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命运的爱敦荒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作家,其“性格与环境小说”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小说多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因此被誉为英国最杰出的乡土小说家。环境描写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他的《还乡》中。《还乡》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寓意丰富深刻,牵动命运的爱敦荒原更是神秘莫测。
  关键词: 小说《还乡》 爱敦荒原 命运
  
  万物生长偎依大自然的怀抱,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大自然的描写处处可见。大自然的描写不仅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且烘托了人物的心态和性格,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哈代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最杰出的小说家。他生活在英国传统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型的时期,在他的主要小说作品中,自然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常常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影响着小说情节的发展。
  在小说《还乡》中,哈代对小说背景的自然环境描写得细致入微。阴沉的大地——爱敦荒原,无情狂野的暴风雨,荒原上种类繁多情态各异的动植物,等等,构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并独具丰富的象征意义。作品中富有神话色彩的自然风景,映射出人物的心态、性格及其处境的突变,从中暗示着男女主人公的悲惨的命运结局。
  一、荒原——阴冷潮湿的气候
  《还乡》是哈代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它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一片苍茫的爱敦荒原为背景,描写了男女角色的悲剧命运。故事发生的地点——爱敦荒原可谓风景描写的典范,万古如斯的荒原牵动着荒原人与万物的命运。
  《还乡》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为作者赢得了荣誉。《还乡》中的爱敦荒原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哈代用整章的篇幅对其浓彩重墨的描绘:“爱敦荒原是一块难以制服……的野地……文明是它的敌人。自从地球上开始有草木,荒原的土壤就穿上一件古旧的褐色衣服,从不更换。它和人一样,受到冷落,默默忍耐着。它那单调不变的黝黑巨大无比,……如同长久独处者,脸上露出孤独的神情,暗示悲剧的种种可能性。”
  荒原不仅是一个自然环境,而且是小说中真正的角色。哈代对荒原的描写几乎都是象征性的。在哈代眼中,荒原以独特的强势存在着,千年不变,人类的一切活动在它面前都显得脆弱无奈。爱敦荒原是一个长满了荆棘、石楠,拥有千百年历史,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荒原上那些延绵不断的山丘和洼地,以及荒原的阴冷潮湿的气候,象征着大自然的永恒、宏伟和严酷。
  哈代这样描述:“那一片广阔巨大的名为爱敦的荒原在黄昏时分正变得日渐昏暗,那低矮、布满整个天空的灰白云层就像一块巨大的篷布覆盖在爱敦荒原之上,天空中的灰白天幕与地上昏黑的植物在天边构成了清晰的边界。在这种情况下,荒原的夜晚在自然时分到来之前就开始降临了。于是,在荒原的地面上天已经很黑了,但白昼仍停留在荒原上空。”这段描写能够使人领略到爱敦荒原那灰黑的天幕像一只大磨盘扣在荒原大地上,重重地压在荒原人的心上,依稀可见荒原生活的沉重与压抑。
  哈代对于荒原那阴沉、昏暗、荒凉的原始景色的描绘,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预示着荒原人将会面临各种不幸和灾难的人生悲剧。这一片苍茫万古如斯的荒原——深远、淳朴和凄凉苍郁成为小说悲剧性的基调。哈代描绘了爱敦荒原的古老、神秘及其巨大的力量,并通过对于荒原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其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哈代对人生悲剧所给予的深刻的同情和伤感。
  《还乡》中的女主角尤苔莎向往繁华的城市生活,渴望离开荒原。繁华的巴黎是她一直梦想前去的地方。荒原上单调与枯燥的生活使她感到孤独、压抑、苦闷。她感到自己与荒原格格不入,她恨荒原上所有的一切,最后被荒原吞噬。
  二、荒原——多变的植物
  哈代不仅描写荒原,以及天气的悲剧气氛,而且细致地描述了植物的变化在推动悲剧情节时所发挥的作用,当尤苔莎在漆黑之夜朝古冢走去时,她不时被山路上那些露出来的被暴风雨吹打而扭曲的荆豆根、灯心草根及多果肉的真菌所绊到在地,它们分布在荒原上,就像腐烂的动物的内脏,这些荒原植物似乎在阻拦尤苔莎前去古冢,阻挡她离开荒原;然而这些低矮的荒原植物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像阻挡暴风雨席卷整个荒原一样让尤苔莎停下走向悲剧结局的脚步。
  哈代在《还乡》中生动描绘了姚伯夫人的花园里的植物在她冒着烈日穿越荒原去与儿子和解时的变化。那些娇嫩的大叶植物在上午九点钟时就萎缩了,大黄属植物在十一点钟时弯下了腰,甚至那原本坚挺的卷心菜到了中午时也变得软弱无力。作者运用了一些十分贴近的词语来描述姚伯夫人的这次旅行时不同寻常的自然环境,天气是那么炎热,植物是如此的软弱,它们在为生存而挣扎然而却无能为力。植物的异常变化似乎在暗示姚伯夫人此行凶多吉少,预示着她的生命就像那弱小的植物一样,暗示着在她的旅途中危机四伏。
  无论是尤苔莎,还是姚伯夫人,其悲剧性结局的原因在于她们与自然、与荒原的对立关系,她们是荒原上的非土著居民,她们不了解荒原,甚至厌恶荒原,这种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导致了她们命运的悲剧。
  对土著居民文恩来说荒原是帮助他实现自己计划的好朋友,他的工作和生活都依赖着爱敦荒原。荒原在文恩的眼中是一个讲究实际的地方,他需要荒原的帮助,他离不开荒原。他曾经用两片硕大的草皮覆盖住身体伪装成荒原植物接近正在幽会的尤苔莎和韦狄。文恩能成功地利用堆起的草皮隐蔽自己,说明他适合在荒原上生活,同时也暗示读者:文恩有极强的忍耐力,荒原是他的家园,他爱荒原,他能在任何情况下在荒原上生存下去。
  《还乡》中爱敦荒原等自然万物丰富多样的象征性,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也表现了自然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
