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对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运用不当,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本文从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产生的误区入手,提出改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 有效策略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英语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英语课后,发现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那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有“人灌”到“机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怕操作失误,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会按顺序播放。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样的课便成了“流水课”。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就是由原来的“人灌”到“机灌”。
误区二:用“多媒体”替代“黑板和挂图“。穿“新鞋”走旧路,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替代简单的“黑板和挂图”,随着多媒体技术引入,大部分教师做出的课件还是以高容量展示课本内容为主,看似活跃课堂却未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这种由原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模式变为由大屏幕演示替代的模式,节省只是师生动手抄写的一道工序,增加只是学生的视觉效果,这仍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变体。
误区三:丰富的知识被花俏的包装掩盖。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视听和动画效果而忽略了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运用图像、音乐、动画等效果,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这些画面和音乐的欣赏上,而无法专心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提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无所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这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到很辛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因此,要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英语课堂,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策略一:整合教材,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材的编排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教材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抽取其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教学。当我们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就会清楚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所渗透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对于初中英语来说,我们应找出课文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及篇章结构,然后通过我们的设计,进行有效教学。
策略二:提高、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为避免由大屏幕替代黑板,提高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和兴趣因素,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快领悟教师意图,不迷惑。多媒体的运用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段动画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一个跳跃的动作能勾起学生对某个单词甚至某种时态的回顾和再现,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策略三: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投入。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设计者和操作者——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天生有一种向师性,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优化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的硬件设备之外,还要做到以情感人,营造愉快而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
在当今对英语教学要求日益提高、工作强度日益增强的工作压力下,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可以涵盖大量信息和展现丰富方便的人机界面,但又受操作者的主观问题所限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法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运用不当,则会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如果我们能恰当地把握好多媒体这把“双刃剑”,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就能在大大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继续认识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寻求更加合理有效地途径。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法》李庭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2〕、《有效教学的五大元素》,2003年7月
〔3〕、《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9月
〔4〕、《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6年4月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 有效策略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英语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英语课后,发现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那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有“人灌”到“机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怕操作失误,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会按顺序播放。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样的课便成了“流水课”。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就是由原来的“人灌”到“机灌”。
误区二:用“多媒体”替代“黑板和挂图“。穿“新鞋”走旧路,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替代简单的“黑板和挂图”,随着多媒体技术引入,大部分教师做出的课件还是以高容量展示课本内容为主,看似活跃课堂却未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这种由原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模式变为由大屏幕演示替代的模式,节省只是师生动手抄写的一道工序,增加只是学生的视觉效果,这仍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变体。
误区三:丰富的知识被花俏的包装掩盖。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视听和动画效果而忽略了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运用图像、音乐、动画等效果,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这些画面和音乐的欣赏上,而无法专心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提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无所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这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到很辛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因此,要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英语课堂,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策略一:整合教材,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材的编排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教材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抽取其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教学。当我们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就会清楚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所渗透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对于初中英语来说,我们应找出课文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及篇章结构,然后通过我们的设计,进行有效教学。
策略二:提高、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为避免由大屏幕替代黑板,提高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和兴趣因素,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快领悟教师意图,不迷惑。多媒体的运用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段动画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一个跳跃的动作能勾起学生对某个单词甚至某种时态的回顾和再现,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策略三: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投入。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设计者和操作者——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天生有一种向师性,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优化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的硬件设备之外,还要做到以情感人,营造愉快而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
在当今对英语教学要求日益提高、工作强度日益增强的工作压力下,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可以涵盖大量信息和展现丰富方便的人机界面,但又受操作者的主观问题所限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法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运用不当,则会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如果我们能恰当地把握好多媒体这把“双刃剑”,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就能在大大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继续认识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寻求更加合理有效地途径。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法》李庭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2〕、《有效教学的五大元素》,2003年7月
〔3〕、《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9月
〔4〕、《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