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天的元素”群文阅读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文再现】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地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
  前去。
  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马车驶过的铃铛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
  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蝴蝶
  郑振铎
  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地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地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红的,白的,黄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蝴蝶来了,偕来的是花的春天。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地扇动。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地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地舒翼飞开了。
  “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滥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选文缘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两篇课文《燕子》和《古诗两首》带着学生们领略了春天的色彩,为配合教学,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写景文的特点,特选择三篇关于春天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阅读三篇关于春天的文章,了解“春天的元素有哪些”,体会春天的季节特点。
  2.通过学习积累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试着仿写一段春天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边倾听边记录,在讨论中学会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在上课之前用一个小游戏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听力。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作——听场景,猜季节。老师给大家读一个句子,大家猜猜这
  个句子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请
  听题。
  师: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摇曳。
  生:冬天。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是冬
  天的?
  生:我听到“冷飕飕的风、光秃秃的树”就知道这是冬天。
  师:对,冷风、光秃秃的树,这些都是冬天特有的元素。
  师:周围的梧桐树已经换上了一身黄色的衣服,走近去一看,梧桐树的叶子是半青半黄的,好像披上了一件夏天的绿装不愿脱掉似的。   生:这是秋天。因为我听到了“梧桐树的叶子”。
  师:难度增加了,请注意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这一定是夏天,因为有荷花。
  师:这一题更难,大家仔细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春天,因为有春风。
  生:不对,这是冬天,我记得这首诗是写冬天的,那个梨花是指白雪。
  师:听到梨花、春风,我们感觉这是春天的元素,但如果熟悉这首诗的同学就会知道,它的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现在你们还认为它写的是春天吗?有个词大家可能在听的时候忽略了——“忽如”,也就是说好像一夜春风来了,雪白的梨花都开了。这首诗其实是咏雪的。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每个季节都有它们特有的代表元素,如冬天的白雪、夏日的荷香,而春天的元素是什么呢?让我们马上开始去寻找!
  【教学说明:这个游戏很好地切合了本堂课的主题——寻找春天的元素,我们要去哪里寻找?学生一开始都比较迷糊,我就通过比较简单的诗歌和句子来引导他们去寻找。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从倾听中抓住要点;另一方面也引发他们的思考,哪些元素可以代表四季的特征。】
  二、独立阅读,学会批注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三篇文章,课前老师已经发下去了,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篇进行学习,请问你们选好了吗?
  生:选好了。
  师:既然选好了,那我们就赶快开始学习吧!请看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每位同学独立阅读选好的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按要求给春天不同的事物做上记号。
  1.给描写春天的植物的句子画上“_____”。
  2.给描写春天的动物的句子画上“ ”。
  3.给描写春天的自然现象的句子画上“ ”。
  4.给描写春天的其他景物的句子画上“ ”。)
  师:我们知道植物是花、草,动物是燕子、黄莺等,那么自然现象指的是什么?(生:风雨雷电。)其他景物呢?(生:山、水。)
  【教学说明: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任何小组合作都应该建立在个体的思考上再进行。因此不管学生学习的程度如何,他自己都应该先对文本进行阅读、勾勒、概括。在听这堂课的时候也有专家提出来,学困生对于自然现象和其他景物区分不清怎么办?我觉得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上总会有学生不会,但这不影响我们课堂的继续进行,在下一步的小组讨论分享中,组长和能力比较强的组员会帮助能力较弱的组员完成他们的任务。而这一步中教师的巡视和指导也不可忽视,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从中进行指导,可帮助他们学习文本。】
  三、小组讨论分享、完善、分工
  1.小组讨论、补充,汇总意见。
  2.组内分工,确定由哪位同学汇报哪项内容。
  【教学说明:这个时候教师要继续巡视,指导组长如何给组员分配好任务。三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和小组建设还处
  于初步阶段,教师的指导至关
  重要。】
  四、班级交流
  师:每篇文章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选择相同文章学习的小组可进行补充。其余没有选择本篇文章的同学,一边听汇报,一边做上相应的记号。
  生:我们组选择的文章是《春》。我汇报的是植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师:别的组还有补充吗?
