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稻飞虱是芜湖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的害虫之一,该文通过总结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探索出稻飞虱在芜湖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结合2016年芜湖市气象条件分析,认为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中等发生,与芜湖市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稻飞虱的田间种群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降雨具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稻飞虱;温度;湿度;发生为害;种群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076-03
  芜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水稻产区,2016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80万hm2,其中早稻3.42万hm2,单季稻9.78万hm2,双季晚稻3.60万hm2。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我市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5.3万hm2左右,稻飞虱特别是褐飞虱的繁殖能力强,种群上升速度快,暴发成灾能力强,为害时间长[1],严重影响我市水稻生产。2016年受极端天气、栽培模式、适时防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稻飞虱在我市呈中等发生程度。为此,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的发生特点,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原因分析,探索稻飞虱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稻飞虱防治提供依据。
  1 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的发生特点
  1.1 稻飞虱种群及危害性 稻飞虱在我市主要有3类种群: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以本地越冬虫源为主,在水稻苗期为害,以成、若虫刺吸水稻为害,同时传播水稻病毒病,如水稻黑条矮缩病等。褐飞虱、白背飞虱虫源为南方稻区迁飞过来的长翅型成虫,后期虫源为迁飞过来的成虫和本地前期繁殖的成、若虫,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为害,其中以褐飞虱在我市为害最重,主要表现为:(1)直接刺吸为害。以成、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水稻组织汁液;(2)产卵危害。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产卵时刺伤水稻组织,形成伤口,严重时破坏水稻输导组织;(3)传播或诱导其他病害发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不仅携带、传播病毒病,而且为害水稻后,造成水稻抗病性减弱,为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侵染提供有利条件〔2-4〕。
  1.2 稻飞虱代次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我市发生4代,根据芜湖市稻飞虱生长发育情况划为:四(2)代(发生期7月20日以前)、五(3)代(发生期7月20日至8月20日)、六(4)代(发生期8月20日至9月20日)和七(5)代(发生期9月20日以后)。四(2)代为害较轻,若田间虫量大,则对早稻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五(3)代和六(4)代是芜湖市稻飞虱主要为害代,是我市重点防治的代次,对单季稻和双季晚稻影响较大;七(5)代主要为害我市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灰飞虱在我市代次较多,但主要以2代灰飞虱从收割的麦田转移到水稻苗床和秧田为害水稻幼苗。
  1.3 稻飞虱发生情况 2016年稻飞虱在我市中等发生,是近几年发生为害最轻的一年。其中,四(2)代稻飞虱中等发生,五(3)代和六(4)代偏轻发生,七(5)代稻飞虱轻发。2016年稻飞虱发生面积3.59万hm2,比2015年低32.01%,比2014年低8.42%。
  1.3.1 灯下虫量 稻飞虱灯下虫量前期高,后期低,灯下初见期与往年相近。根据芜湖市各县灯下数据统计,繁昌县截至7月6日灯下累计诱虫1137头,比2015年高113.34%,比近3年高64.02%;无为县截至7月4日灯下累计诱虫1823头,比2015年高235.48,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262.6%。但到了7月下旬之后,燈下虫量显著下降,而且无明显迁入峰。
  1.3.2 田间虫量 早稻田稻飞虱田间虫口基数前期高,后期低,远低于2015年同期,各时期虫量均低于90头/100丛,为害较小,未达到防治指标,但田间初见期早于2015年,在6月21日在田间查到稻飞虱(见表1)。通过稻飞虱群比例分析,早稻田稻飞虱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主,在7月5日田间初见褐飞虱,当日褐飞虱比例占6.67%,7月12日达到41.46%。
  2 2016年稻飞虱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
  温度、湿度和降雨是稻飞虱发生为害的重要因子,直接影响稻飞虱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李干金、黄向荣等人研究认为,稻飞虱生长和繁殖的的适宜环境为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以上[5-6]。201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我市出现持续性连阴雨天气,平均温度20~28℃,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持续性的连阴雨,有利于稻飞虱种群的大量降落。适宜的温度和持续性的连阴雨造成了2016年7月上中旬田间稻飞虱虫口基数高于往年同期,并持续上升。高密度的虫口基数形成大量的卵,进一步解释了7月前期我市中稻田稻飞虱卵量高于往年同期的现象。
