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 桃李争春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2008年3月5日,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洱源县,农村中学老师杨盈川端坐在电视机前,觉得这些话特别耳熟。
  在听完温家宝总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杨盈川又到网上查看了一遍报告实录,确信一个多月前自己对总理提的建议得到了回应。
  2008年1月23日,一个让杨盈川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与12位来自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基层代表,在中南海参加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杨盈川今年35岁,1994年大理民族师范毕业后一直在省级扶贫攻坚乡工作,长期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从教13年,曾12年不间断担任班主任,他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真正内涵,用爱心和高尚的师德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一
  
  1994年7月,杨盈川大理民族师范毕业后,怀着一腔青春的热血和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到离洱源县城90多公里的边远高寒山区西山乡任教。那年,他年仅19岁。
  由于西山乡地处偏僻,交通、经济和文化落后,教师奇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他被选拔到当时全县最糟糕且濒临瘫痪的西山初级中学任教,这是原本打算当小学教师的他始料未及的。面对塌坍的校门,低矮破旧的校舍,残缺破烂的门窗,飘忽闪烁的煤油灯光,杂草丛生的庭院,衣裳褴褛的学生……他当初的豪情壮志动摇了,失望和犹豫的情绪油然而生,是山里群众的朴实善良,是领导同事的热情关心,特别是山里孩子期盼求知的目光深深地震撼了他,他没有被艰苦的条件吓倒,下决心干出个名堂。
  学校领导安排他担任初一班主任和语文、历史、生物、劳技课的教学任务。针对歪风邪气曾一度在校园内泛滥的情况,他在认真调查分析了学生打架斗殴、抽烟酗酒、赌博逃课、随地大小便、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之后,他认识到首先要带好自己的班级,才能打开局面。因此,他从不追求单纯的学科教学,总是把德育渗透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融知识、能力和觉悟三位于一体,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教育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摸索总结出了教育教学工作六字诀“实、活、勤、细、情、信”和“目标激励”的教学法。对培养山区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他所带班级无论在学习上、思想道德上还是纪律卫生上,都成为全校的楷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受到县、乡两级表彰。
  1996年9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年仅21周岁的他被破例任命为西山初级中学教导主任,成为全县中学当中资历最浅、年龄最小、学历最低的教导主任,同时兼初三班主任,承担语文教学任务。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任劳任怨。1997年、1998年中考,其所带的毕业班相继实现了西山初级中学建校以来中专、高中升学率“零的突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西山乡自己培养的第一批中专生和高中生。从此,学校彻底摆脱了几乎年年科科倒数第一的局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他积极出谋划策,与学校的其他领导讨论、研究和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育人环境建设。他亲自动手,带领学生挖运土石方,整修出一条300米长的环形跑道和面积1200平方米的操场,移植活100多株野山茶花,种植草皮,美化环境,修建升旗台,刷写标语……使校园环境彻底变了样,受到了来校视察的省、州、县领导的称赞,学校也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10月,由州“村建”工作组推荐,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1998年8月,杨盈川调到洱源县第三中学任教。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虚心上进,工作勤勤恳恳,无论干哪一项工作,都做到善始善终。
  多年来,他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根据教学的需要,他积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
  他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大面积提高了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多年来,其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中考中及格率均为100%,优秀率在85%以上,一直稳居学校和全县前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有闭锁性,学业上沉重的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和诱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学生中许多棘手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和学习障碍其实都源于心理问题。因此,他积极指导学生坚持写“心理日记”,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地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翻开他给的学生评语,你会发现,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更像是朋友。
  他给一位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写道:“你是一位坚强母亲的孩子,怎能不学会支撑起整个世界,为妈妈支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希望明年的今天,你会让母亲自豪地微笑!”
  有一位女孩,母亲是残疾人,父亲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这个孩子却喜欢在穿着方面与其他同学攀比,常常提出过分的要求。他这样写道:“不幸的家庭并没有遏制你对美的渴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该为你正当的追求而喝彩。但真正的美是需要从本质到外表的完美统一,是吗?”
  对于一个终于离开了网吧的孩子,他欣喜万分:“我知道,游戏已经失去了魅力;我知道,你很想改变曾经的你;我知道,你已经启程了,但能坚持到底吗?我期待着……”
  对于学习不够认真的孩子,他一直满怀希望:“你的聪明依然令人羡慕,你的调皮依然令人叹息,但老师不能不为日渐成熟的你而喝彩!你会继续努力吗?”