  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好的,别的同学请继续汇报。
  生:我汇报的是动物。“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生:我汇报的是自然现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师:有补充吗?风雨雷电等这些都属于自然现象。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生:我汇报的是其他景物。“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地在雨里静默着。”
  师:很不错,接下来我们看看读《三月桃花水》小组的汇报。
  生:我汇报的是植物。“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生:我还有补充。“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生:我汇报的是动物。“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
  生:我汇报的是自然现象。“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师:这是自然现象吗?是风雨雷电等现象吗?
  生:不是。
  师:这应该归到其他景物里面去。
  生:我汇报的是其他景物。“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马车驶过的铃铛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
  师:不错,下面请读《蝴蝶》小组的同学进行汇报。
  生:我要汇报描写植物的句子。“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   生:我要汇报动物的。“于是红的,白的,黄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生:还有,“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地扇动。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地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地舒翼飞开了。”
  生:我来汇报自然现象。“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
  生:我汇报的是其他景物。“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地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地流动了。”
  【教学说明:当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维持全班的课堂纪律,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记录和思考。听的学生要学会一边听一边做好记录,阅读同篇文本的学生要注意纠错,与自己答案不同的可提出质疑。】
  五、概括春天的元素
  师:刚才大家找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句子,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在句子中都出现了哪些春天的元素?请小组长打开工作纸,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张工作纸就可以了。
  生:我们组汇报的是《春》。植物有桃树、杏树、梨树、小草、树叶子,特点是五颜六色和绿;动物有鸟儿、牛,特点是高兴;自然现象有风、雨,特点是细。
  师:风的特点也是细吗?“像母亲的脸抚摸着你”,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温柔。
  师:请继续。
  生:其他景物有山、水、太阳,特点是朗润。
  生:我们组选的是《三月桃花水》。植物有桃花、麦田、垂柳,特点是如雾如烟;动物有燕子,特点是飞得快;其他景物有桃花水,特点是轻柔。
  生:我们组汇报《蝴蝶》。植物有田野、树木、花园,特点是绿;动物有蝴蝶,特点是栩栩、闲暇;其他景物有湖水,特点是油碧色。
  【教学说明:此环节又是一种提炼文本的训练,一开始是从文章中找重点句,再从重点句中找重点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又是提高他们归纳概括能力的一种练习。】
  六、小结春天的特点
  师:刚才大家从文章中找出了这么多春天的元素,其实春天的元素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请欣赏一下深圳的春天。(课件出示图片)
  师:欣赏了这些图片,你们能不能照样子说一说?(出示例句:___的花, ___的草,___的叶,___的风,___的雨,___的河水,___的山,___的蝴蝶,___的燕子……)
  (生说,略。)
  师:通过这些元素我们感受到春天这个季节是充满生机的,充满希望的,描写春天的文章多是积极向上的。
  【教学说明:从文本回到生活,是从阅读到作文的一种过渡。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好的文本能带给学生积累写作的材料,生活中的景物能带给学生写作的灵感。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能够发现春天的元素,表达春天的元素了,下一步就是描写春天的元素。】
  七、作业
  师: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春天的元素,回家后试描写一小段春天的景物。
  【教学说明:如果有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趁热打铁,在课堂上写春天的景物,回想一下身边有哪些春天的元素,用哪些词语去形容它们,这样是最好的,就完美地完成了从阅读到作文的过渡。】
  【教后所思】
  三年级的孩子刚起步学习群文阅读,学习这几篇文章难度还是比较大。上课之前就有老师告诫过我,这几篇都是名家名篇,让小学生读,未免有些拗口。但我想,我只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下名家的东西,并不是要求他们去深入学习。我们一方面希望学生写出语言成熟的作文来,一方面又用卡通、漫画去惯着他们,他们怎么会熟悉成熟的书面语呢?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有难度,但不代表有难度我们就不能去做。实践下来,我觉得这堂课还是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但从文章中找到了春天的元素,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春天的元素,当他们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从脑海里冒出很多写作的素材。后来,我觉得其实不用分什么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只叫他们找出所有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句子,然后再小结一下春天元素的特点就可以了,这样可降低难度,找起来快一些,时间上也会宽松一些。我们做群文阅读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大胆尝试,就不知道这个东西好不好,不知道问题所在。试验了,我知道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课的,比平时上课的热情要高涨得多。一堂课容量很大,学生们的精神也高度集中,效率比普通的一堂课教一篇课文要高
