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价值取向问题是德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市场机制的强大作用使一些中职学生价值取向失衡:物本价值、神本价值取向扩展,道德价值缺失,这对德育的价值性、有效性是一挑战。
  【关键词】简析 ; 中职学生 ;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70-02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学情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院校的德育课教学改革始终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课改”一词几乎成了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课的课改更是成为广为瞩目的焦点话题。理论界、相关部门和德育课程教学一线教师对德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对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起了极大的作用。
  然而,中职学校的德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为了充分贯彻教育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过程、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制订新的评价模式,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改革,使德育课成为中职学生真正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必须分析中职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条件下的价值取向问题,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学策略优化。
  经济全球化在开放环境与市场机制作用下迅猛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碰撞。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交流,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我国遵循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统一的规律,始终坚持文明建设战略协调——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面向世界与社会的舞台和发展机遇。然而,市场机制的强大作用使一些社会主体与个体价值取向失衡:物本价值、神本价值取向扩展,道德价值缺失——这向思想道德教育的價值性、有效性提出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体制的双重作用下,中职学生的主体性明显增强,这对个体提高竞争力、创造性以及发展民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也有一些学生个体化倾向明显,与父母、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责任关系)淡漠,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缺乏对象性思考与实践,陷于个人圈子,极少数不能自拔者产生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责任感的丧失。
  为此,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开放时代,全球化与民族化既分化又整合的发展趋势,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重温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把中职学生放在开放性、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研究和教育,立足民族,面向世界,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全球化和民族化竟相发展的态势,引起了二者在某些领域和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为了正确把握二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研究面向世界和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现代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我们尊重人类的多种文明成果和形式,主张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但是,在信息社会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仅主张多样性而不坚持主导性就容易迷失方向,一些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理想信念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造成的。
  一些中职学生迷茫困惑,不是知识和物质诉求,而是精神诉求。其表现是在复杂性环境中不知所向,在多样化状况下不知所选,在多变性条件下不知所解。其实质是一些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和稳定,对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还未完全接受。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作为新的教育原则,并以这个原则为指导,发展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使一部分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既要吸取过去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的教训,也要防止只讲多样性,忽视主导性的倾向,学科建设要在坚持社会主义一元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多样性,在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主导性。
  多元文化背景也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既给个体提供学习、研究的有利条件,也造成巨大学习、运用、创造压力,忽视道德、情感压抑、信息异化有所扩展——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大量问题是帮助师生强化价值理性,发展思想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育教学在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及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是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重视多元背景下中职院校学生价值取向问题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杜娟.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3.04.
  [2]黄德汉.在伦理道德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J].广东教育:职教.2013.08.
  [3]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
  [4]郑永廷.论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向与方式——兼谈精神生活的丰富与提高[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
  [5]张捷树.中职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德育课教学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3.14.
  作者简介:杨书萍(1967-),女,河南郑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小学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以致学校育人观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一些小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小小年纪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厌学逃学,打架斗殴现象还时有发生。  【关键词】德育意识 ; 队伍建设 ;
当前中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刻不容缓。我校尝试创办社会综合实践基地,恢复了“冠笄古礼”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教学平台,以“互动、远程、协作”为主要特征,具有在线学习和实时交互的功能,已成为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电工电子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
目的:1、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2、评价患儿的临床预后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初步评估TACQOL量表的适用性.方法:1、应用1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和核工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接受射线的机会日益增多,医源性照射和非医源性照射对机体造成放射损伤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放射损伤轻者引起基因
飞行技术专业立足于国家发展民航产业发展,依托企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主动适应民航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于培养面向民航飞行驾驶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该专业在建设过
在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疑是历史教学的归宿。而史料教学又是如今历史教学的一个常态。在史料的运用中如何更好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今年全国
【摘要】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恶化,使得环保成了世界性的、需要全人类共同完成的课题。环保意识、环保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高,相信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会越来越美。  【关键词】道德无意识行为 ; 意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69-01  一、学校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校对于知识的掌握越来越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本文就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育 ; 初中 ; 必要性 ; 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71-02  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轻视德育教育,初中德育教育有其特别的优势和必要性。  一、初
【摘要】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当下,关于小学德育的改革依然收效甚微,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小学德育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 ; 素质教育 ; 改革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70-01  教育改革全面施行的现在,很多学科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最关键的德育领域,却依然效果不佳。小学德育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