  对于学习不够自信的孩子,他给予热情鼓励:“在老师的眼里,你依然是一匹千里马!别因为道路的泥泞而阻挡了你前行的脚步,胜利是属于勇敢者的!”
  对于品学兼优的孩子,他真诚地赞美:“你是老师的美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你的未来比老师的梦更美!”
  这些评语是从他心底流淌出来的爱的浪花,孩子们感动了,孩子们在充满爱的海洋中健康地成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还与其他语文教师一起创办了校刊《映山红》,并担任主编。从最初的手抄到现在的打印,一直都热情参与选稿组稿、编辑插图、宣传发行等工作,为学校开辟了一个宣传的窗口。2006年3月由于创办教育刊物工作中业绩突出,他被选派参加“洱源县首次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工作研讨会”,做经验交流、学术研讨。他一直指导、关注和培养的山区学生杨林在云南民族中学就读高中期间,学校便为他出版了个人作品集《沿着春天的山路》,《大理日报》为此刊发了评论文章《春天的山路很美》。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他能熟练使用网络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他于2000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掌握了excel的使用,2003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2004年学习flash软件,2006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拥有了个人网站(http://yangyingchuan.pkm.cn)和博客(http://yyc.blogms.com)。
  
  三
  
  参加工作13年来,他有12年不间断地从事班主任工作,并参与学生管理工作。通过逐步摸索,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与所带班级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自己的真爱来感化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来激励学生。他坚持一视同仁、亦师亦友的原则。对待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待之以真诚,而且以“既是老师,更是朋友” 的身份教育、引导、帮助、关心学生,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作风,从而在朋友式的交谈中给学生进行印象深刻、收益很大的思想教育。由于坚持这样的原则,所以他既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有人说,他当班主任有“三勤”,这话不假。他认为只有“手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的一举一动才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只有“腿勤’,才能更多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准其思想脉搏,发现隐性问题,及时地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才能更多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只有“口勤”,讲正气、讲学习、讲理想、讲道德、讲做人、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树正气压邪气,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正是有了这“三勤”,他当班主任,学生不仅彼此团结互助,而且都能奋发向上。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从教以来,他一直执着地爱着别人的孩子,他把爱奉献给了每一个学生。
  学生们都说:“在杨老师眼里没有一个坏孩子,哪怕你的表现糟透了,他也能在你身上发现闪光的那一点。”学生的感觉是纤细而敏锐的,他们感受到了他那博大而深沉的爱。
  刘某、陈某、张某等几个学生,刚进校时每门考试都挂“红灯”,同学们看不起他们,他们自己也缺乏信心。对这些谁见了都要挠头的学生,他的办法就是用爱去感化他们。他找他们谈心,拨动心灵之弦,奏出共鸣之曲。细心观察中,他发现刘某成绩虽不好,但他的绘画竟得过县级奖;陈某在体育上有过人之处,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而张某在劳动方面总是吃苦在前……于是,他就抓住这几点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提供为班级争荣誉的机会,经常在班级里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这让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改变了。几个孩子从他的爱中重新找回了自尊,获得了自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把自信心变成学习的动力,每次他们在学习上略有改观,哪怕是考试成绩消灭了个位数,他都会热情地赞扬他们,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三位同学都修完学业,顺利毕业。
  孟某是个三天两头犯错误的孩子,他常常搞恶作剧,欺骗老师,愚弄家长,上课不守纪律更是家常便饭。他偷过同学的钱,还想让其他同学代他受过;他因为与同学口角,竟敢用刀捅伤别人。对这样一个孩子,他认为:滴水可以穿透顽石,烈火不能;微雨可以滋润幼苗,急雨不能;慈爱可以医治心灵创伤,严酷不能。他凭着一付火热的心肠,用真情去打动孟某。多少次,促膝谈心,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真诚的故事,象一缕缕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多少次,来到孟某家中,和家长一道解除他心头的困惑;多少次,在孟某又犯错误的时候,不是严厉指责,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唤醒他的觉悟。一片爱心和善待,终于让这块顽石软化了,孟某进步了,家长高兴了。孟某顺利、快乐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毕业考试成绩令人满意。