  得多。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竹林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从写作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我是小主编”活动,通过“主编来约稿”“主编来审稿”“主编来定稿”三个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种逼真的环境和氛围,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改进习作课堂教学,解决习作教学“为谁写”“为何写”和“判断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主编”来约稿,激发读者意识  课堂中习作情境可以虚拟
【设计初想】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习作策略单元,主题是续写故事。围绕这一主题,通过编排的课文,体现出“学习预测—练习预测—独立预测”的渐进发展过程。本单元中的活动设计,如看题目预测内容、边读边预测故事情节、口语交际预测“名字里的故事”均与预测方法的学习紧密相关。单元习作“续写故事”就是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预测方法续写故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合理预测”同学们如何帮助李晓明
朗读是一种深度的“理解”,唯有真正理解语言内容之后,才能情由心生、以声传情,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情韵;朗读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字正腔圆,也不是通常说法上的正确流利,它是通过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把朗读者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移情体验,借助自己的声音媒质个性化地表达出来,是对文本的一次“二度表达”。因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手段,也是把语言文字、内涵思想,由此岸推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学生的“内心美德”,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神圣使命并非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挂钩。语文是一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祖国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学科。教语文除了教给学生“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法文”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书的习惯和思的习惯。
【设计初想】  本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浅近、朴素,文风恬淡、清新。“搭”是“乘、坐”之意,可以搭船、搭车、搭飞机………搭配的对象众多,可主体都是人。但本文搭船的主体却是一只小鸟,一个“搭”字,赋予鸟儿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本文文字浅显,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  本课所在的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
一、语文教育的现状  在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素质教育”依旧带着“应试化”的味道,语文教学从低年级开始便应该抓实抓牢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智力发育水平,实现“看得见”的语文能力的提升。然而,为应对各级“质量检测”,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多教师直接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对文化知识的识记、解析上,大量做题削弱了学生对语文的体验与感悟,忽略了语文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趣,语文学科的功能
诗教,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最早倡导诗教的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他认为“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两千多年来,诗教培养出了一批批有影响的“大家”和“普众”。诗教能使人修炼德行、明理学文、熏陶心志、启迪智慧。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诗词是最具中华语言特色的文体,统编本教材中大量增加
大量古诗文的入选是当下统编本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对于各学段的古诗文教学目标,课标有着不同的说明。如第一学段是在诵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除了展开想象之外,增加了“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关注“语调、韵律、节奏”,从中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给我们的日常古诗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笔者抛开传统的“直译、冠情、背诵”的刻板流
一所学校的文化和基因决定了学校的成长样态,学校文化既体现在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上,更体现在学校成员的行为活动中,还表现在学校显性和隐性的规章制度上,也蕴含在学校的各种符号和物质产品中。学校文化的价值必须通过一定的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對此,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星城小学基于文化管理的“养正教育”学校特色,对学校养正育人文化进行梳理、探究,以凝聚学校的发展动力,规划、引领学校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为进一
【探究目标】  1.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2.通过品读赏析,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3.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支架策略】  从诗歌富于想象的特点出发,针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押韵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评价要素】  五个方面:想象丰富、充满童趣、语言生动、修辞恰当、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