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英语语法教学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在语法教学中出现一些片面的教法。事实上,英语语法可谓是各种语言中最简单的部分。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了六或七年的英语,到了高中,却觉得语法越来越难,越来越糊涂。笔者关注过很多在英语学习上有较大困难的学生,原因当然有很多。但究其在语法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中很多对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从句”以及“主、谓、宾、定、状、补”等最基本的概念感觉模棱两可,有些甚至根本不清楚。对于高中生来说,这听来也许有点可笑,但事实就是这样。
接下来,笔者就根据高中阶段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两块语法内容——动词和从句,谈谈个人在语法教学上的观点。
一、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分步思考十拿九稳
在处理动词时,笔者建议引导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判断动词在句中是担当谓语还是非谓语。第二步:如果动词就是句中谓语,那么问题就比较简单,果断地找出时间状语,考虑时态、语态就可以了。如果是非谓语,那就需要分情况考虑:首先判断是不是需要动词的名词或者形容词形式,也就是看动词在句子里是做主语还是宾语;是否作前置定语,修饰某个词,这些特性一般是很容易识破的;或者看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否有固定的搭配,如mean to do和mean doing;最后判断是否是用非谓语作后置定语或者状语。这其实就是第三步,也是非谓语动词最复杂的一步。如果可以判断出是作后置定语或者状语,那么问题也就简单了,只要考虑动词与逻辑主语的关系,表示主动或者正在进行用V-ing,表示被动或已经完成用V-ed,表示目的或发生在将来用to do。
该法则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如果能熟练掌握,其实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有关动词这一块的语法学习。
二、从句是语法学习的精华,区别对待得心应手
高中语法上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从句。特别是在学习完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后,综合起来做题,就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语法功底。笔者建议在进行从句语法教学或者语法复习的时候,大胆地加入“主、谓、宾、定、状、补”概念,让学生不是“看题做题”,而是“解题做题”。其实很多学生到高三时做从句的题目还是糊里糊涂,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的状态在平时做题时不容易暴露出来,因为做多了,见多了,的确会有一点“心灵感应”。但是一到做高考真题,或者复杂一点的从句题时,学生的这一招就明显无效了。
所以笔者认为,学生在遇到从句时,也应该养成习惯,分步思考,区别对待。
首先,分析句子结构,找主谓宾。第一种情况,如果有主谓宾,从句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之后,那么看这个主语或者宾语是否就是先行词。教师在讲定语从句时一定要强调先找先行词,因为先行词是定语从句的根本。如果从句就是修饰主语或者宾语,那么就可以判断是定语从句。然后判断选择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这时要看定语从句中是否主谓宾完整:如果缺主语或宾语,那么肯定是选择关系代词,因为关系代词就是代主语或者宾语的;而如果从句中主谓宾齐全,那么肯定是用关系副词来引导,因为关系副词相当于从句的状语。
第二种情况,如果分析句子结构以后发现有主谓宾,但是从句并不是修饰主语或者宾语,而是修饰谓语,相当于一个状语,那么就是状语从句了。关于状语从句,笔者认为,难点就在于记住时间、地点、条件、方式、原因、目的、结果、让步、比较这常见的九种状语从句类型,并熟悉他们各自的引导词。
第三种情况,就是分析句子结构后,发现句子缺少主语、宾语或者表语,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判断从句为名词性从句。关于名词性从句,笔者认为,难点就在于判断是使用连词、连接代词还是连接副词,这个时候就又要用到找主谓宾的方法了。观察名词性从句,找主谓宾,如果缺主语或宾语,说明需要连接代词;不缺主语或宾语,就使用连词或者连接副词,而连词和连接副词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而名词性从句还有一类——同位语从句,其实需要学生培养起对一类词的敏感性,也是很有规律可言的。
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32题:
The newly built café, the walls of_______ are painted light green, is really a peaceful place for us, especially after hard work. A. that B. it C. what D. which
这是一道送分题,句子主干“The newly built café is really a peaceful place for us”,横线部分所在从句很明显是在修饰“café”,是一个定语从句,且用在介词“of”之后,故选择答案“D”。
很多教学实例告诉我们,长句、复合句分析能力的缺乏往往阻碍了学生对句子或文章的正确理解,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对句子或文章含义的误解。通过以上几个高考真题的演示,笔者希望这种通过分析句子结构,透过“主、谓、宾、定、状、补”来解题的语法教学方法可以得到更多学生和同仁的认可;也希望学生们畏惧的高中英语语法不再成为阻碍他们热爱英语,学好英语,考好英语的绊脚石。
当然,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渗透语法教学,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的长、难句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阅读能力。
比如在教模块的阅读时,我们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长句和难句,要求学生划分句子成份,分清主、谓、宾、定、状、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清说话者的思路,把一个长句分解成几个简单句来理解。