  学生们爱戴他,山里的家长们更是从心底里感激他。看着杨老师为孩子们如此操心,他们给他送来土特产,都被他一一谢绝,他说,我是一名教师,教育关心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所做的都是我分内的事。语言是朴实的,但境界是崇高的。有些家长找到他,想让他为孩子辅导功课,他从不拒绝,总会抽出时间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他利用业余时间辅导的学生并不少,但他从未收过学生家长的一针一线。他总是说:如果经过我的辅导,孩子的学习进步了,那就是给我最好的报酬。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构筑教育的生命线。13年来,虽然满负荷的教学工作常也使他身心疲惫,但只要同事、学生和家长有困难,他总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他始终认为,只有用真诚爱心浇灌的花朵才能装扮出动人的春天!他是这么想的,平时也是努力这么做的。
  他对学生的热爱,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曾资助学费、药费、路费或生活费等数千元。有个同学因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家庭经济拮据,面临失学,他一次就为他交清了开学的各种费用300多元,使其能继续就读;有位同学家境极为贫寒,一周的生活费只有6元,因营养不良晕倒在教室中。得知情况后,他深感内疚,自责不已,每月接济她50元,直至她度过危机;还有同学在中考前父母闹离婚,双方都对其不管不问,他一直资助供给他到中考结束……所有的这些捐助,虽算不上什么大数目,但对身在贫困山区,家庭负担很重,且又一直参与在职进修学习的他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对待学生,他总是一视同仁,有难必帮,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曾有两个“双差生”以顽劣刁蛮闻名,转了几所中学都恶性不改,父母也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他接纳他们到自己班上,时常与他们促膝谈心,指导帮助,无微不至。有一时期,他们招惹了社会青年,这些人纠集起来多次要“收拾”他们,每次他都挺身而出,采取果断措施,使他们化险为夷。有一次,甚至在十多个社会青年尾随的情况下,冒着挨打的危险单身一人在周末深夜护送他俩回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感动地说:“杨老师,我们早一些遇上你就好了,我们很后悔……”他们的家长也感动地说:“杨老师,你调到哪儿,我们的孩子就跟去哪儿。孩子交给你带着,我们放心。”
  十多年来,经杨老师关心、教育、细心呵护的又何止这些!他为流失的学生奔走挽留,为困难学生慷慨解囊,为病重的学生募捐钱款。一个个“差生”、“困难生”在他的帮助下,春风桃李分外香。他用青春、智慧、爱心和汗水织就了一条绚丽的彩虹,照亮着孩子们的心灵,也赢得了学生真诚的爱戴。学生们都把杨老师视为自己最可信赖的朋友,最可尊敬的师长,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也都对他充满无限感激,还是让我们来听听学生们的声音吧!
  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杨老师像一条鱼,总是游在最前面。而你不得不跟着他;他又像一个加油站,用行动来为你加油。”
  一位曾在班上受到过歧视的“差生”说:“是杨老师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使我勇敢地站了起来,我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报答我的恩师!”
  一位毕业后工作多年的学生在信中这样赞颂他:“巍巍乎高山,洋洋乎江河,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西山初级中学的学生不会忘记,企图潜入女生宿舍欲行不轨的歹徒被他擒获并扭送派出所;洱源三中的学生不会忘记,那个月光皎洁的中秋之夜,他从家中带来月饼买来糖果,将未能回家团聚的学生组织到操场上联欢;家长不会忘记,他为因暴雨阻挠而无法按时离校的学生安顿食宿,直到他们来接子女为止;医院的医生不会忘记,“非典”期间,他坚持陪护因发烧而被隔离的学生;高寒特困山村牛桂丹、纸厂的彝族乡亲不会忘记,在他的班上,走出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初中毕业生,第一个女中专生;沉默的大山不会忘记,他手拄木棍,触风雨犯寒暑跋山涉水家访的足迹……
  他也不会忘记因劳累病倒在床时,学生自发买来营养品和熬好热粥“逼”他喝下的情景;他也不会忘记学生送来的贺卡:“老师,有了您,花园才这般美丽。满园桃李向你致敬!您不是我们唯一的老师,但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更不会忘记自己因肾绞痛住院治疗,又放心不下填报志愿的学生,要求医生打杜冷丁止痛后挣扎起来强撑着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感情脆弱的学生失声痛哭……
  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爱戴、领导的关心、帮助,激励、鞭策着他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人们说,杨老师有火一般的热情,就像熊熊燃烧的火,他到哪里,就燃烧到哪里;他在哪里,哪里就有活力。
  他谨记着这样一句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四
  
  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吸收东西。”优秀教师“优秀”的原因,是能在各个方面不断地自我更新。
