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特殊教育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盲人来说,色彩是什么样的?无边的黑暗有颜色吗?西藏的失明儿童们说:“酸奶是蓝色的”、“苹果,特别是酸苹果,是银色的”、“游泳池的水是白色的”。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用心来看,这群孩子就是拉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19岁的次旺玉娜来自日喀则地区,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在拉萨特殊教育学校,次旺玉娜已经完成了9年制义务教育,她的绘画老师叫格桑平措,是拉萨著名勉唐派画师丹巴饶旦先生的徒弟。我要了她刚刚完成的唐卡画《观音神阁》,说要在报纸上登,她连说“好”。
  索朗卓玛,出生于西藏边境县——隆子县的一个贫困家庭,身体素质较好,经过系统训练,她代表中国参加了2007年在上海举办的特奥会,获得田径金牌。世界冠军的个人奖金有15万元,她把大部分寄回家,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在家乡传为美谈,和她一起获奖的还有来自波密的女孩嘎果、央金措姆等。
  盲人边巴顿珠是按摩班上的语言天才,他拿起一本藏文盲文课本,一“摸”就读上了:“敬爱的周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每天勤奋地工作……”。课本中还有很多藏族格言诗歌,他们同样读得琅琅上口:“父母从小养我,父母的恩情很大,盲生自食其力,报答父母的恩情。”他有神奇的本领,听着收音机,走在盲道上,对面走来一个聋哑同学,他一摸就叫出名字:“扎西塔杰!”
  这些孩子从特校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入由自治区残联、欧盟联合作建立的手工技能培训中心,在绘画班、剪裁班、按摩班继续深造。剪裁班的墙壁上挂着学生自制的藏式门帘、“相布(藏式外窗檐彩布)”;绘画班的墙壁上挂着学生的作品,中间是汉族风格的《八仙》,两边是藏族风格的《吉祥八宝》;按摩班里贴的是人体经络图。学生们的课间交流极为活跃,听障学生用的是正规的中国统一手语,还可以使用自治区残联和国际助残(比利时)联合开发的藏语手语;盲童们则用上了德国盲女苏珊开发的藏文盲文。
  31岁的斯勇是拉萨特校的按摩老师,最近他刚刚“当官”,是自治区残联的副主席和盲人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课堂上的斯勇满口“挤压类”、“摩擦类”、“叩击类”等专业名词,他用藏味浓郁的普通话教学,不时拍拍手、甩一个响指。斯勇在成都盲校学习七年,取得职业高中文凭,后来投资5万元在八廓街开办了一家按摩店,自负盈亏。他说:“现在对残疾人的政策是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我们完全可以闯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对西藏的残疾人的现状,天性乐观的斯勇也有烦恼,他说,残疾人保障体系尚未建全,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也不够规范,更重要的是,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公平依然存在。他举出桑布的例子,桑布是个导游,因车祸双目失明,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在特校担任英语老师,工作表现很出色。但桑布的身份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快40岁了还是个临时工。话语间,斯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
  我们在校园里见到一个孩子,大概十七、八岁,长的很精神,穿的也很漂亮。他的家在达孜县农村,据说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这一天,他的母亲带着他找到学校,希望学校再次收留他。原来,这个孩子因为调皮捣蛋,破坏学校秩序,被老师们安排回家“反省”。她母亲带着他,向老师保证孩子以后“绝不乱来”,接连说“还是学校好,还是学校好”。强巴老师被他母亲缠得没有办法,表示“现在放假了,让他三月份来吧”。
  目前,学校共设9个年级、13个教学班(12个聋班、1个视障复式班),分学前部、小学部和初中部、职教部,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学生人数也从建校时的6名发展到174名。李林校长是2006年6月来特校工作的,她说,仅拉萨一地的听障儿童就有600多人,学校现在招收的只是一小部分,在她看来,西藏的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什么时候盲道上没有人摆摊了,我们的孩子才能放心地出行。”
其他文献
【摘 要】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互相对话、互相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对话教学课缺乏对话性,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相互孤立,缺乏互动。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师本对话的文本解析策略、生本对话的文本再构策略和师生对话的话轮建构策略,创建三者联动的对话课,凸显教学的对话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球与宇宙”模块的内容,大多是不易见到的抽象事物,教学时,教师指导不规范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宇宙空间概念,而小学生正处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期,空间观念不足。因此,教学时应通过“借助模拟实验、借助现象观察、借助画图示意、借助媒体技术”等路径,架起具象、抽象之间的桥梁,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空间概念的形成和求真探索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地球与宇宙;具象教学;抽象概
【摘 要】课程改革从初期的“行动起来”正过渡到现在的“内涵走向”。围绕“面向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反思课改的“长板”和“短板”,并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四季时令规律,构建“PBL四季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跨学科的主题性和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模式,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PBL 活动课程 课程模式 核心素养  浙江省于2015年3月启动的深
蓝志贵,这位77岁的长者,已经退出摄影圈十几年了。他如今正在成都淡然地安度他的晚年,他现在的爱好是种兰花、炒股票,与成都武侯祠横街上的藏族商人用藏语或四川话聊聊天,是他每天散步时的“必修课”,他已经远离摄影。然而,就像河床中的美玉,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沉淀,越发显出其深厚的华泽,众多专业人士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蓝志贵上世纪50-70年代拍摄的西藏代表作品完全能与国外同时期的摄影大师的代表作进行比较。他
在青藏高原,牦牛很早就先于人类开始生活于这片广袤无垠之地,并和人类一道守护着这片圣神的净土,这就是高原人类世世代代敬重牦牛,并结伴积淀高原文明的缘由所在。  对于高原人类而言,牦牛是永远的祖先,是祖父母,是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子女,是朋友伙伴,是邻家亲戚朋友……是在千万年来共同的实际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智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智慧学习”潜流涌动、呼之欲出。对于“智慧学习”内涵的理解,各国学者仁智各见,未有定论。如果从学习者视角,“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积极参与、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完整学习体验的新型学习范式,它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富有成效的社会协作,施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回溯反思完整的学习历
【摘 要】在沙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包容、接纳的空间,借助各式各样的玩具、可塑性高的沙子等材料,不仅能促进幼儿双手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还对其社会化行为的习得、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应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入手,通过主题式的沙构游戏,运用观察、启发引导、情境导入、图片照片分享、协商制定活动主题等方式,发挥沙构游戏在幼儿合作能力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摘 要】为促进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常常会给新教师提供相关培训。然而,在日常的新教师培训中,还存在着以培训者为主导、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新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需为先,选择实用的培训内容;以师为本,运用有效的培训模式;多方参与,实施合理的培训评价。由此来提高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的效率,推动幼儿园相关工作的开
近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它依据幼儿的心智成熟度、适应能力等,对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发展预期目标,譬如“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等,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更科学的风向标。  无疑,在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来愈为严重和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教育部出台这样一部《指南》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品德教学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生,已经内化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和习惯。课堂上,图片、文字、歌曲、影片等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极大地拓展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显现了新的教育增量,甚至创造出了新的教育生产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能较多地发现一些课程资源利用上的误区。在笔者平时的听课记录中,发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诸多“改变”,正是这些小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