上接第29页)不知谁带的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透过这掌声,我看到了一双双清澈如水的眸子。
  【思考】
  事件不大不小,但值得我们关注、深思。长期以来,我们眼中的孩子似乎只是需要打磨的粗胚,需要教育的对象。教育,只有说教,只有简单的是非善恶。但生命本身却完全不理会我们的漠然与说教,以其特有的节奏蓬勃生长。案例中“情书”的背后不正是小女孩心理的拔节与情感的萌动么?而这类事件在校园中绝非个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情书”的主人公们又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几多懵懂,几多好奇,几多羞涩,几多自责?此时,他们多么需要我们善意的开导与引领。可这时,我们在哪里呢?而此时的缺位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人格的健全又会带来多大的缺憾啊!校园中的悲剧事件不少正与这不该有的缺位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及早给予应有的呵护与引领,相信许多校园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德育在说教之外还应给予生命成长本身更多的关注。
  而在这一事件中,那群捣蛋鬼的表现,也凸显了“常识”教育在德育中的缺位。在教育中,我们似乎更热衷于“高、大、全”的道德建构——在语文教材中,老班长、老支书、老军需处长的形象俯拾皆是,而有关“常识”的文章却是凤毛麟角。但生活却在常识中进行,也因常识教育的缺位呈现出不应有的混乱——上车时的拥挤、垃圾桶旁的垃圾、红灯前的横冲直撞、公共场所的烟头满地、遇到危险时的手足无措,如此等等。这一切无不告诉我们,德育更需常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自我保护的教育远比无私奉献的道德说教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德育,需要一份真实,需要一份对当下的深情关注。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水坑小学广东深圳 51811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广大的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师主讲,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猛一下子,去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怎么接受得了?所以,不少教师是口里喊着跟着新课程走,实际上教学活动还是老传统。在广大的农村小学,面临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农村所处的环境,再加上农村师资力量又相对薄弱,为新课程的实施更增添了难度。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可以形成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俗称,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截至2015年3月20日,“新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技能也提升了,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有随意性,整堂课泛泛而谈,内容重复啰嗦,教学主次不明,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知讲了什么,学生不知学到了什么,以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一节课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要改变此种状况,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不会失去方向感。下面以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教学为例谈谈。  一、注重分析教材学情,设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从根本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产生的规律,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证明了
地理教学只有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的主旨是授课内容的中心,也就是教学的目的,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传授中心知识,培养学生智能;二是进行思想教育。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使教学的主旨成为不同于其他力量的穿透力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地理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常态课堂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自主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出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总结创新的能力。那么,在常态科学课堂中应如何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