  参加工作以来,杨盈川老师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总是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他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参加省州县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还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他的书架、案头上摆满了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人文科学书籍数千册,每年订了数百元的报刊。对这些书籍,他常宵衣旰食,鸡鸣晨读,月辉夜书,深研广记,自砺不怠。这些精神食粮为他丰富知识、更新观念、进步提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在舌耕笔耘中,在完成好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在职进修,相继取得了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本科学历,完成了由一名中师毕业生到高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的飞跃。
  在紧张的事务和教学之余,他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级大小报刊发表了200余篇文学作品,现为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
  他在《中小学德育》、《好家长》等杂志上发表了《个别谈话的艺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心,别捧杀孩子》等教育随笔。其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应改革课堂教学》获全国“师魂——新时期教育改革论文”评选三等奖,《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获“烛光杯”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吟诵·推敲·揣摩·触发·鉴赏——谈阅读教学方法》获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第四届论文评选一等奖,后被收入龙门书局出版的《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一书,《对知识经济时代下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思考》获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和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论文评选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华教育科研与实践》一书。2008年3月,他的作品结集为《杏坛书香》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五
  
  回忆起做客中南海的情景,杨盈川激动地说:“没想到会和温总理围坐在一张圆桌前聊民情、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聊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温总理那么认真地倾听我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看法,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省教育厅打电话告知我作为云南省的优秀代表准备参加座谈会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到了北京我才知道我是全国教育战线唯一的基层代表,更让我大吃一惊。按照事先安排的发言顺序,我是第六个发言,没想到总理却点名让我第一个发言。看到总理亲切和蔼慈祥的面容,开始有点紧张的我很快进入了角色,流畅地谈起自己对农村教育的看法、建议。”
  杨盈川告诉总理,身为基层农村教师,他切身感受到,过去的5年,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好事,现在孩子上学不用交钱了,一些辍学的孩子又回来上学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把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手段输送到农村学校,让我们农村学校更加受益,我们农村学校也能上网了……
  听到这些,温总理很高兴,还关切地询问生活困难的住校生的生活补助费及教师的收入等问题。
  在和温总理的交谈中,杨盈川还提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政府尽快解决教师津补贴问题,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条件,完善教师医疗保障制度。二是采取特殊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三是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对于杨盈川的建议,温总理均有针对性地作了解答。
  杨盈川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获得过洱源县教育局颁发的“语文学科教学成绩突出奖”、“素质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奖”和“建党八十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以及团县委颁发的“洱源县优秀共青团干部”、“大理州先进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杨盈川是幸运的,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教师,能和共和国总理围桌而谈,在他所在的那个山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杨盈川是成功的,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他不仅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爱,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定。
