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如何通过提问使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感悟得到新知、规律或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广大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切入点 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然后释疑的过程。合理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利少弊多或不如不问的提问,如表面性提问、习惯性提问以及惩罚性提问等。
  一.以重、难点为切入点,明确目标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对一篇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学习质量的考量标准之一。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紧抓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文章中流露出重要观点或中心思想的语句、晦涩含蓄或“言外有物”的词句等,通过设计层层推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起求知探索欲望。同时,教室提问应具全局意识,即从重点切入文章主题,达到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加深其学习印象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可以把握词中的一个关键字“愁”,对词的内容与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抓住这个重点后,学生就基本明确了感情基调,结合词的内容与李清照生平经历认识到本文主要写的就是词人内心的凄凉与愁苦,包括亡国之恨、亡夫之痛以及思想之苦等。由此可提出问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是如何表达内心情绪的?学生联想到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两种表现手法,感悟到词人的内心情感,对词的理解也得到升华。
  二.以文本细节为切入点,以小见大
  语言是一门艺术,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诗文都可谓文化经典,或辞藻优美、字字珠玑,或思想深邃、饱含深情,这样的文章值得字字推敲、细细品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文章中一个不起眼的词语或者看似无意的人物动作、语言等都与主题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关注文章的细节布置,推敲作者提出这个观点或问题、运用这个词句甚至标点等是否蕴含深意,同时将这些有价值的细节作为问题切入点,鼓励学生探究并大胆发表见解。
  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词末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处即以细节收尾,体现了细节描写的留白功能。那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作者“一樽还酹江月”的动作,你们能体会到怎样的情绪?学生在一番细细品味后,能够想象到年迈的词人与江月孤独对饮的场景,并体会到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心生苦闷、感叹人生短暂的凄凉情绪。
  三.以延伸节点为切入点,拓展视野
  学习是一个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新知识和体会往往源于对已学知识的挖掘延伸。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还应能开放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已学知识点拓展出广阔的知识面。在新旧知识的延伸节点上巧妙设计提问,让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增强了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阿房宫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的深刻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文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表达的是何种情感?通过阅读与思考,可以知道作者是在总结古人教训,并借古讽今,“可怜”又流露出作者对唐王朝的不安和忧愤。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提升了许多。
  四.以矛盾事物为切入点,启迪思维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高中语文教材也有不少矛盾冲突的内容,这些矛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含义,对于文章本身或作者的理解有着很大帮助,思考价值更毋庸置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教材中设置的这种矛盾对立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钻研并找到问题答案。对“矛盾”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挖掘到一些文章表面看不到的东西,感受到“柳暗花明”的妙趣。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文章最后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对这句话一扫而过,教师不妨直接提问:为什么要说“大约”死了?学生在思考后,认识到在那个社会已经无人关心其生死,说这句话的人也不清楚孔乙己的状况。在学生回答完后,还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由说他“的确”死了?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得到相对理想的答案,即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孔乙己难以生存下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抨击。
  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问需要抓住准确的切入点,巧妙设问,从而点燃学生思维之火,使其在感受语言魅力之时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善课堂提问环节,为新课标语文教学做出应有贡献。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
【摘 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大桥现浇连续箱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案,可供同行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浇连续箱梁;质量控制  1.地基处理  某桥址地面土质为耕植土,河床桥位处采过砂等,承载力较低,为确保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沉陷,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主要是:清理泥浆池、承台基坑及地基松软地段等,采用换填沙砾60~80cm,并整平、碾压密实,使其承载力达到250kPa
【摘 要】公路的路基质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本文就如何加强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控制  1.路面垫层与路基的施工要求  1.1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
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内容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遣词造句、发音、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产生“欧化汉语”,使读者体会不到原文的真正韵味和含义。本文将通过分析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浅谈在英译汉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译汉 常见问题 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的标准是准
内容摘要:在当下高校的教育语境下,古代文论课程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学生认同感太低,文言繁杂理解吃力,理论相对抽象。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授课,把文论课深入浅出的教出新境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文论 教学改革 情怀培养  一  在目前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学一门“中国古代文论”课程。由于教育语境使然,该课程的授课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大量的
内容摘要:小学节段提及诗词审美和培养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大有为时过早和不自量力之嫌。其实不然!诗词潜移默化的熏陶力是润物无声的,是不分年龄节段的。诗词美的再现需要小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审美经验。从学校教育要培育“真、善、美”真正的人的角度来看,培养小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并非拔苗助长,反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诗词审美 审美兴趣 审美经验 审美能力 自我创作欲  纵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工程,它需要语文教师细致地做好各项环节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摸索出一套自己独有的作文教学风格。化学生“怕写作、讨厌写作”的消极态度为一种“我想写、我要写、我能写好”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积累素材 加强指导 注重评价  众所周知,作文在中学语文试卷里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分值为50分,在中招中相当于历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处理上出现误区,过多地关注课外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应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什么样的资源?如何开发课堂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一.挖掘、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语文课堂最主要的学习资源。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
【摘 要】针对某高速公路路段所经的洼地、鱼塘、水田、沟河,部分基底蕴有浅层软土地基,埋藏较浅,土质主要为淤泥质亚粘土,提出对于软基路段处理及其填筑等施工技术,同时对路基的压实施工进行了总结,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处理;软基施工;路基填筑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边坡的岩性、产状、构造裂隙分布、破碎状况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较为复杂,本地区自然区划属于自然区划属Ⅳ6,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