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节段提及诗词审美和培养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大有为时过早和不自量力之嫌。其实不然!诗词潜移默化的熏陶力是润物无声的,是不分年龄节段的。诗词美的再现需要小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审美经验。从学校教育要培育“真、善、美”真正的人的角度来看,培养小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并非拔苗助长,反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诗词审美 审美兴趣 审美经验 审美能力 自我创作欲
  纵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作为文学四大形式之一的诗歌(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已悄无声息地大篇幅出现于教材,并逐级递增式、如影随形般涌入小学生视野。客观公正的说,这的确是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一大功绩。正因为我国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鹤立鸡群于世界文学艺术殿堂,它的无可替代性与无与伦比性也就理所当然地造就了诗词大篇幅编入教材的大趋势,对它的学习甚至成为一股热。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二是为了传承国学精华;三是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积淀及素质修养;四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复兴。由此可见诗词教学所肩负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绝不能等闲视之。但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节段学习诗词只要小学生背会写会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诗词学习的关键之处在于一个“悟”字。感悟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绘画美、修辞美、格律美,体悟诗人创设的情境美、意境美,领悟诗词所蕴含的哲理美,领略诗(词)人的人格美。悟了这些“美”才有可能读懂诗词、读懂诗词人、学会诗词,学活诗词。恰恰这些都离不开个人审美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审美经验的积累。故此,小学生培养诗词审美能力是学习诗词所必需的。以下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做以浅显论述:
  一.培养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就应当重视量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完全可以把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邯郸学步”过程中的一种量的积累。小学生没必要细研深究诗词(当然小学生细研深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只要跟着教师对具体的诗词篇章去赏、去悟、去感、即可。教育者只要在具体的诗词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审美,具体化到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这一简单问题上,时不时地去引导学生发现美,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审美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恰好,入选教材的诗词是“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由是,对小学生进行诗词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量的积累就非常有必要的了。
  二.培养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的具体操作策略
  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欣赏诗词?如何让小学生体悟诗词之美?如何指导小学生在诗词学习中获得并积累审美经验?笔者认为做到“三悟”就能解决以上问题。所谓“三悟”即:1.在自读自悟(初悟)中培养小学生的诗感。2.借助教学媒体在多感官参与中领略(二悟)诗词诸多美。(如音乐美、绘画美、修辞美等)3.在对诗词内容梳理挖掘的过程中体悟(三悟)境界美。
  当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三悟”可由浅入深同时进行,甚至教师可更据自己的教学习惯更改次序或糅合在一起使用。(我就糅合起来用)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杜甫《绝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为例(常态课):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划好节奏多读几遍古诗,读着、读着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感到:朗朗上口,很好记,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这就是一种“美感”(诗感)。进而指导学生从诗的节奏上来看(二、三节奏)音乐感强;从韵脚来看押ang韵,给人一种享受感;从句式来看对仗工整,给人一种无懈可击的完美感觉。再读本诗指导学生粗浅理解,学生很轻松地便感受到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跃入脑海: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草味花香扑鼻而来;久冻的泥土融化了,燕子撒欢低徊又要开始“啄春泥”的劳作;沙滩暖和程度足以令鸳鸯成双成对的安谧休憩。这是一幅多么自然、恬静、安适、悠闲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如此景象都要归功于“迟日”(春天),如此江山诗人只用了一个“丽”字,其神韵堪称妙绝!的确,“诗句终极给人的东西,都是言辞无法触及的,那种梦幻般的清晰、透明的视像,不知我在何处的感觉,让人欲说不能,只有一个‘好’字。”[2]纵然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能发自内心说出“好”字。
  又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天地四中辛弃疾《西江月》词“明月别枝惊雀(视觉),清风半夜鸣蝉(听觉)。稻花香里说丰年(联想 嗅觉 幻觉),听取蛙声一片(听觉)。七八个星天外(视觉),两三点雨山前(触觉)。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视觉)”为例(使用课件授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幻灯片或动漫展现优美的画卷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可以配乐朗诵给学生以听觉冲击;可以具体到词句中分别对号入座词人的感官角度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变化)。借助课件理清这些之后,一幅别具生机、趣味横生的画面映入学生脑海:明月的静与喜鹊的惊飞之动巧妙结合;蝉叫声和蛙声相映成趣;两三点雨跌落触碰词人时,词人所产生的惊觉(词人沉醉于如此美景不能自拔被两三点雨所惊扰);路转溪桥忽然看见茅店的惊喜(不用再担心淋雨了)……学生一下沉醉于词景、词境(无我之境),不由自主对词人由衷赞叹。因为人的不同阶段对于诗词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具有不同表现的,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无限拔高。
