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路径探析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l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政课程”作为传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出现了被边缘化的情况。为了打破传统思政课“孤岛化”的局面,“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崭新的育人理念开始出现。因此,全面理解“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时代背景,牢牢掌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重要意义,才能找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正在经历着重大的调整、变革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出要关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努力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而“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为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一、“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出现了被边缘化的情况。“思政课程”一度陷入“孤岛化”的境地。“思政课程”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另一方面,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入侵”。多元价值观念和多种社会思潮的入侵,势必会影响大学生三观的树立。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各国在文化之间的合作呈现扩大化趋势。文化的多方面合作使各国之间对文化采取求同存异的政策,这就导致国家间文化排斥现象逐渐削弱,而文化包容性日渐增强。西方社会思潮中错误的价值观念严重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存在着被“同质化”的风险。其次,从国内层面看,改革开放促使国内市场经济迅速腾飞,在激流涌荡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世俗化、功利主义思想观念开始迸发,进而成为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阻碍性因素。
  (二)“思政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的供给侧改革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首先,传统的思政课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具体的鲜活案例分析。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要依靠教师自身过硬的教学素质,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将自身的实践活动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把握住课堂这块主阵地,才能避免涂鸦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全过程育人。其次,传统的“思政课程”形式单一。从长远看,这必然会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单调乏味的局面。最后,从教学载体角度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度依赖课堂教学,而忽视网络教学。
  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实现二者同向同行发展,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在教育工作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明确指出要从之前的“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因此要着力推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发展。
  (一)改变了“思政课程”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转向“强强联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在坚持把德育作为高校的首要任务的同时,要加快努力改变“思政课程”孤立无助的现状,充分发挥各门专业课的优势,打破传统的思政课单方面育人的“孤岛化”局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强强联合”。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具有内在的统一联系。首先,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并且都是进行“三全育人”有效的教學手段。其次,二者在具备“强强联合”的共因。从理论维度看,“思政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观点,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间接的为“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现实层面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既不是对“思政课程”文字上的转化,也不是简单的提出来的。“课程思政”是在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德育为其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教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高校是育人的主战场,面对大学生参差不齐的价值观念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结合起来,有效地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去。
  (二)实现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可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通过将“思政课程”显性的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的教育结合起来,开拓高校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高校教育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思政课的了解。从不想学,到被动学再到主动学,进而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变成一种信念和信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育是指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之外的,比如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以及校园的管理制度等层面的教育。与这种“隐性教育”不同的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专业课教师以及院系等多方面发挥作用。“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灵活性弥补“思政课程”的局限性。只有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显性功能和“课程思政”的隐性功能,才能更好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相处促进,协同创新。
  三、“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路径探析
  (一)引导思政教师转向教学观念
  高校思政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主体,其对“课程思政”概念以及核心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转向成功与否。只有在观念上认同“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才能够主动去探索“思政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之间得共同之处,才会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思政故事”,将理论与真实案例相结合,达到“以悟道代灌输”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主动探索课程教学的新形式,借鉴国内外教学新手段,最终实现思想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由于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产生偏差,所以要要激发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效应,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除此之外,学生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能否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也是“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决定因素。   (二)成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
  “课程思政”体系的推进尤其要注意防止出现粗放冒进的现象。“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所有课程都以思想政治教学为核心,因此要避免出现“思政课程”模式化的现象。对此高职院校要针对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课程思政”体系的战略目标并对当前“思政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一般情况下改革领导小组应当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或者院长任领导总指挥,学校教务处、教学研究部门、思政研究部门以及各专业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彼此配合相互协调。领导小组的基本职责包括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将标准与思政教学目标相结合,以新修订的教学标准为基础制定考核关键指标并对指标权重进行科学分析,确保“课程思政”改革落到实处。
  (三)“思政课程”专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转向不能够急于求成,要选择合适的改革切入点进行课程模式的优化,在转向路径上要循序渐进,首先挑选课程之间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突出“思政课程”与相关课程相互配合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和修订。