  杨盈川更是平凡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鲜花与掌声之后,一切都渐趋平淡,他仍在那个叫炼铁的贫困山乡教书育人,也许将一直坚持下去!
  (照片为杨盈川供稿)
  
  (大理报告主持 杨义龙)
其他文献
当宝相寺的三角枫被秋天的艳阳吻红了脸颊时,一年一度的剑川石宝山歌会便如期而至了。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剑川喜诗好酒的文友小赵来电话,殷勤约请参加歌会,我欣然答应,下午便趋车前去,毕竟富有诗意的“情人谷”对我诱惑已久。   第二天,刚踏进石宝山歌城山门,晨风便从林间送来阵阵优美的歌声:“石宝山上百花鲜,好花开在高山巅,花儿开在陡坡处,无梯难登攀。想采这朵那朵美,想采这朵那朵鲜,采花我只采一朵,整棵不
期刊
被誉为昆明市绿色翡翠的翠湖,以其秀丽、秀美而深得市民青睐。加之近年来每逢冬季便有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光临,使翠湖更加声名鹊起,翠湖也随之成了昆明的一张活名片。  “到巴黎看鸽子,到昆明看红嘴鸥”如今已成了游人们的口头禅。冬季里的节假日,休闲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入翠湖公园,观看飞舞于蓝天白云间、飞舞于杨柳依依的湖面上的海鸥。  住在昆明的人,大都有和我一样的心态,入冬或开春,不以日历为准,而以海
期刊
与海菜花邂逅,是在一个被称为龙潭之乡的地方。龙潭水从地下冒出,一年四季涌流不断。那一湾碧水,清幽幽地流淌,水里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海菜花。朵朵洁白的小花漂浮于水面,星星点点,随着水流舞动,尽显婀娜妙曼。说实话,仅凭第一印象,我就喜欢上了海菜花。  远远望去,这一湾碧水,就像天上的银河,而朵朵白花,则是洒落在银河里的星星,疏密有致,看一会儿眼睛就花了。有的地方,星星呈现出星座的形状;有的地方,星星扎堆在
期刊
丙中洛    人神共居的地方   峡谷里的一方天堂   藏族怒族白族傈僳族   族族互通语言   喇嘛天主基督原始宗教   神神心心相应   原始共产主义遗风   在这方山水间   到处都可复制  如果你要到丙中洛   念经打鼓做佛事   你得先掏出红心拿出真情  和当地群众结成铁杆朋友  再使出浑身解数  征服十大神山  打通所有关节   丙中洛的主和神   才会接见你    石月亮    天上
期刊
在我的居室挂着幅国画人物小品,是装在一个精致的核桃木镜框里。画中那位陕北农村女娃,手拿一朵淡红色的山丹丹花,黑油油的头发,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多么地天真可爱。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刘文西画赠给我的。  在当今中国画坛,提起刘文西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晓。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七、八两届人大代表、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等,有着一大串显赫的头衔。但他更令人瞩目的是艺术上辉煌的
期刊
沉寂和升腾  同时闪烁光的柔静  我的心第一次因你而澎  湃……  啊 大海  第一次站在你的岸边  没有窃窃缠绵的情话  没有丰情吻别的初恋  你澄明的灵魂  犹如被震动的碎片  当岁月掩面走上街头  一只疾飞的海燕  为辽阔的海域留下呼唤  多少次被大海诱惑的梦  都随心灵之帆  消失在大海的无边  伏浪的岛屿  潮汐拍打的岸  没有怨恨和咒骂  没有欢乐和欣然  啊 大海  心潮的跌落  犹
期刊
春天打开了门窗  打开了花朵  打开窖了一冬的活力与激情     挣脱为了谋生谋财谋发展谋 升迁的西装革履  挣脱假模假样的风度翩翩才 华横溢仪表堂堂  挣脱一大堆高深莫测连自己都没搞懂的杂七杂八的思想  挣脱装嫩装酷装深沉装神秘甚至装蒜的形形色色的面具  上路,一切从简  简单才是生活的本色与本质  乘着开往春天的高快客车  抵达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的 景颇族风情园     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
期刊
长春洞古建筑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巍宝山西麓,清代初年,巍山地区道风大盛,大殿和前殿就初建于清康熙已未年(公元1715年)。清道光、咸丰年间,大殿改修为两转楼,光绪年间,又增修了两厢房和花园。2006年5月长春洞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光云影,仙宫道观,一下脚就有石痕剥蚀,可以感受其年代之久远,一抬头随处可见壁画雕刻,可以想象当年道观之恢弘,长春洞融四周郁然生秀的自
期刊
雨发出各式声响,舞动的韵律,在清晨,把世界轻轻晃醒。渐渐,人群如蓊郁葱茏的植物在院里、在街巷生长起来,手里的伞水中落花般漂流各处。夜雨、闲暇时间的雨又如眠曲。喜悦的雨,似舞者环佩琮(王争)作响。悲伤的雨,如离人恸哭着,伤感漫过山峦、原野,汇入溪流、沟壑。哪里是快乐的源头?哪里又是悲伤的归宿?是来自天国的乐音吗?我们还能听到那袅袅飞升的灵魂在歌唱,有力度的、柔美的、空灵的、能与神明交谈的,在这风花雪
期刊
走进漾濞,就走进了一个群山捧翠的人间福地。这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绿意盎然、绿潮涌动、绿波轻扬,满眼的绿闪烁着勃勃的生机。尽管这里有“博南古道”的遗踪,有“铁锁云龙”的悠远,有石门关的雄险奇峻,有蜿蜒游走的漾濞江,甚至还有“唐标铁柱”的沧桑可以追溯。尽管这里还被称为“大理的后花园”、“跌落人间的天堂”、“历史文化名城”、“滇西高山峡谷中的‘绿色宝地’”等不一而足。然而,就牵动着千家万户、富民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