  三.培养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不可忽视教师“自我创作欲”的熏陶
  长期投身诗词教学,语文教师都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被诗词内在美所感染的“身不由己”的尝试诗词创作的欲望冲动,暂且称之为“自我创作欲”。笔者认为:教师“自我创作欲”的强弱跟自己所积累诗词的程度及对自己所教授教材中诗词的理解程度成正比。教学之余,教师若能偶尔给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诗词作品,未尝不能对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熏陶作用。如,在教学完杜甫的《绝句》后,利用课后辅导的剩余时间我展示了自己写的《春日偶成》:“飞燕一声窜云池,斜雨两点打青枝。柳杨急拨栖线禽,风雨相织绘春时。”又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后,同样利用闲暇时间我展示了自己写的《浪淘沙》:“惊枕晓梦残,香腮泪斑。听却雁鸣湿红叹。只是丝雨斜连天,把酒强欢。∕拂了迷离眼,愁肠无限。忍看杏林花蝶恋。莫把归鸿缚云边,离长聚短。”整个展示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尽管老师的作品是无法与教材中的诗词媲美,可是小学生还是认为自己的老师“很棒”。甚至个别学生也跃跃欲试。应为他们至少是能够感受到老师所作诗词中的节奏美与押韵美的。故而,培养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切不可忽视教师“自我创作欲”的熏陶作用。
  总之,不断积累诗词审美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生学习生涯始终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诗词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具体诗词本身,面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去点滴扣取。小学节段是个人审美能力形成的雏形期,切不可等闲视之。只要教育者树立培养小学生诗词审美能力的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锲而不舍地去指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相信学生的审美经验将越积愈多,学生的审美能力将逐步形成、提升并得到适度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美学》M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83
  `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日常的学校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影像较之严肃呆板的课本更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随着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影像作为教辅材料进入了教师的视野,继而进入课堂教学。视觉文化资源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多地使人们注意到,视觉文化实际上不单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某些媒介特性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的确能够弥补传统教法的一些局限,语文课不再只是独立的阅读和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习作指导应还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真实.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僵局,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文字学、训诂学等知识,深入挖掘文言文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面,完善文言文考评制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原因 对策  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学习文言文是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传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比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但目前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笔者对部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简要论述了古典诗词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与学 主要问题 基本方法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
【摘 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大桥现浇连续箱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案,可供同行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浇连续箱梁;质量控制  1.地基处理  某桥址地面土质为耕植土,河床桥位处采过砂等,承载力较低,为确保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沉陷,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主要是:清理泥浆池、承台基坑及地基松软地段等,采用换填沙砾60~80cm,并整平、碾压密实,使其承载力达到250kPa
【摘 要】公路的路基质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本文就如何加强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控制  1.路面垫层与路基的施工要求  1.1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
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内容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遣词造句、发音、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产生“欧化汉语”,使读者体会不到原文的真正韵味和含义。本文将通过分析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浅谈在英译汉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译汉 常见问题 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的标准是准
内容摘要:在当下高校的教育语境下,古代文论课程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学生认同感太低,文言繁杂理解吃力,理论相对抽象。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授课,把文论课深入浅出的教出新境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文论 教学改革 情怀培养  一  在目前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学一门“中国古代文论”课程。由于教育语境使然,该课程的授课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