  “课程思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资源的再开发和再设计,其创新性在于提出了专业课程资源与思政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对此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要共同参与到改革后的课程开发中。第一,要制定新的专业课程标准,在标准中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的结合,构建知识、能力、思政素质三大教学目标标准;第二,思政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对专业课程的修订,打破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界限,确保“课程思政”改革方向的正确性;第三,思政教师要主动加入到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在丰富思政教材和专业教材体系的同时,促进“思政课程”和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思政教师要加强“课程思政”体系改革主体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各种可能资源帮助完成“课程思政”转向,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拓展完善思政教学内容。
  (四)打破“课程思政”教师实践培训的时空限制
  思政教师在实践教学技巧培训过程中制约其培训效果的主要障碍就是培训资源的不均衡以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对此一方面思政教师要主动深入教学一线,积极探索思政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为思政教师实践培训学习创造优越条件,加大资金投入打破其时间、空间要素的限制。同时,相关部门要给以相应的重视,对高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无缝衔接
  首先,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衔接,防止出现重复教学。要利用好思政课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以思政课为主导,引领“课程思政”的转向升级。其次,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衔接,构建全新教学模式。一方面“课程思政”教学要突破传统大班教学模式,实现小班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不同的主题教学,打造出教学新模式;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要设置学生们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们选择符合自己兴趣方向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分配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课时,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双赢。最后,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衔接,避免出现“两层皮”现象。要做好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工作,只有保证专业课教师真懂真信,才能确保学生知信行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让显性的思政课教育与隐性的“课程思政”教育共融共生共發展。要强化“育人共同体”理念。“育人共同体”是指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课,同时德育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在转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形式、优化高职院校现有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实践。“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举措,这一举措开拓了崭新的教学模式,开发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社会痛点问题为思维导向,结合我国当下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现状。笔者从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社会调研。从根源上获取大学生毕业后失业的原因,并且根据调研的结果给毕业生、高校以及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以期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高校;企业;就业  一、研究背景  教育产业化的兴起和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国内大学生数量逐年攀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期刊
摘 要:科技图书出版产业已经开始了向多载体、多形式的复合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实践。对于科技图书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仅是身为供给侧的编辑需要思考,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结论映射到需求侧,即读者对于科技类图书的功能认同感当中。本文从编辑的视角出发,提出并分析了科技图店面书出版和市场领域存在的现状,从供给侧为出发点对如何最大化体现科技图书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于供给侧改革理念对一本专业科技书的策划出版
期刊
摘 要:近来,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孟晚舟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疯狂发酵,一下子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华为公司,引起大家对华为公司充分关注。笔者有意收集了一些华为公司及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一些著作。笔者在这,想和大家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华为模式”。那么,到底华为模式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呢?如果是一门艺术的话?其本实在精神层面,只能意领,不可言传,模仿相似其本身就很难。要说是技术,我们 只需搞清这个技术原理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甲亢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Graves甲亢患者53例,均采取放射性131I进行治疗,治疗后6个月,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53例治疗后6个月痊愈34例(64.15%);将53例分成观察组(痊愈病例)与对照组(非痊愈病例);观察组FT3、FT4、TSH、TPOAb及TGAb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自省式宣传干预方法在艾滋病防控攻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历下疾控中心(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9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历下疾控中心搜集的31例健康体检人群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自省式宣传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主动使用安全套、主动检查性病、主动上艾滋病教育宣传课等)的知晓率以及实验组的可接受性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这也导致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有所转变,由最初保守的存款观念变成了及时享乐的借贷观念,正因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致使金融行业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借贷成为了时下年轻人主流的生活方式,但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安全借贷意识,这导致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借着法律漏洞打着合法借贷的幌子进行一系列的犯罪活动,而由于对于此类犯罪,政府部门工作存在查证难、缉捕难以及定性难
期刊
摘 要:介词是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总体而言,介词是个封闭类,即数量有限,但是其使用频率却很高,且每一个介詞在语法特点和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因此,仅仅对单个介词进行纵向描写是不够的,针对一些意义及用法十分相近的介词,我们还必须将它们进行横向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以便帮助留学生更准确地使用介词。  关键词:介词;跟;对;语法化  引言 
期刊
摘 要:道路质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脊梁,国内的交通运输,物资运输都与道路息息相关。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的建设量也在逐步增长,因此,对高速公路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桥梁的建设需要好的地基做基础,道路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路基作保障。路基是道路的主体所在,路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效果与质量,因此,路基关系到整个道路工程的进展。本文章主要针对高速公路路基改进策略展开
期刊
摘 要:原花青素是一种由黄烷-3-醇单体缩合而成的天然生物类黄酮物质,是一种聚多酚类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生物活性极强。本文主要从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进行介绍,系统地为原花青素下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原花青素;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应用  原花青素(procyanidins),又名缩合鞣质,缩合单宁,是花青素类物质的缩合物,主
期刊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了表演、剧本、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装置、灯光、服装、道具、及化妆)等。舞台美术作为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从属和服务于导演及演员,但不单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或是自己的思维模式来体现文本的思想内涵,把某种形象表达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传达给观众,而是在整体的艺术创作中各部门之间有机的衔接、互相合作、相互融合形成一种视觉形象,为演员创作了一个适合于表演的舞台空间。  随着社会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