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体验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体验是一种情感;有学者认为体验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也有人认为体验是意义的构建和价值的生成;有学者把哲学、心理学、美学层面上的体验内涵加以综合,从教育学领域提出体验内涵:“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
在深入把握体验的内涵之后,我们提出体验教学的概念。体验教学可以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是可重复经历的情境或机会,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内心体悟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意义、培育情感、提高能力、形成价值的教学观或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探究了体验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性
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经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统一。学校的生命源泉在于学校和学生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学校本身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里充满了人的价值、情感、交往,体现着人的生命的律动。体验是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体验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性与体验性。生活世界是人类最根本的家园,是人的生命发展的基点。学生以 “生活经验”为基础不断地体验与领悟当下的课堂生活,在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产生自我认同感与价值感,增强自我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杜威强调“学校即社会”,强调“从做中学”,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体验教学强调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操作、实践,在体验中实现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与人格升华。体验教学重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生命对于知识与生活应有的体验感受,教学的生活性和生态观是其重要体现。
主体参与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核心,教师是居于统治地位。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缺乏独立性。传统的教学虽不能武断地理解为是灌输性教学,但却极易造成教学的灌输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有无老师的参与指导,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自我融入与体悟,主体的角色在感悟中得到完全认同,体验总是具自我性的,他人无法代替,否则就会失去体验特性。当前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缺少兴趣体验,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参与意识的淡漠造成的。主动参与性是体验教学的重要特性,体验教学要求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存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动态生成性
生命是动态、流动、生成的,体验教学亦然。我们要以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教学,力图以体验为视角来把握教学的本质特征。体验教学凸现教学活动的动态感和生成性。学生的体验是变动不居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不仅要在体验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感受、理解、体悟、领会生命的价值,凭借自己的直觉、情感、想象和灵感来明了生活的意义。弗洛姆认为:“个人的整个一生只不过是使他自己诞生的过程;事实上,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充分的出生。”这意味着生命体的存在不只是一个静止的结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存在”的人,人的生存就是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不断的学习过程。生命个体在不断领悟和体验中,追寻着自我发展与人生意义,这既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生成的过程。
人格健全性
生命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命个体要经历诸多的人生体验,在我们看来每个人就是一部生命体验的百科全书。由于遗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差异,学生显现出不同的兴趣、需要和不同的感受能力,但正是意义视角的各异造就个体对生命价值和对世界意义的独特体验。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使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为人格,那么具体教学中必须深入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以其独特的体验方式促使其“生活世界”体验与“科学世界”体验的有效接轨,于体验中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视角仅局限于学生智能的提升,如此就会造成学生生活意义的缺失,使生命的完美性大打折扣。一个“完整”的人绝不仅仅是智能的发展,这只是人生命发展中一重要因素,体验教学可以激发与生成生命发展中更为重要的品质: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注重学生生命价值的完整性,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教学的主旨是引导学生不断趋向人格的完善与生命的完美,彰显了教学的人格健全培养的价值取向。
(王晓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刘红梅单位: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在深入把握体验的内涵之后,我们提出体验教学的概念。体验教学可以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是可重复经历的情境或机会,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内心体悟感知的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意义、培育情感、提高能力、形成价值的教学观或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探究了体验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性
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经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统一。学校的生命源泉在于学校和学生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学校本身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里充满了人的价值、情感、交往,体现着人的生命的律动。体验是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体验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性与体验性。生活世界是人类最根本的家园,是人的生命发展的基点。学生以 “生活经验”为基础不断地体验与领悟当下的课堂生活,在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产生自我认同感与价值感,增强自我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杜威强调“学校即社会”,强调“从做中学”,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体验教学强调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操作、实践,在体验中实现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与人格升华。体验教学重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生命对于知识与生活应有的体验感受,教学的生活性和生态观是其重要体现。
主体参与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核心,教师是居于统治地位。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缺乏独立性。传统的教学虽不能武断地理解为是灌输性教学,但却极易造成教学的灌输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有无老师的参与指导,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自我融入与体悟,主体的角色在感悟中得到完全认同,体验总是具自我性的,他人无法代替,否则就会失去体验特性。当前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缺少兴趣体验,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参与意识的淡漠造成的。主动参与性是体验教学的重要特性,体验教学要求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存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动态生成性
生命是动态、流动、生成的,体验教学亦然。我们要以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教学,力图以体验为视角来把握教学的本质特征。体验教学凸现教学活动的动态感和生成性。学生的体验是变动不居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不仅要在体验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感受、理解、体悟、领会生命的价值,凭借自己的直觉、情感、想象和灵感来明了生活的意义。弗洛姆认为:“个人的整个一生只不过是使他自己诞生的过程;事实上,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充分的出生。”这意味着生命体的存在不只是一个静止的结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存在”的人,人的生存就是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不断的学习过程。生命个体在不断领悟和体验中,追寻着自我发展与人生意义,这既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生成的过程。
人格健全性
生命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命个体要经历诸多的人生体验,在我们看来每个人就是一部生命体验的百科全书。由于遗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差异,学生显现出不同的兴趣、需要和不同的感受能力,但正是意义视角的各异造就个体对生命价值和对世界意义的独特体验。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使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为人格,那么具体教学中必须深入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以其独特的体验方式促使其“生活世界”体验与“科学世界”体验的有效接轨,于体验中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视角仅局限于学生智能的提升,如此就会造成学生生活意义的缺失,使生命的完美性大打折扣。一个“完整”的人绝不仅仅是智能的发展,这只是人生命发展中一重要因素,体验教学可以激发与生成生命发展中更为重要的品质: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注重学生生命价值的完整性,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教学的主旨是引导学生不断趋向人格的完善与生命的完美,彰显了教学的人格健全培养的价值取向。
(王晓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刘红梅单位: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