  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我市出现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平均气温30℃以上日数达到32日,降雨天数仅有4d,恶劣的环境条件抑制了稻飞虱的发生为害,造成7月下旬以后稻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并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较少的降雨日也不利于外地稻飞虱的迁入。
  9月份以后气温有所下降,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增加。虽然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为害,但是我市水稻特别是中稻进入灌浆乳熟期,不利于稻飞虱的取食为害,同时受8月份稻飞虱基数较小的影响,9月份我市稻飞虱种群持续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3 讨论
  目前,温度、湿度和降雨对稻飞虱发生为害影响的研究较多,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李干金認为高温暴露对褐飞虱成虫存活和生殖特征具有显著地影响,高温暴露降低了褐飞虱成虫的存活率,并严重抑制其产卵。高温暴露还能使褐飞虱的产卵节律和孵化节律发生变化,经39.5℃高温暴露2h后,其产卵高峰期和后代的孵化高峰期推迟[7]。2016年我市田间褐飞虱种群数量和在田间所占稻飞虱比例远低于往年同期印证了这一观点。
  卢小凤研究认为稻飞虱主害期内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稻飞虱种群大量降落稻区,虫害发生面积越大[8]。2016年6月31日至7月6日我市出现特大降雨,中稻田稻飞虱同期虫量显著增加,印证了这一观点。
  2016年芜湖市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稻飞虱种群消长显著,特别是前期的持续性连阴雨和中期的持续高温干旱,对稻飞虱种群消长有显著影响。极端天气中温度、湿度、降雨变化明显,本文通过对极端天气与稻飞虱田间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的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稻飞虱在芜湖市发生为害与温度、湿度、降雨有密切的关系,为适时防治稻飞虱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洪晓月,丁锦华.农业昆虫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7-92.
  [2]陈宇.稻飞虱为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4):74-75.
  [3]余合祥.稻飞虱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云南农业,2009(9):15-15.
  [4]冯国明.浅谈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J].今日农药,2009(9):33-34.
  [5]黄向荣,刘慕莲,马德发,等.稻飞虱发生与气象因子研究[J].广西植保,2013(26):21-25.
  [6]李干金,朱敏.温度对水稻害虫稻飞虱的影响研究[J].粮油加工,2015(9):37-39.
  [7]李干金.温度对稻飞虱迁入始见期和种群消长的影响[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5.
  [8]卢小凤.稻飞虱发生气象条件预报预警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SolidWorks2003是开发复杂几何形状工具和模具的有效工具。通过SolidWorks2003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复设计,简化了设计过程,并且不需要制造昂贵的样板。SolidWorks自上而下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于2016年6月30日~7月1日在延安市枣园宾馆隆重举行。会前,举行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七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及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
李金钢教授,男,生于1964年,陕西省眉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陕西师范大学任教。199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围绕以废弃油脂开发生物柴油转化技术进行了联合攻关,近期取得重大工艺和技术进展
我厂一台上海重型机床厂产MK5216型数控龙门导轨磨床,发生故障而停机。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得益于其具有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等优势,而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且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巡检系统,通
研究了一类具有避难所的两物种间的捕食-食饵模型在第二边界条件下的平衡态正解的存在性,其功能反应函数为HollingⅡ型.给出了此解的先验估计,利用特征值理论得到此解的稳定
以番茄为原料,通过酵母菌发酵番茄汁制成低醇饮料.并对不同的原料处理和不同酵母菌种等因素对发酵产品质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得到了发酵番茄汁饮料的工艺参数.
通过对汉江上游流域的广泛考察,在旬阳县高店铺-构元乡河段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在此基础上,采集样品进行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沉积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