  哈代对爱敦荒原,对植物,对动物,对天气等都进行了最自然、最准确、最细微的描写,对人物形象满怀同情的刻画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他在《还乡》中暗示:对于大自然要学会适应,趋吉避凶,造成悲剧的因素是自然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冲突。自然环境,人物的内心冲突,以及社会现实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1]马弦.论《还乡》中大自然描写的象征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2]彭桃英.游苔莎悲剧成因浅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6,(4).
  [3]杜慧春.《还乡》的悲剧艺术魅力[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3).
其他文献
在高中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争议和指责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在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又无法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  其实,造成语文教学的现状绝非只是老师教法上的问题,过多指责语文老师的素质低下是轻率的,也是有失公允的。江苏语文教改首先从教材上改革,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虽是这样,但语文改革的路子仍是没有跨大步走出去,如何才能走出语文教学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挖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又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主要讨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相关问题、应用方法及其对学生教育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特点 相关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问”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分析了“问”的现状与“不问”的原因,给出了培养学生的见解、质疑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过程教学 见疑和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属于数学能力的并蒂花。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应该从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问题与找问题能力开始。”因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实施,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动性得以发挥,善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
背景  我们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完美的教案上,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当老师慷慨陈词时,学生端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一脸漠然,所以老师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案”,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程度。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得了,而学生更不可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只一味地吸收消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背诵、模仿和做题。
摘 要: 在先学后教理念指导下,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很多语文课堂走进“把预习当先学”“预习展示形式单一”“针对讲解流于形式”的误区。要使学生有效预习,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培养和预习习惯的养成,读、思、查、写是培养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预习 误区 有效预习    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文化统领 德育占领 科研引领》一文,介绍了安徽泗县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其中这样一段话给我深深的震撼:“互动课堂就是要实现让传统课堂从厌学走向乐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解决课堂效益问题,解放学生的主权,形成人人参与,各个精彩的新局面,彰显了新课堂的独特魅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回顾优秀教育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哪一个不是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又有哪一个不是打造了课堂的互
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人才的素质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精神不可。”这种新的、扩大了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财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
摘 要: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用真诚和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力,用制度加以约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爱心 班级管理 尊重    爱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最普通的词语。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不缺少去爱的勇气,但是往往缺少爱的技巧和方法。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什么是爱?怎样付出爱?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呢?以下几点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体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