其次,高考试卷中有很多语句的语序安排有别于课文中较为严谨的语句表达方式,很多语序是模仿了大学教材或报刊杂志上的句序,逗号较多,插入语较多,从句中套着从句等。我们也可以经常从报刊、杂志上选择摘录一些有意义的长句与学生一起分析或要求学生做阅读理解时,寻找整理读不懂的长句,通过生生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一起分析,理解句意,当然,也可与老师一起探讨。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一定有助于学生句子成份划分能力的培养,其分析长句、难句能力有所提高,当然我们的语法教学也就变得轻松而有效了。
接下来,笔者就根据高中阶段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两块语法内容——动词和从句,谈谈个人在语法教学上的观点。
一、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分步思考十拿九稳
在处理动词时,笔者建议引导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判断动词在句中是担当谓语还是非谓语。第二步:如果动词就是句中谓语,那么问题就比较简单,果断地找出时间状语,考虑时态、语态就可以了。如果是非谓语,那就需要分情况考虑:首先判断是不是需要动词的名词或者形容词形式,也就是看动词在句子里是做主语还是宾语;是否作前置定语,修饰某个词,这些特性一般是很容易识破的;或者看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否有固定的搭配,如mean to do和mean doing;最后判断是否是用非谓语作后置定语或者状语。这其实就是第三步,也是非谓语动词最复杂的一步。如果可以判断出是作后置定语或者状语,那么问题也就简单了,只要考虑动词与逻辑主语的关系,表示主动或者正在进行用V-ing,表示被动或已经完成用V-ed,表示目的或发生在将来用to do。
该法则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如果能熟练掌握,其实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有关动词这一块的语法学习。
二、从句是语法学习的精华,区别对待得心应手
高中语法上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从句。特别是在学习完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后,综合起来做题,就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语法功底。笔者建议在进行从句语法教学或者语法复习的时候,大胆地加入“主、谓、宾、定、状、补”概念,让学生不是“看题做题”,而是“解题做题”。其实很多学生到高三时做从句的题目还是糊里糊涂,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的状态在平时做题时不容易暴露出来,因为做多了,见多了,的确会有一点“心灵感应”。但是一到做高考真题,或者复杂一点的从句题时,学生的这一招就明显无效了。
所以笔者认为,学生在遇到从句时,也应该养成习惯,分步思考,区别对待。
首先,分析句子结构,找主谓宾。第一种情况,如果有主谓宾,从句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之后,那么看这个主语或者宾语是否就是先行词。教师在讲定语从句时一定要强调先找先行词,因为先行词是定语从句的根本。如果从句就是修饰主语或者宾语,那么就可以判断是定语从句。然后判断选择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这时要看定语从句中是否主谓宾完整:如果缺主语或宾语,那么肯定是选择关系代词,因为关系代词就是代主语或者宾语的;而如果从句中主谓宾齐全,那么肯定是用关系副词来引导,因为关系副词相当于从句的状语。
第二种情况,如果分析句子结构以后发现有主谓宾,但是从句并不是修饰主语或者宾语,而是修饰谓语,相当于一个状语,那么就是状语从句了。关于状语从句,笔者认为,难点就在于记住时间、地点、条件、方式、原因、目的、结果、让步、比较这常见的九种状语从句类型,并熟悉他们各自的引导词。
第三种情况,就是分析句子结构后,发现句子缺少主语、宾语或者表语,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判断从句为名词性从句。关于名词性从句,笔者认为,难点就在于判断是使用连词、连接代词还是连接副词,这个时候就又要用到找主谓宾的方法了。观察名词性从句,找主谓宾,如果缺主语或宾语,说明需要连接代词;不缺主语或宾语,就使用连词或者连接副词,而连词和连接副词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而名词性从句还有一类——同位语从句,其实需要学生培养起对一类词的敏感性,也是很有规律可言的。
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32题:
The newly built café, the walls of_______ are painted light green, is really a peaceful place for us, especially after hard work. A. that B. it C. what D. which
这是一道送分题,句子主干“The newly built café is really a peaceful place for us”,横线部分所在从句很明显是在修饰“café”,是一个定语从句,且用在介词“of”之后,故选择答案“D”。
很多教学实例告诉我们,长句、复合句分析能力的缺乏往往阻碍了学生对句子或文章的正确理解,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对句子或文章含义的误解。通过以上几个高考真题的演示,笔者希望这种通过分析句子结构,透过“主、谓、宾、定、状、补”来解题的语法教学方法可以得到更多学生和同仁的认可;也希望学生们畏惧的高中英语语法不再成为阻碍他们热爱英语,学好英语,考好英语的绊脚石。
当然,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渗透语法教学,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的长、难句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阅读能力。
比如在教模块的阅读时,我们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长句和难句,要求学生划分句子成份,分清主、谓、宾、定、状、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清说话者的思路,把一个长句分解成几个简单句来理解。
其次,高考试卷中有很多语句的语序安排有别于课文中较为严谨的语句表达方式,很多语序是模仿了大学教材或报刊杂志上的句序,逗号较多,插入语较多,从句中套着从句等。我们也可以经常从报刊、杂志上选择摘录一些有意义的长句与学生一起分析或要求学生做阅读理解时,寻找整理读不懂的长句,通过生生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一起分析,理解句意,当然,也可与老师一起探讨。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一定有助于学生句子成份划分能力的培养,其分析长句、难句能力有所提高,当然我们的语法教学也就变得轻松而有效了。